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是宜宾市南部山区县,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待遇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有千古之谜僰人悬棺,有秦汉南丝绸之路“五尺道”,有被誉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电影《孤军》的“原型地”大部分在珙县,留下了红军抢渡落雁河,奇袭王家场等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辖10个镇,3个苗族乡,162个村,17个社区,1071个村民小组, 16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43万(常住人口32.7万),除汉族之外,有苗、藏、回、彝等10多个少数民族。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85亿元,一般财政收入13.59亿元,人均纯收入城镇4.54万元,农村2.13万元。
机制建设是机构运行制度的过程和效果。核心是推动和促进效率更高、效益更优。基层关工委的机制建设,即基层关工委在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制度,优化工作方法,实现工作效率更高,关爱效益更优的运行活动过程和结果。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从探索,到逐步完善领导机制、制度机制、立德机制、帮扶机制、保护机制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聚力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健全领导机制。好的领导机制是关工事业高质量贡献社会的最坚强的保障。珙县着重从重视、保障、协作三个方面健全领导机制。
重视。作为机制的重视,不是一般的重视,也不是仅仅对某一件事情,某一项工作的重视,而是形成“惯例”或模式的历久弥新的制度式的重视。1.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县委组织部领导每季度听取县关工委的工作汇报,重要事项随时听取汇报。2.重要事项组织专题研究,统率和协调各方关系,务实落实关爱青少年工作。3.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把关工委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抓落实。每年都以县委办、县府办文件印发《栋梁工程实施方案》,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每年都参加“珙县关心下一代工作推进暨栋梁工程扶困助学公益活动动员会”,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关工委主任作讲话,提要求,强化落实。四是对县关工委的重要工作提出要求和鼓励。2025年4月,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县关工委主任对县关工宣传做出表扬性批示。
保障。机制的保障是从形成制度上的稳定性保障。1.政治保障。一是关工委的领导和公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政策水平,具有从事关爱青少年工作的经验和情怀;二是县关工委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任关工委主任,乡镇和村(社区)都是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担任关工委主任;三是企业关工委都由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关工委主任,强化堡垒作用;四是县和乡镇关工委执行主任由同级党政德高望重的退休党员领导干部担任,参加同级(单位)党组织组织的相关会议或政治学习;五是乡镇和部门(单位)关工委的关工专干一般由组织、宣传干事兼任,加强党的政治领导。2.工作保障。一是县委、县政府在县级财政经费比较困难的时期,把县关工委的基本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开展活动有经费保障。每月开展1至2次“五老”宣讲关爱活动,经费得到较好落实;三是重要工作专项落实经费保障。3.创新保障。一是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领导为关工委创新工作提供大力支持,鼓励创新,表扬创新;二是县委组织部领导多方协调部门(单位)配合支持县关工委工作,整合部门力量开展创新;三是积极为县关工委开展创新工作排忧解难,出现困难解决困难,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协作。县关工委是一个需要多方协作、配合的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都需要多部门的配合。1.协作立德树人。一是青少年政治素养的提高,在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等部门的协作下,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二是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学习上,在县党史办、退役军人事务局、乡镇党政等的协作下逐步形成深化红色基因的传承学习机制;三是对于珙县本土特色文化的学习上,珙县青少年苗族特色文化传承传习,在县委统战部(民族局)和相关苗族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落实和实施;四是农村实用技术的传承传习上,珙县青少年蚕桑技艺传承传习,在县蚕桑办和底洞镇党委、政府的共同领导和组织实施的。2.协作助弱帮困。一是栋梁工程的资金募集和使用,形成县、乡镇(单位)、村(社区)的协作宣传动员与精细审核发放机制;二是“暖冬行动”“六一”慰问、平时跟踪帮扶、暑假、寒假、春节思想沟通关爱形成“惯例”性的常态化机制;三是县关工委强化服务意识,深化联通和组织协调,珙县“生源地”助学贷款及其政策宣讲,正是在多部门、乡镇的大力协作下越做越好。3.协作固本强基。一是珙县基层关工委规范化建设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领导下实施和落实;二是珙县基层家校政社“教联体”机制建设,在县教体局的领导下,学校、社区等多方鼎力协作下建成的,各部门(单位)职责明确,齐抓共管,凝聚着众多部门(单位)的心血;三是“1+6+1”精准关爱机制,在县委组织部的综合协调下,民政局等多部门共同形成精准关爱机制。
