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团年饭 一个暖心年 童伴妈妈用爱为留守儿童 撑起一个“家”

日期:2023-03-30 09:37:00 来源:本站 浏览:1492次


第九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一桌团年饭 一个暖心年童伴妈妈用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个“家”

推荐单位宜宾市关工委
作 者
(主创人员)

刘亚妮

编 辑

谢丹、罗雯心

刊播单位

《宜宾日报》

首发日期

2022年1月28日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A2版

作品字数
(时长)

924字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我国有数以千万计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一桌团年饭 一个暖心年 童伴妈妈用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个“家”》这篇文章选题匠心独运,以小见大,切中“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这个民生热点主题。

记者深入农村采访,通过兴文县僰王山镇太安社区村留守儿童的一桌“团年饭”这个“小切口”,反映出宜宾将“童伴计划”落实到最基层,实实在在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做好事这个“大主题”。文章有点有面,信息量丰富,语言鲜活生动,富有现场感、画面感,引发读者共鸣,刊发后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采编过程

2022年1月27日(腊月廿五),记者从曾经采访过的兴文县人大代表、四川省优秀“童伴妈妈”陶小梅的朋友圈获悉:当天,兴文县僰王山镇太安社区村的留守儿童要聚在一起吃“团年饭”。凭着多年来的新闻敏感,记者意识到,受新冠疫情影响,很多在外务工的农民工春节不能返乡,这看似普通的一顿团年饭,背后一定有新闻点。于是,记者与陶小梅取得联系,随即赶往太安社区村深入采访,在采访结束回宜途中写成新闻稿件《一桌团年饭 一个暖心年 童伴妈妈用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个“家”》,并于次日在《宜宾日报》2版首发。

社会效果

《一桌团年饭 一个暖心年 童伴妈妈用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个“家”》一文刊发在2022年1月28日《宜宾日报》2版的“关爱后代 守望明天”栏目。文章刊发后,得到宜宾市委宣传部、市关工委和兴文县关工委等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点赞,认为这篇报道以小见大、文字鲜活、情感真挚、感染力强。随着学习强国、四川新闻网、网易、搜狐等网络平台的原文转载,这篇报道的传播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志愿者、高校教师和学生、艺术院团专业人才等各界人士走进太安社区村,为留守儿童献爱心、送温暖,身体力行关心关爱孩子们健康成长。同时,也让社会大众对“童伴计划”这项公益事业多了一份了解,对“童伴妈妈”这个无私、平凡而伟大的“职业”更添一份敬意。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一桌团年饭 一个暖心年 童伴妈妈用爱为留守儿童 撑起一个“家”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用消毒液搓搓手,妈妈教大家包汤圆。”昨(27)日,农历腊月廿五,在兴文县僰王山镇太安社区村,“童伴妈妈”陶小梅为留守儿童准备的“团年饭”在下午2点半准时开席。

揉粉、包馅、捏合、搓圆,轻轻放进开水里,目不转睛盯着一个个白色“乒乓球”在锅里翻滚跳跃。26名留守儿童在“妈妈”陶小梅的指导下,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体会制作一碗汤圆背后的艰辛。

“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因为疫情今年放弃返乡。我们把大伙儿请到童伴之家过年,一起包汤圆、做游戏,热热闹闹迎新年。”陶小梅说,今年的“团年饭”邀请了部分家长参加,分汤圆的时候,让孩子们先端给家长吃,向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说一句“谢谢,您辛苦了。”给孩子和家长们营造其乐融融的亲子时光。

太安社区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田学红也专程赶来给孩子们送上新年祝福。同时,向大家宣传疫情防控、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防疫和安全知识。

拿着“童伴妈妈”派发的学习用品和小红包,年仅10岁的郭某娟脸上泛起笑容。“我每天放学都来童伴之家,这里有漂亮‘妈妈’,还可以交到好朋友。”

郭某娟的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离家出走。“孩子是伯伯在照顾,虽然身世可怜,但小姑娘自强自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陶小梅说,在太安社区村,像郭某娟这样的孤儿有好几个,“童伴之家”给予他们更多关心和照顾,竭尽全力弥补缺失的亲情。

太安社区村总人口2039人,汉族、苗族共同繁衍生息。2018年,太安社区村在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起“童伴之家”。2019年,苗族姑娘陶小梅从深圳打工返乡办起村里第一个农家乐,并且“女承母业”当了“童伴妈妈”,教孩子们唱苗族山歌、讲安全知识,在节假日组织文娱活动,每天把“童伴之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等着孩子们来看书、学习。

这些年来,陶小梅用行动践行着对孩子们的承诺。因为工作表现突出,2020年太安社区村“童伴之家”在宜宾市评比中荣获第一名;2021年,陶小梅被表彰为省级优秀“童伴妈妈”,并且当选为兴文县人大代表。“我也是一个母亲,深知亲人的陪伴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陶小梅说,自己的每一分付出,都是为了让留守儿童可以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快乐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