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育苗有点“芒”

日期:2022-03-30 17:09:00 来源:本站 浏览:1935次


第九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潜心育苗有点“芒”

推荐单位攀枝花市关工委
作 者
(主创人员)
石进梅编 辑 
刊播单位《关爱明天》首发日期2021年10月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广电作品填报频率、频道以及栏目名称(必填)封面故事作品字数
(时长)
2415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本文以四川省第八届十佳五老李德的主要事迹为主题,叙述老劳模李德30余年带领村民致富,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担任校外辅导员,教育引导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感人事迹。稿件精心布局,精选事例,时效性强,现场感强,文字简练,标题制作精良。

采编过程

作者熟悉李德的先进事迹,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对其及周边亲友、邻居、村民等进行采访,采访对象数十人,以千余字的篇幅,全方位挖掘和还原了李德的感人事迹。

社会效果

本文在《关爱明天》杂志刊发后,社会各界给予很高评价,为广大五老志愿者树立了榜样,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热情,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2年  月  日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潜心育苗有点“芒”

封面人物:

李德,67岁,彝族,原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党支部书记,现为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关工委执行主任,获评第八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他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担任村支书30余年,带领村民种植芒果,从人均纯收入不到200元增长到25600元;为了解决村里失学儿童多的状况,他与村民们肩挑手抬建起全区第一所村级砖房小学;他自筹经费建立“学生奖励资助制度”。“芒果书记”,一个甜蜜蜜的称呼,有着泥土般的朴素与芳香。他用扶贫产业让沉寂的村子燃起希望之火,照亮了孩子们前进的路……


“将来我一定要让我们村的家家户户都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大家不用出村就能把芒果卖出去。”当年看似天方夜谭的一句话,是李德对村民的庄严承诺,也是他奋斗一生的起点。


1.jpg

 

带领全村走上致富路


深处大山的混撒拉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过去全村多数人家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住着土坯茅草房,点着煤油灯,人均纯收入不到200元。时任村支书的李德下决心要找出一条致富的路子。1983年他开始自学科技致富知识,试种早春地膜西瓜、番茄,历经艰辛自费引进技术,种植芒果、香蕉等70余亩。


1989年起,他带领村民在荒山上开辟了500亩的集体果园,开启了混撒拉村艰辛的芒果产业发展道路。为种好芒果,他无数次外出学习考察、带回种子和技术,苦口婆心地引导党员带头试种;为了卖芒果,他又风餐露宿地跑遍全国各地,最远到达俄罗斯边境;为让村民愿意一起种芒果,他花了整整12年。


20年后,混萨拉村的芒果种植从无到有,实现了产业化发展。2019年全村芒果种植面积近20000亩,产值51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600元。如今的混撒拉村旧貌换新颜,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示范单位” “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四川省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李德说:“我这辈子就干了种芒果这一件事,能让咱贫困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值了!”


建起第一所村级砖房小学


 上世纪80年代,一到农闲时节村里到处可见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成群晒太阳的村民。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村里失学儿童较多。李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下决心要抓好全村教育。


当时的混撒拉小学是地主家遗留下来的两层土坯房,是一所危房,楼上轻轻走动,楼板就会掉落灰尘。每当楼上孩子上下课起立时,楼下孩子就会本能地屏住呼吸,尽量少吸点灰,老师也不得不带着草帽给孩子们上课。李德看着满脸是灰的孩子,心里难过极了。他就发动村民一家家捐10元钱。深受感动的乡干部努力协调后告诉他可以撤攀钢农场的砖来建学校。他立即带着村民去拆砖,又找车运回村里……砖、水泥、沙石和3万余元的建设资金齐了后。他与村民埋头苦干了4个月,建起了全区第一所村级砖房小学。区民宗委对此高度赞赏,奖励村上3800元,让全村人倍受鼓舞。


村小建好后,他发现来上学的孩子很少,就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还向教育部门争取落实减免学费等政策。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改造后的混撒拉小学开设了5个班级,学生达200余名。


2005年,希望集团“重走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来到混撒拉村。李德抓住机会,不遗余力地介绍小学校舍紧张、需要扩建的问题。同年,希望集团联合成铁集团共同捐赠10万余元,新建成铁希望小学,容纳学生400余人。


从此,读书的声音,让原本沉寂的村子燃起希望之火。

 

倾情守护困境青少年


年仅11岁的小伟是个懂事的孩子。他天天看到劳累不堪的父母,就想在家里帮忙干活,已经好多天没去上学了。李德听说后心急如焚地跑到他家,谁料小伟却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不出来。他顶着烈日说了半天话,只换来小伟父母的声声叹息。当晚,李德躺在床上思去想去,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一早,他去城里买来四驱玩具车,带到小伟面前,和他一起玩,连续几天决口不提上学的事。


第三天,小伟被李爷爷的关爱打动了,终于敞开心扉:“我成绩不好,家里又穷,不想增加爸妈负担,还是不去上学了”。李德听后想了想说:“小伟,你在家扫地、煮饭、除草,能减轻他们多少压力呢?等你长大点,也只是力气会变大点,脑子里还是没有科学知识。要想改变现状,首先需要你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能真正帮你爸妈减轻负担……”加之李爷爷承诺通过资助政策,让他能免学杂费,小伟终于重返课堂。中专毕业后又跟着李爷爷一起种芒果。现在他家芒果种植面积30余亩,年收入10万余元以上。已为人父的小伟动情地说:非常感谢李爷爷让他再读书,今后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那一年,村里的孤儿天明因故意伤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李德万分痛心。天明出狱后情绪非常低落,李德第一时间赶到天明家语重心长地鼓励他、帮助他。天明说:“我永远记得那天早上,天还没大亮,我一开门,就看见李叔站在门口。那么冷的天,他满身都是汗,笑起说‘我就是来赶你家早饭的’。后头我们就一起煮南瓜白菜吃,他说了好多话,主要就说,只要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就会过上好日子。”


有些哽噎的天明停了停,又说:“那年全村还没有车,他到我家要走2个半小时的山路,他多半是打着手电筒来的……我刚从牢里回来那阵,一无所有,他把自家的种苗、肥料、农药送给我,手把手地教我种芒果。他还顶着压力,将村里人工筑埂、土地开垦一些小工程包给我做,我挣了几万块钱,那以后我的日子就好起来了。他在我心头,就是亲爹一样的!”


2012年,混撒拉村第一名大学生毕业了。李德为让村民更加重视教育,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又自筹经费建立“学生奖励资助制度”。现在,村委会每年对考入大学的学生奖励1000元,考入中专的学生奖励500元,并对优异学生予以其他奖励,已奖励75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生辛劳一地绿装。混撒拉村漫山遍野的芒果树见证了一个人从一头青丝到双鬓白发的奋斗与奉献。村里孩子学成归来,跑向他,恭敬地说:李爷爷,我回来了!那一刻,他额头的皱纹舒展开来,心是幸福的。

 

关爱心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我的初心,看着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我无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