完善制度机制。机制建设是机构运行制度的过程和结果。机构是主体,运行的内容是载体。制度是客体。制度为机构制定、遵守和践行。珙县关工机制建设的制度机制主要有:
助弱帮困制度机制。一是每年6月初,县委、人大、政协、县政府四大家领导参加“栋梁工程”动员会,已经形成“惯例”性制度;二是每年都以县委、县政府办的红头文件印发“栋梁工程”及其助弱帮困文件;三是全县动员会后,县关工委又分别召集主要的行业主管部门、重点乡镇、重点企业等召开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强化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四是县关工委对全县各单位的捐款情况实行及时公示,各镇(乡)、村(社区)、机关单位也在本镇村、单位认真做好公示,接受捐资人和社会监督,在全县形成了良好的捐资助学社会氛围。在对困难学生的申报资料的审核中,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关工委严把第一道关,县关工委每一份资料都经过专人审核、换人复核两次把关,同时县关工委多次召集教体、民政、残联、农业农村等部门集中会审,严谨对待每一名学生;五是县关工委组织开展入户走访比例达到30%以上,加上乡镇关工委就地走访,实现100%全覆盖走访,确保“两个不遗漏”:一是不遗漏一名符合受助条件的困境学子;二是不遗漏一名大学新生因困境不能入学。
规范化建设制度机制。一是珙县关工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创新建立完善基层关工委工作机制、联系沟通机制、服务保障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四大制度机制,运行良好;二是以创建“六好”(领导班子建设好、相关部门配合好、“五老”作用发挥好、制度健全执行好、积极探索创新好、活动经常效果好)关工委为目标,以基层关工委规范化建设(规范自身建设、规范工作运转、规范资料管理)为抓手,全面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关工委建设,努力把各级关工委建设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坚强堡垒;三是确定基层关工委规范化建设的基本标准是:组织体系完善,阵地建设规范,人员配备到位,专项经费落实,工作制度健全,工作运转有序,活动开展丰富,宣传氛围浓厚,资料记载详实;四是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完善“党建带关建”制度机制,完善覆盖县级机关、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的关工委组织体系,特别要加快推进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关工委组织。
品牌驱动制度机制。珙县关工委深入学习和领会全市“关工”品牌现场会的精神实质,结合珙县实际,专题召开座谈会、工作会,专题研究,突出“三有三能三特色”(简称:三个三)品牌驱动机制建设。三有:有阵地、有活动、有载体;三能:能看、能听、能讲;三特色:独特性、可塑性(可包装性)、成长性。
深化立德机制。立德是为了树人,立德机制也即树人机制。立德树人是关工关爱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立德树人机制,是政治责任,也是社会担当。
学习。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政治基石;二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打牢文化自信的基础;三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三观”的形成上“落地生根”;四是学习勤劳刻苦,培育勤奋立志的观念;五是学习勤俭节约,如县、乡镇举办集体升学礼,崇俭戒奢;六是学习红色文化精神,2025年清明节组织到珙县烈士陵园开展祭英烈活动,孝儿镇和曹营镇分别开展了为袁海洋烈士和戴元怀烈士扫墓,7月县关工委组织青少年到红军四渡赤水陈列馆开展红军精神学习教育。
宣讲。以组织“五老”宣讲为主。一是宣讲党史、党建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小树立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精神;二是开展红色文化宣讲,锻造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三是开展青少年身心健康宣讲。如防性侵,预防校园欺凌,防毒品,防疫知识等宣讲;四是开展养蚕、厨艺、制茶等生活实用技术、技巧的宣讲;五是开展助学政策宣讲,2025年在全县开展了近100场助学政策宣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对生源地贷款、栋梁工程、暖冬工程等扶助政策开展深入细致地讲解,得到广大社会群众的支持和欢迎。
传承。一是开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2025年开展传统文化活动120多场次;二是开展优良家风、家教的学习和传承,尤其是开展对赵一曼、李硕勋、江姐等红色家风、家教的领会和传承,专题组织到南溪朱德旧居、高县李硕勋纪念馆、高县中学等实地学习红色文化传承;三是开展对珙县“非遗”及其非遗文化的传承传习,充分利用珙县苗族蜡染馆、玉和苗族文化传习馆开展等开展“非遗”传习活动,同时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传习活动;四是开展对老一辈人艰苦创业精神的传承,主要是通过“三线”精神和“三线博物馆”建设和学习、重阳节讲故事等宣传老一辈人艰苦创业精神,培育时代新人活动;五是开展对珙县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比如唱苗族歌曲,讲古僰人民间故事的传承传习。
精准帮扶机制。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把有限的帮扶资金用在最应该帮扶的困境家庭学生身上,不但要雪中送炭,还要“雪中生火”,“雪中做饭”。实现帮扶的最优效益。
