着力抓好三大重点工作 泸州关爱事业启新程

日期:2023-01-12 浏览:2720次


2022年,在泸州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省关工委关心指导下,泸州市关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抓好立德树人、助弱帮困、固本强基三项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守正创新,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1月3日,市委书记杨林兴同志在市关工委报送的《泸州市关工委2022年度工作汇报材料》上批示:“2022年全市关工委工作进步迅猛、成绩显著,值得充分肯定!希望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效。”


2023年,市关工委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关工委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紧密围绕泸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找准关工委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着力在立德树人、助弱帮困上提升服务青少年的能力水平,努力开创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


图片9.png


以固本强基为重点  基层基础全面夯实


全面建强区县组织。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两办”文件和泸州市十二条措施,市关工委将2022年确定为全市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年,积极争取各区县委的重视和支持,6个区县及时调整了关工委执行主任,有力增强了区县关工委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不断夯实基层基础。2022年,全市新建各类关工委组织135个,总数已达2514个,有效拓展基层组织覆盖面。乡镇(街道)、村(社区)、中小学校实现了关工委组织全覆盖,已建机关(单位)关工委276个、企业关工委171个、园区关工委14个。强化五老队伍建设,实名制建立完善“核心”“骨干”“参与”三支五老队伍台账,全市五老现有核心队伍1441人、骨干队伍3223人、参与队伍13628人。


扎实开展系统培训。去年12月上旬,市关工委成功举办了泸州市五老骨干队伍培训班,各区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常务副主任、办公室负责人以及全市五老宣讲骨干共109人参加了培训。 


图片10.png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铸魂育人卓有成效


宣讲队伍创新发展。2022年7月,成立了泸州市关工委宣讲团,现有骨干宣讲员108人,下设红色传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家风家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技素养培育、艰苦奋斗教育等8个分团。宣讲团的成立是市关工委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整合力量、整合资源,形成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泸州模式、泸州品牌。各区县组建五老宣讲队伍65支,吸纳基层五老宣讲员1284名,深入青少年群体开展主题宣讲活动。2022年以来,围绕红色传承等八大教育,全市五老深入学校、乡村、社区、企业,开展各类主题宣讲1474场,受教育青少年50余万人次。


主题活动丰富多彩。一是扎实推进红色传承教育,精心组织开展“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喜迎二十大”泸州市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开展“歌声中的党史”主题活动,收编50首红色歌曲及其背后的党史故事,编写出《歌声中的党史》红色教育读本。二是扎实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认真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评选优秀主题征文304篇、优秀演讲视频25个。三是扎实开展法治教育,深入推进第五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联合举办了“泸法麒麟”杯全市中小学生法治征文比赛、“无毒少年  护航成长”泸渝两地学生禁毒书画作品联展活动、“我的青春不‘毒’行”禁毒宣传主题活动,开展了失管涉案未成年人监护制度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四是扎实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  墨动酒城颂党恩”泸州市青少年学生硬笔书法大赛,评选优秀作品280幅,推动学生养成“写好硬笔字,做好中国人”的良好品德;市关工委艺术团参演的非遗文化原创舞蹈《万家花灯万家情》,在四川省第六届群众广场舞总结展演上获得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五是扎实推进家风家德教育,开展《家长学校家教通识教程》微课研发,制作150节微课短视频,利用微信公众号、家校通等平台推送给全市广大学生家长。六是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推进中小学生心理援助5年行动,编印《心语》心理健康普识读本,向22所试点学校免费发放5000册,举办片区试点工作培训会3场。


实践基地蓬勃发展。全市已建成红色教育基地36个、法治教育基地40个、社会实践基地59个、家长学校示范基地22个、儿童关爱基地51个,江阳区“王友伦工作室”、龙马潭区“老汪工作室”、纳溪区“小耘工作室”等一批五老工作室已成为“酒城五老”关爱青少年的党建品牌阵地。


图片11.png


以助弱帮困为已任  关爱氛围愈加浓厚


聚焦“五助一帮”。2022年,全年募集关爱资金876.6万元。实施2021-2022年“暖冬行动”项目,全市累计向12618名困难青少年送去价值300余万元的暖冬衣物和慰问金,向边远山区学校送去价值200余万元的教学物资。实施“朝阳工程”项目,市、区、县财政共投入228万元,资助全市1520名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实施“特困救助”项目,全市投入关爱资金41万元,资助特困学生82人。


助力乡村振兴。印发《泸州市关工委2021—2025年“双带”农村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发展培育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农村青年人才23名。2022年10月,举办泸州市关工委2022年“双带”农村青年人才培训会,采取“线下学习+现场观摩”形式,精心设置了绿色高效农业、乡村振兴政策法规等7个方面的课程,43名“双带”青年参加培训,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的能力素质。


倾情志愿服务。全市2000余个五老志愿服务队倾情开展疫情防控、野泳劝导、网吧监督、心理疏导、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切实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以党建带关建为抓手 五老精神充分彰显


政治站位不断提高。通过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主任办公会、主任顾问会、培训班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等精神,教育引导全市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使命,切实把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关爱事业各领域、各环节。


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叙永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张德全获评第十届四川省关爱明天十佳五老提名奖,5名关工委工作者获评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合江县刘成云、古蔺县曾方两名同志分别获评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工作者和优秀辅导员,泸州市关工委、叙永县关工委获评全省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4名五老和3名法治工作者分别获评全省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和优秀辅导员。


对外影响力不断增强。全市各级关工委在《中国火炬》《关爱明天》等报刊和“学习强国”“川关在线”“川江号”等融媒体平台上发表关工委工作信息1997篇,不断扩大泸州关爱事业对外影响力。泸州市、合江县、古蔺县被表扬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来源:泸州市关工委办公室杨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