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坚守,为山里娃点亮希望之光——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伍万银

日期:2023-03-22 09:44:00 来源:本站 浏览:1320次


第九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43年坚守,为山里娃点亮希望之光——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伍万银

推荐单位《精神文明报》
作 者
(主创人员)
漆世平编 辑何纯佳、王丽、朱乔明
刊播单位《精神文明报》首发日期2022年9月9日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A1版作品字数
(时长)
2392字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作品讲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眉山市洪雅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伍万银矢志不渝关心关爱偏远山区孩子的动人故事。文章采访深入、语言生动、结构精巧、细节传情、新闻性强,真实生动地向读者呈现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体现了新闻记者的“四力”,彰显了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是一篇有深度、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精品佳作。

采编过程

距离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城110公里的大山深处,有一所偏远村小——沙湾小学。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教学条件艰苦,43年来,伍万银因为一句“把村里娃娃全部送出大山”的承诺一直坚守在这里,即使在2019年正式退休后,他依然放不下这群山里的孩子,毅然加入洪雅县关工委成为一名“五老”志愿者,继续发挥热量关爱山区孩子成长。

记者第一次见到伍万银是在第二届天府人物推介活动星光盛典现场,当时他在“时光邮局·给五年后写封信活动”的明信片上写下的话语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个月后,当记者再次采访伍万银,听他讲述发生在他与山区孩子间的一个个故事时,才从真正意义上认识了这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采访中,记者深入挖掘新闻素材,广泛走访沙湾村村民、学生及伍万银家人等,力求新闻报道更深入,新闻人物更真实、更立体。

作品以“43年坚守,为山里娃点亮希望之光”为题,分为质朴信念、倾情关爱、步履不停三大部分,生动讲述了伍万银以实际行动教育、引导、关爱、保护山区孩子的无私情怀,他的不忘初心、步履不停令人钦佩、引人共鸣。

社会效果

作品2022年9月9日在精神文明报头版头条首发后,又通过精神文明报新媒体矩阵(精神文明网、四川文明网、文明新观察、文明四川等平台)进行全网推送。同时,作品刊发后受到广泛关注,文章被学习强国总站-人物-道德模范栏目重点推荐,被多家媒体转载,典型引领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山区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受到社会更加广泛的关注,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43年坚守,为山里娃点亮希望之光——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伍万银

在距离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城110公里的大山深处,有一所偏远村小——沙湾小学。这里地处偏远山区,教学条件艰苦,学校的教师走了一个又一个,只有一名教师长年坚守,他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伍万银。43年来,伍万银始终坚守在教学岗位上,只为一句“把村里娃娃全部送出大山”的承诺。

质朴信念

让山村的孩子有书读

伍万银是土生土长的洪雅县瓦屋山镇(原炳灵乡)沙湾村人。1976年,高中毕业的他回到沙湾村,成为村小的代课教师。那年,他19岁。

“当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伍万银介绍,沙湾小学最初的校舍是由一个祠堂改建而成的,由于乡上的初中离得较远,所以学校还设有初中部,方便附近村庄的孩子就近上学。

起初,沙湾小学有20多名初中生,110多名小学生,2名初中教师和4名小学教师。由于教师和教室资源匮乏,学校采用“承包制”,一名教师负责一个年级或两个年级的教学工作;同时还采用复式教学法,两个年级的学生共用一个教室,教室左边是低年级,右边是高年级,低年级学生上课时,高年级学生就自习。“每天教完左边教右边,教完语文教数学,从早到晚都在上课。”伍万银回忆道。

之后的几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伍万银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学习并参加自学考试,在取得相应学历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因教学成绩突出,他先后被调往新寺小学和关帝小学两所村小及炳灵乡中心校任教。1983年,听说沙湾小学缺教师,他主动申请回到了这里。

“沙湾小学地理位置很偏僻,交通也十分不便。”伍万银说,从沙湾小学到场镇要先骑车到码头,乘船过河后,再乘过路的班车到镇上。“这里常年阴雨,空气湿度大,三伏天里被子都会长霉,这些年来,分配到这里的教师来了一个又一个,也走了一个又一个。”到2010年,学校只剩下伍万银一名教师。

