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5000年中华文化传统中吸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培育时代新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基层关工委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培养“四个自信”,助推立德树人。
自信是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是通往光明的精神支撑。足够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才能真正安身立命,坚定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培养“四个自信”的下一代,事关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广大“五老”志愿者要在各级关工委的指导下,认真落实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决策部暑,充分发挥“五老”的独特优势,通过“五老进校园〞活动,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四个自信”,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青少年,引领青少年树立“四个自信”,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要通过“五老”进校园的活动,向广大青少年宣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拥有“四个自信”,怎样才能增强“四个自信”,要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为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自信。就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努力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在“五老”进校园的活动中,引导青少年认识“四个自信”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信仰、信念,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并且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如果缺乏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很难支撑起来。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进一步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也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 。
在“五老”进校园活动中,要向年轻一代宣讲“四个自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通过宣讲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和烈士故事,将宣讲主题、精神内涵和年轻一代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年轻一代在一堂堂生动的宣讲中,切身领会革命先烈的红色精神,不断汲取信仰的力量。从而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要利用所有的教育资源,培养年轻一代的“四个自信”。持续开展读书、征文、展演、研学旅行、冬夏令营等实践活动,深挖“红色宝藏”,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夯实红色文化阵地,将革命遗址、烈士纪念馆打造成“现场实景课堂”,集中组织青少年“游基地,学党史”,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年轻一代,引领年轻一代,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培养“四个自信”,就是要教育引导我们的下一代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努力让他们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引导他们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来源:富顺县童寺镇芝溪九年制学校“五老”志愿者 曾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