精神帮扶。精神帮扶即情感帮扶。一是通过常年开展对困境家庭学生的“家访”,从精神和情感上帮助学生家庭成员,尤其是学生父母树立自强不息开发家庭增收“门路”,策划实现家庭收入新增收入等活动;二是利用寒暑假学生回家的好机会,召开“感恩座谈会”“迎新春座谈会”等等,从精神(情感)上潜移默化青年学子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三是通过网络等形式鼓励青年学子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四是全县每名机关干部、职工联系3——5名困境家庭学生,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竭力帮助释疑解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经济帮扶。一是加强助弱帮困资金的募集。县内部门(单位)捐一天的办公经费,个人捐一天的工资收入,原则上县级300元,科级200元,一般干部100元。认真做好县内、县外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资助学工作。比如天宇弘达公司每年捐资3万元资助困境大学生10名,珙县籍企业家袁梦涓女士每年向家乡捐助栋梁工程款2万元,2024年捐款捐物达3.15万元。吴开春是珙县孝儿镇仁义村人,现任南京吾岳道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捐款4万余元帮助困境学生。2024年助弱帮困资金的募集突破200万大关,比2023年增长35.39%;二是严格受助条件,精细审定受助学生。扶助栋梁工程困境大学新生229名(其中:市关工委资助25名,11.3万元),县关工委资助204名,发放帮扶资金85.5万元;“暖冬行动”扶助困境大中小学生和研究生520人,发放扶助资金82.1万元(其中:县关工委资助329人,扶助资金40.7万元;县教体局仁心教育基金资助191人,扶助资金41.4万元);落实“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5473人,总金额7255.28万元,创历史新高。2025年将继续有所提高。
跟踪帮扶。跟踪帮扶即常态帮扶机制。一是建立困境学生台账,每年更新两次,准确掌握受助学生情况;二是县、乡镇关工委常年开展入户走访,尤其是对家庭发生变故的学生家庭,及时开展走访,及时给予帮扶;三是充分利用“六·一”儿童节、暖冬行动等对特殊的困难学生开展帮扶;四是珙县义儒万生助学工作室通过受助学生微信群发放受助学生问卷等方式随时掌握受助学生动态情况;五是“特事特办”,特殊困难特殊帮扶。六是帮助介绍困境家庭劳动力到县属企业、民营企业务工,增加困境学生家庭收入。
强化保护机制。正确的保护机制是重要的关爱,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手机等通讯越来越发达,交通越来越便捷,青少年接触形形色色的信息和各种各样的人群越来越庞杂。青少年的保护亟须从机制建设上进一步强化。
家庭保护。家庭是未成年人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正确管教是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一是成立宜宾市首家涉诉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站。近年来,珙县人民法院在审理各类涉少案件中,发现大部分失足少年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尤其是儿童性侵案件更暴露出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不足。珙县人民法院不断拓展审判职能,积极创新少年和家事审判融合路径,2022年5月挂牌成立宜宾市首家涉诉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站---珙县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站,努力探索庭前、诉中、判后全程帮教工作机制,引导家长发挥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守护未成年人的成长净土;二是县关工委、县妇联等部门密切配合,办好家庭教育学校,逐步提高未成年人父母、长辈对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识和方法、措施;三是乡镇、村(社区)组织妇联、村社干部、“五老”、乡贤等深入未成年家庭,开展入户关爱,强化保护意识。
学校保护。一是结合珙县实际,建立“家校政社”四方联动机制,不断总结经验,实现“家校政社”共通共育共保;二是县关工委常年开展“五老”宣讲进校园,为青少年提供自我保护宣讲;三是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展“防性侵”“防抑郁”等专业知识培训;四是编辑出版《预防校园霸凌》普及读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有效应该策略支持;五是教育部门长期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的培训和考核,从机制上减少和杜绝违背师德师风的言行发生,保护青少年(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社会保护。一是珙县开展了“心向阳光”关爱儿童行动。由珙县检察院、珙县妇联、珙县关工委共同创办,2021年5月17日在珙县米市街小学举行启动仪式。行动的主旨是为儿童特别是女童及其家庭提供多元化的专业社工服务,提高儿童及家庭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二是公安部门结合电信防诈骗,对青少年开展健康网络宣传教育,尤其是对网络贷款、网络约会、网络投资等开展“以案释法”警示宣传教育;三是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开展以“携手落实‘两法’ 共护祖国未来”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发放“校园欺凌预防手册”“预防性侵害手册”等宣传资料30000余份,教育在校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违法犯罪;开展庭审进校园等法制活动共计30余次,覆盖14所中小学校6000余人。对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了对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四是强化救助关爱未成年被害人。坚持“一站式办案,多元化救助”,2022年以来对32名对名未成年被害人主动提供国家司法救助,发放司法救助金14.4万元。深化未成年人检察综合履职,对2起监护侵害案件依法通过支持起诉撤销被告人监护权,对9起因案造成人身损害的刑附民案件依法支持起诉。
珙县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理念,形成了“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保护青少年(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和时代使命,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来源:宜宾市珙县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