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眉山市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优势作用,构建“三精准、三结合、三注重”工作模式,系统推进“银龄传红”宣讲进校园活动,走进67所学校生动开讲,形成了体系完善、运行高效、影响广泛的红色宣讲新范式,切实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顶层设计抓“三精准”,构建宣讲新体系。一是精准谋划破准入。年初主动争取市委教育工委支持,将“银龄传红”活动纳入年度进校园清单,从源头上破解入校难题。6月联合市教体局下发《关于开展“银龄传红”宣讲进校园活动的通知》,明确活动主题、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出台《眉山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管理办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规范入校宣讲行动。二是精准选配强队伍。建立“遴选—培训—考核”机制,从全市精选20名政治过硬、经验丰富的“五老”骨干组建市级宣讲团,组织全市宣讲员培训班,开展示范宣讲4场,提升宣讲能力,打造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宣讲队伍。三是精准供给优服务。创新“菜单式”服务模式,广泛征集“五老”意见,精心编制以红色基因为核心,涵盖三苏家风、法治教育等内容的“宣讲菜单”,供学校按需点单,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实施推进重“三结合”,提升宣讲新实效。一是创新形式与拓展覆盖相结合。将宣讲与“开学第一课”深度融合,让红色成为开学季的鲜明底色。开展“红色藏品进校园”活动,通过实物展示、照片讲解,增强宣讲直观性和感染力。宣讲资源向农村偏远学校倾斜,向家长学校、家长会延伸,融入家校共育体系,凝聚多方育人合力。二是尊重教学与规范宣讲相结合。紧密配合学校教学计划,利用班会、团队活动等时间嵌入宣讲,避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严把宣讲政治关、质量关,规范宣讲员言行举止,做到既严肃庄重又生动活泼。三是严明纪律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明确“不增加基层负担、不在基层用餐、不发讲课费”的“三不”原则,彰显“五老”奉献本色。将“五老”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市县协同落实好交通、误餐、课堂衔接等保障服务,确保老同志舒心宣讲、持续参与。
长效建设强“三注重”,推动宣讲可持续。一是注重互动反馈。建立学生、教师、“五老”三方评价机制,收集反馈意见100余份,及时优化宣讲内容与形式,满意度超95%,实现常讲常新。二是注重品牌打造。精心培育“银龄传红”品牌,选树战斗英雄、教育专家、退役飞行员等先进典型,打造10个示范课程,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让红色宣讲成为老干部作用发挥的重要载体和亮丽名片。三是注重成果转化。推动宣讲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编印《“五老”宣讲资料汇编》,开发《苏门家风里的育人智慧》《长大了我想去当兵》等特色课程,促进红色基因融入日常教学,实现宣讲成果长效转化。
来源:眉山市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