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东区:聚焦“五老”结对帮扶提质增效

日期:2025-05-27 浏览:420次


针对“五老”结对帮扶特殊困难青少年存在的需求错位、动态调整滞后等问题,攀枝花东区通过构建“精准结对、多元供给、协同共治、长效保障”的帮扶新格局,让“一老一小”在双向陪伴中实现“老有所为、少有所育”,切实提升困境群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优化结对模式,凝聚“五老”合力。建立“低龄‘五老’更替机制”,动员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低龄“五老”接替履职困难的高龄志愿者,确保每名特殊困难青少年至少有1名就近“五老”结对。推行“多元化组队模式”,整合“‘五老’+社工+爱心人士”等力量,采取“多对一”、邻里帮等形式,形成优势互补的帮扶网络。搭建“五老”与爱心企业、慈善组织的对接平台,引入“青禾计划”等社会服务项目,形成“‘五老’主帮+社会协同”的多元支持网络。


定制帮扶策略,尽显“五老”关怀。通过制定特殊困难青少年“一人一策”帮扶计划,“五老”结合青少年实际需求,将走访关爱与政策落实结合。梳理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等政策清单,由结对“五老”担任“政策宣传员”,协助家庭申请相关权益,组建“五老”心理辅导团、文艺志愿者队伍,每月开展“兴趣课堂”“成长陪伴日”等活动。同时落实“三必访”制度(生病住院、家庭矛盾、心理问题必访),通过“五老”送物资、陪学习、解心结等方式,实现物质帮扶与精神关怀并重。


完善保障机制,激发“五老”活力。夯实组织基础、壮大工作队伍。对新加入“五老”开展基础业务培训(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沟通技巧),对骨干“五老”进行心理辅导、危机干预等专业培训,同时引入专业社工机构,为“五老”提供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专业培训,提升帮扶科学化水平。强化阵地建设、夯实活动基础。按照“六有”标准,全面推进“五老”工作室规范化建设,保障“五老”工作室的高效运行。设立“最美关爱使者”评选制度,对表现突出的“五老”给予通报表扬、颁发荣誉证书,增强职业认同感与社会尊崇感。至此,形成“五老”遴选、教育培训、考核评价、鼓励激励等一整套制度规范。


来源:攀枝花市东区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