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赵栋贤:一颗红心永向党 | 推荐单位 | 广元市关工委 |
作 者 (主创人员) | 肖洪江 | 编 辑 | 文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和广电作品不另报编辑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10期 | 首发日期 | 2021年10月刊 总第142期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事业养老系列报道 | 作品字数 (时长) | 1280字 |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 本作品充分反映了原苍溪师范学校老校长、老关工人赵栋贤,以67年党龄的本色,努力践行: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红心向党。92岁了仍然是关工委的“五老志愿者”,他用炽热的心,倾情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正如他简陋的书房墙上挂着一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对联,表明他纯洁、奉献、清廉的高尚人品。 | ||
采编过程 | 作者原是记者,根据采访积累的多年资料,精心提炼写作而成。 | ||
社会效果 | 文章发表后,激励了更多的“五老”为关爱工作,为立德树人做贡献。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2年 月 日 | |||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
步伐缓慢但身形挺拔,一头华发却精神头十足,聊起育人工作滔滔不绝,心中想的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92岁的广元市苍溪县五老赵栋贤,年纪虽长,热情不减。平日里,“一点都闲不下来”。他每天坚持到县图书馆看书两小时,以汲取最新的教育理念、时政信息,更好地做关心青少年教育工作。他说:”我要一辈子坚守初心使命,永远报党恩!”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1929年出生的赵栋贤,今年已经92岁了。68年党龄的他始终践行着“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一生情系教育,一颗红心永向党。”赵栋贤年幼时,因父母双目失明,被寄居在外婆家,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苦难日子。1949年冬天,天地一声惊雷,苍溪解放了,来了共产党的队伍,人民翻身作主。在新社会,他有了机会读书,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他从老师做起,后当校长,呕心沥血,振兴了4所学校的创新发展。1991年,赵栋贤在退休后欣然接受组织安排,先后担任苍溪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顾问。从此,在关心下一代工作战线上奋战30年。赵栋贤始终铭记,“教育的关键是立德树人,青少年成长最主要的是铸魂。”退休30年来,他深入全县三十多个乡镇、中、小学和农村、社区,利用本地英烈、模范人物事迹对青少年进行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有时他一天宣讲三四场, 轻车简从,不怕寒暑,上党课讲党史、授团课、讲革命传统,通过多样教育,使青少年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继承遗志,从小树立修身养性、感恩报国、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理想信念。党的十九大召开后,赵栋贤跑了全县79所农村中小学宣传十九大精神,师生受到深刻教育。歧坪中学校长感慨道:“十九大精神满校园,老校长足达遍苍山。”全县中小学、机关、社区成为他的大舞台。他全身心投入立德树人事业中,继续发光发热。
苍溪是革命者区,上世纪90年代,因农村贫困,不少孩子失学。赵栋贤四处奔走,先后为“希望工程”筹集办学经费100多万元,使5000多名失学孩子重返学校。在他的倡导下,苍溪成立了“关心特困学生基金会”,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他带头捐款5万元,又四处奔走,八方动员,用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干辛万苦、千山万水的“四千精神”,上广元,下南充,去成都,到北京,感动了无数爱心人士。在他的感召带动下,共筹集资金200多万元。为白桥中学修建了学生宿舍,帮助100余名残疾、特困学生完成学业,让1000余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赵栋贤说:“一个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宗旨,不忘誓词,像雷锋那样为人民服务。”
青春献讲台,粉笔染白发。究竟是怎样的力量让赵栋贤始终坚守一生?——是他对党对国家对教育的信念。他坚信,一个党员就是面旗帜、一名教师就该潜心育人。这份信念,让他两鬓斑白未忘育人之责,从教书育人几十年不改初心使命。展示出一名党员、一名教师、一名五老的人生成色。
要让红旗飘万代,精心培有下一代。赵栋贤动情地说:“我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是共产党让我成了才,我要用一生教书育人,关心青少年成长,让他们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