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宜宾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郑忠祥、秘书长聂文学、副秘书长古世芳、王文坤,市委老干局关工科科长韩勋如赴高县调研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积极探索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探索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的关爱课题,为助力培育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关工委力量。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县关工委主任黄定平,县关工委执行主任俞专文等陪同调研。
市关工委一行在高县庆符镇黄桷村调研了基层组织建设、青少年助弱帮困、教育引导及“孝善勤福”家风村风打造。据了解,该村夯实建强关工小组,建好用活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入户走访排查困境青少年,教育引导每家每户设立独具特色的家风家训,常态长效关爱帮扶留守儿童40余人,为全力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随后,在县教育体育局召开了调研座谈会,硕勋小学、硕勋中学、团县委、妇联、县基层治理办、县教体局、县委宣传部、庆岭镇、庆符镇相关负责人紧扣“家校社”协同育人主题依次作交流发言:一是聚焦家庭环境创造,扎实开展“家长学校”“父母课堂”“培养家风家训”“好家长评选”等活动,引导家长树立“一高三要”理念(高度重视,要密切联系,要言传身教,要耐心毅力)。二是聚焦学校环境打造,成立“家校社”育人共同体,以“1115”办好家长学校,推进“五育”教育、留守儿童、特殊困境儿童关爱、家庭教育指导、“一生一档”动态管理。三是聚焦社会环境营造,建立党政高度重视、关工委主动作为、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爱机制,集聚整合资源优势,形成关心下一代工作合力。强化线上线下多媒体矩阵式宣传,抓好青少年防性侵、防溺水等安全教育,“五老”关爱帮扶青少年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浓厚关爱氛围。
市关工委对高县“家校社”协同育人,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就此次调研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专题调研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做法。
来源:宜宾市关工委办公室邓红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