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英语的老兵

日期:2023-03-28 09:32:00 来源:本站 浏览:2020次


第九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讲英语的老兵

推荐单位

晚霞杂志社

作 者
(主创人员)

江梓豪

编 辑

曾文付

刊播单位

《晚霞》杂志

首发日期

2022年3月5日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增添正能量

作品字数
(时长)

987字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本文描写了成都市金牛区茶店子街道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莫若健在退休后创办了磨石外语学校,他始终不忘自己作为讲述者和传承者的使命,给学生授课讲述自己的故事,并在小区免费开办英语培训班的事迹。本文条理清楚,语言简洁,平铺直叙,文章内容很好地切合了标题。

采编过程

本刊组稿

社会效果

良好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讲英语的老兵

    文/江梓豪  图/许家玲

1.png

少先队员为莫若健佩戴红领巾


他经历过硝烟,在部队里是屈指可数的会讲英语的人;他迎来了和平,孜孜不倦把语言教出了大爱的味道。他叫莫若健,今年92岁,是成都市金牛区茶店子街道关工委“五老”志愿者。

1950年,刚满20岁的莫若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带着一股少年气的他不得不提前面对生死。战争结束后,回到成都的他选择了留在学校。莫若健先后在成都十四中和成都师范学校工作。退休后,他创办了磨石外语学校,希望孩子们有“磨石”的精神。

莫若健给孩子们讲自己的故事。他始终不忘自己作为讲述者和传承者的使命,因为和平并非是理所应当的结果。莫若健希望自己讲的,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和平来之不易,爱是一种能力:爱脚下的土地,爱身边人,也爱自己。

“20世纪90年代,关工委刚成立那会儿,我也是听众,听老同志讲革命故事,那时我就在想我有这么多经历,我也可以的。”莫若健是关工委的老熟人,他经历丰富,对语言的理解深刻而独到,是关工委早想请的“腕儿”。

关工委的同志告诉他,讲课可能是义务的。莫若健却表示,只要有价值,就一定会去做。

从2008年开始,莫若健在小区免费开办英语培训班。歇不下来的他,一直在讲述着他和语言的故事,战争与和平的故事,战争与语言的故事。刚开始,家里人都不理解,时年已经78岁的莫若健,这么操劳,还是免费付出,都觉得没必要。给全家做好了思想工作后,莫若健联系了茶店子街道关工委,希望给他做宣传,这个培训班不要钱,讲的是情怀。让下一代过好语言关,多看看这个世界,成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关工委派出工作人员,给莫老张罗起来。莫若健一边教,也一边学。他关注着关工动态,也认真阅读着关工系统的报刊。而作为老人,他也面临着很多老人需要面对的问题,那就是电脑、智能手机的运用。他学会了让那仿佛来自远方的闪光的金属体,成为自己授课的好帮手。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加之年事已高,莫老减少了上课频次,但他仍旧在坚持。

莫若健家里陈列着许多奖状奖牌,“中国好人”“四川好人”“成都好人”“四川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等,他也曾数次登上中央电视台,讲述老兵故事和育人情怀。

2021年4月,时任金牛区教育系统关工委成员的许家玲向莫若健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够再到学校给孩子们讲一堂课。他的语言从硝烟中走来,带着大爱的情怀,回望一生的精彩。掌声响起来,莫若健望向孩子们,就像看到了很多年前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