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战“疫”中的担当与成长 | 推荐单位 | 《关爱明天》杂志 |
作 者 (主创人员) | 莫尔佳 | 编 辑 | 李怡霏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杂志 | 首发日期 | 2020年4月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卷首语 | 作品字数 (时长) | 800字 |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 该篇评论文章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的最美青年“逆行者”,从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写起,通过对我省关工委系统中在“抗疫战”中涌现出的青年先锋和励志典型的阐述,勾勒出“90后”关工人的情怀与担当。为这股在特殊春天的磅礴青春力量写下一曲激昂的赞歌。 | ||
采编过程 | 作者在对全省关工委系统中的奋战“疫”线的青年典范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展现其风采,展望其未来,生动表现出青年人在战“疫”中的担当与成长。 | ||
社会效果 | 2020年的春天,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显得如此不同。全国人民面对一场特殊的战斗。在这场“人民战疫”中,一大批青年人冲在了第一线:他们怀揣激情和热血,踊跃投身于抗击疫情的各个战线、各个角落。文章成稿时,正值战“疫”取得阶段性胜利之时。文章鼓舞各级关工委中的青年力量继续投身“疫”线。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1年 月 日 | |||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
艰辛与磨砺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奋斗与奉献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青年一代在付出,也在收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习近平这样点赞新时代中国青年。
他们曾经被贴上“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摔打”等标签,但在当下战“疫”一线,一组特别的数字告诉我们:稚嫩的肩膀也可以扛起大梁。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同样,在社区工作者的队伍里,在志愿者的行列内,到处可见青春靓影。“我们已经长大,该挺身而出了。”17年前,当一场非典来袭,“90后”还处在懵懂的童年、少年时代,弱小的他们是重点保护对象。如今,众多“90后”冲锋在前,迎难而上,成为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生力军。
在这次战“疫”中,我省关工委系统中也涌现出很多青年先锋和励志典型。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关工委积极响应,通过不同平台、以不同形式助力疫情防控工作、表达抗疫决心,特别是办公室的同志为这场战“疫”增添了青年关工力量。在凉山,会东县关工委联合团县委组织发动68名青年志愿者,宣传劝说引导群众戴口罩、不聚集,配合卡点为为进出人员、车辆测体温;在巴中,通江县关工委的年轻干事从大年初一就到社区报到,分片区进行入户排查;在遂宁,蓬溪县经开区莲花社区寒假返家的大学生纷纷通过不同渠道向社区请缨,踊跃参战……一个个剪影,一支支团队,一封封请战书,清晰地勾勒出“90后”的情怀与担当。以大爱之名担当使命,以青春之名逐梦前行,共同战“疫”,他们在路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担当。“90后”在抗疫斗争中摔打成长,在困难挑战中顶天立地,凭借责任、担当、坚韧、奉献、乐观,破茧成蝶、淬炼成钢。他们的努力拼搏,点亮了战胜疫情的希望之光。彼岸花开,胜利不远。这股磅礴的青春力量,将成为这个春天永远难忘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