在沙湾村长大的伍万银,十分了解山里娃对知识的渴求,虽然他有很多次机会可以离开沙湾小学到条件更好的学校任教,但他担心自己一走,孩子们就没学上了,所以他选择了留下来。

倾情关爱

让孩子们一批批走出大山

近年来,随着沙湾村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条件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城镇学校上学了,留在沙湾小学的大多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伍万银的坚守,为这群孩子点亮了希望之光。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和思想情况。”任教期间,为了让山里的娃娃好好读书,伍万银坚持定期家访,哪个孩子的家庭有困难,他总是想办法帮忙。

学生小飞(化名)的父母因病双亡,家境贫困的他面临失学。为了能让小飞继续读书,伍万银四处奔走联系爱心人士资助他上学。后来,小飞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捷报传来时,伍万银眼含热泪,深感慰藉。 有一段时间,学生小浩(化名)没来上学,伍万银在登门了解到小浩家缺乏劳动力的情况后,主动承担起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任务。每个上学日,伍万银早早地来到小浩家带他上学,放学后又送他回家。上下学的路上,伍万银用心保障小浩的安全,爬坡上坎就牵一牵,过桥过沟就抱一抱,刮风下雨就背一背,一直坚持到4年后小浩到中心校就读。

当沙湾小学仅剩下伍万银一名教师时,他不仅是学校负责人,也是班主任、全科教师,还是炊事员、维修工。因此,忙碌的他没有时间请假。

2011年5月的一个下雨天,路面湿滑,伍万银在赶往学校的小路上不慎滑倒,导致脚部踝关节骨折。为了不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每天早上,他让儿子骑摩托车将自己送到学校,在教室里,他拄着拐杖为孩子们上课,没有请过一天病假。当记者问起他为什么这样坚持时,他说:“我一个人请假,这些娃娃就全都不能上学,我手没伤,就能写;嘴没伤,就能讲。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小事儿,耽误了这么多孩子。”

春去秋来,伍万银用关爱与坚守“浇灌”着这群山里的孩子,而懂事的孩子们没有辜负伍万银的期望,他们一批批走出大山,在各行各业里发光发热,不懈奋斗。

每年教师节,伍万银都会接到许多学生打来的问候电话。过年时,学生们回乡后也会专程到家里探望他。“孩子们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广阔人生,这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欣慰。”伍万银心满意足地说。

步履不停

继续为家乡作贡献

在沙湾小学的三尺讲台上,伍万银用矢志不渝的坚守生动地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2017年9月,伍万银到了退休年龄,但此时学校还有6名学生,一旦伍万银退休,这些孩子将面临失学。

为了这6名学生,年至花甲的伍万银决定退而不休,返聘任教,再次挑起了一所学校的教学工作。“只要孩子们还需要我,我还走得动,我就要把孩子们全部送出去。”为了这一句诺言,伍万银决定继续坚守下去,直到把孩子们全部送进中心校。

2019年7月,送走沙湾小学的最后一名学生后,伍万银选择正式退休,为自己长达43年的乡村教育生涯圆满地画上句号。

虽然告别了乡村教育事业,但当了一辈子人民教师的伍万银心里始终放不下山里的孩子们,闲不住的他于2020年加入洪雅县关工委成为了一名“五老”志愿者,继续发挥热量关爱孩子们成长。

日前,当记者联系上伍万银时,他正在瓦屋山镇青龙村走访。原来,青龙村的一名中学生小杰(化名)因中考成绩不理想打算放弃学业,伍万银听说后,专程坐了1个多小时的车来到小杰家,苦口婆心地劝说其到职业高中继续学习知识。“孩子,职业高中的专业很多,学成后不仅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考大学继续深造……”在伍万银的耐心劝说下,小杰最终决定到职业高中报到,继续学业。

除了坚持关爱山里娃,退休后的伍万银还成为了眉山市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宣讲团的成员,多次走进社区、企业、学校宣讲会议精神。同时,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伍万银还经常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给年轻党员上党课,激励年轻党员勇于担当,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今年,65岁的伍万银依然步履不停。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是永远不会退休的,我将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继续为家乡建设、家乡教育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