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的“木棉花”

日期:2022-03-30 17:11:00 来源:本站 浏览:1963次


第九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绽放的“木棉花”

推荐单位攀枝花市关工委
作 者
(主创人员)

曹颖颖、陈婧、艾太勇

编 辑

李娜

刊播单位

检察日报

首发日期

2021.3.18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第08版:未来周刊 阳光

作品字数
(时长)

2435字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攀枝花东区检察院秉持对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充满信心、对未成年人充满爱心、细心办理每一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暖心帮扶每一个需要救助的未成年人、真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五心”理念,以司法救助“多元化”、附条件不起诉“精细化”、检察建议“刚性化”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并通过推行“菜单式”法治宣教模式,建设“木棉花开”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法治宣讲平台、网络直播空间,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着力打造具有攀枝花特色的“木棉花开”未检品牌。

采编过程

作者结合东区检察院未检部门办理的真实案例和该院打造的法治教育新模式、新载体,从学生、家长、老师、检察官等视角,全方位展现了该院打造“木棉花开”未检品牌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取得成效。

社会效果

作品刊播后,分别被最高检门户网站、正义网、新浪新闻等平台转载。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2年  月  日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绽放的“木棉花”


木棉花.jpg

 攀枝花市东区检察院的未检吉祥物“小青”“小芒”

与来到“木棉花开”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参观的同学们热情互动



“一定不能违法犯罪,监狱里好压抑……”近日,正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检察院“木棉花开”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参观的一名同学感慨道,他刚刚戴上VR眼镜,模拟体验了从犯罪后到被审讯、判刑入狱的全过程。而另一边,他的同学在观看完吸毒后十年内人脸变化的模拟图像时,也被深深地震撼。据介绍,该基地于2020年11月20日“国际儿童日”当天正式启用,目前已接受了20余批次1000余名师生前来体验学习。


攀枝花,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在“木棉花开”基地的背后,有这样一群检察官,他们把这里的每一个孩子当作一棵小小的木棉树苗,用法治的雨露精心浇灌,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让“木棉花朵”重绽笑颜


“娟姐姐,我写的作文参加比赛获奖了……”该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未检检察官赵娟刚接起电话,小元(化名)便兴奋地将好消息分享给她。12岁的小元成绩优异、热情开朗,让人很难想到曾经长期被母亲暴力打骂,更是亲眼目睹父亲被母亲故意伤害致死的过程。三年前第一次见面时,小元畏缩、胆怯的眼神深深刺痛了赵娟的心。该院在依法办案的同时,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三年间,通过经济救助、定向捐助、心理疏导、随时家访、法治教育等方式,帮助这个悲剧家庭解危纾困,引导小元一步步走出心理阴霾,回归正常生活。


为了能让更多处于危困境况中的未成年人感受到阳光和温暖,2018年7月,该院联合区民政和扶贫开发局共同制定《关于国家司法救助融入脱贫攻坚工作大局的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多元化救助帮扶体系,已先后为7名未成年人提供综合司法救助。


小陈曾是攀枝花市一所职业高中的学生。在校期间,小陈的好友因寝室之间的小纠纷与他人发生争执,双方相约“打群架”。处于叛逆期的小陈被哥们儿义气冲昏头脑,参与了20余人的聚众斗殴,造成两人轻微伤。“我当时就是脑袋一热,觉得朋友被欺负了,必须帮他撑腰。”面对检察官的提讯,清醒过后的小陈后悔不已,积极认罪悔罪。鉴于其在校表现良好,犯罪情节轻微,又系初犯,该院最终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


案发后,小陈因压力太大选择退学,回到老家务农。检察官在跟踪帮教的过程中,鼓励小陈重返校园、参加高考,但小陈的父亲并不支持。此前检察官在对小陈进行社会调查时发现,小陈没有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家庭教育失范有很大关系,因此多次上门走访,对小陈父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引导他们转变思想,履行好亲职教育责任。同时,积极为小陈联系学校。最终,在父母的陪伴下,小陈重返校园。


“种下的花没有按预期生长开花,就要从生长环境等方面分析原因。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同样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赵娟说,该院从探究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原因入手,积极引入家庭教育指导理念和社会帮教力量,在当地推动形成了检察机关、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发力的关护帮教体系,为涉罪青少年重返校园和社会积极营造良好环境。


法治“套餐”按需点单


“叔叔阿姨,下次什么时候给我们再来上课?”在阿署达小学操场上,一群小学生围着上完法治课的该院检察官依依不舍。


2016年以来,该院选拔20余名有爱心、有责任、有经验的检察干警组建法律宣讲团。其中,对阿署达小学这样的彝汉学生混合学校,还有针对性地配备了少数民族宣讲人员。2019年,该院又联合区教育和体育局制定关于检察官兼任法治副校长的意见,包括检察长在内的19名员额检察官到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兼任法治副校长,实现了辖区学校法治副校长的全覆盖。


为提升法治教育针对性,该院结合宣讲对象的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及实际需求,采用菜单式教学,让师生自主“点菜”,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身边典型案例打造精品课件,使普法教育更具亲和力、参与感。


“法治副校长经常会询问我们的需求,法治教育的内容也变得更有趣、更实用,现在同学们都很期待检察官老师的到来。”阿署达小学老师张岑岑告诉记者。


“整个东区有10万余名师生,以前检察官每学期去学校宣讲一次。如何实现常态化普法?讨论后,我们决定通过教室里的多媒体系统给孩子们上网课。”该院副检察长程林介绍,2018年该院依托云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木棉花开”法治宣讲平台,连通了辖区33所学校的视频终端;2019年,又专门开设了“木棉花开”网络直播空间,法治教育覆盖到了全市更广的师生家长。“现在我们家长也能和孩子们一起在手机上观看法治直播课,不仅可以和检察官实时互动,还能回放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座谈会时,学生家长代表何琳谈道。


2020年,在疫情防控期间,该院创设疫情防控法治“脱口秀”栏目,线上普及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首期视频上线三天内便收获近20万的播放量,视频中和检察官一起互动普法的猫头鹰玩偶“埃德蒙”深受广大同学喜爱。


“第二课堂”身临其境


秉承“一个教育基地影响一座城”的理念,该院在院内启动建设全市首家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检察官们充分运用极具攀枝花地域特色的木棉花等元素,创作“小青”“小芒”卡通芒果人偶作为普法“形象大使”,并将基地命名为“木棉花开”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2020年底,这个占地约700平方米的基地正式开放。8个法律主题展区,紧扣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法治教育主题,配有各类法治教育展板和实物展台,并精心设计了预防性侵害、校园暴力等不同主题的法治精品教育课程,通过现代声光电技术,打造出一个智能化、互动式、体验式的校外法治教育“第二课堂”。


为更好发挥基地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该院协助区委、区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东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先后协办了东区、全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牵头组织全区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民办教育机构负责人召开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联席会,整合资源共同打好青少年法治教育“组合拳”。“检察机关这种沉浸式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体系,为系好青少年学生法治的‘第一粒口子’起到很好作用。”率先来到该基地的攀枝花市第二十五中小学校教育集团校长周琪说。


“我们着力打造一支以信心、爱心、细心、暖心、真心为核心的工作团队,树立多元化、精细化、刚性化的办案要求,全程呵护未成年人的成长。”该院检察长卢建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