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革命志“荣”耀关工路

汤继荣在一边学习一边做笔记。
他是一名老党员,余热映初心,坚守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岗位上至今已满19年。他是一名老干部,退休不褪色,奋笔写下20万字笔记,诠释了培养教育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他,就是仪陇县大寅镇的82岁老人汤继荣。
初心:“我是党员,愿为党的事业干一辈子”
1942年,汤继荣出生于大寅镇的一个穷苦家庭,童年生活过得十分艰苦。
1960年,汤继荣走上工作岗位。踏实肯干、积极向上的他得到党组织培养,知识能力、思想素质一步步提升,曾在多个乡镇任职,先后担任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退休后,汤继荣回到农村老家生活,读书看报成为他的主要生活方式,同时也积极为地方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2004年8月,仪陇县关工委在原灯塔乡组建乡关工委班子,汤继荣主动请缨,担任乡关工委执行主任。从此,他在关心下一代工作战线上一干就是19年。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五老”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敬老爱幼先进个人等荣誉便成为汤继荣身上闪亮的光环。
回想起过去艰苦卓绝的岁月,看到如今美好的幸福生活,汤继荣表示:“培养下一代,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我是党员,愿为党的事业干一辈子。”
恒心:“久久为功,帮助孩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走进汤继荣居住的农村老家,砖混结构的小平房,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瓜果飘香。书房里,一个书柜、一张书桌、一盏台灯是房间的全部配置。案头上整齐码放着各类书籍,一摞斑驳的手稿足有20厘米高。
“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看书,边看边做笔记。一年大约要用20本材料纸、50支笔芯。”汤继荣说,这个习惯已坚持了十多年。每写完几十页纸,他都要将活页整理好,用针线装订成册,编上页码,保存起来。记者随手翻看一本材料,字迹清秀工整,几乎找不到一处涂改的痕迹。
“从事党政工作几十年,转型做关心下一代工作,需要不断学习。”汤继荣说,只要肯学,总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培养教育好青少年儿童。
多年来,汤继荣坚持不断给自己“充电”,涉猎政治、教育、法律、修身养性、传统文化等。书桌上,《家庭教育促进法》《史记》《50个教育法》《应该这样当父母》等书籍虽已泛黄。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他做了近20万字的笔记,还创作了数十首育人诗篇,撰写了5万字心得体会,形成《家庭教育十讲》《修学必先修身》等专题材料。
汤继荣先后到大寅片区各个学校为家长讲课26场,促进了家教家风建设。每逢筵席、集会活动,村民都乐意邀请汤继荣现场为大家讲修身养性、传统文化、道德礼仪等知识,主讲场次不低于200场。
“关心下一代工作既光荣又艰巨,需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在汤继荣看来,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他应尽的义务。
爱心:“尽我所能把需要帮助的孩子扶上马、送一程”
汤继荣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与基层群众打了一辈子交道,老百姓的需求,他最关心;老百姓的困难,他最了解。退休后,汤继荣一直牵挂着家乡发展。
随着仪陇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县乡村三级关工体系不断完善,汤继荣协助镇党委健全了村级关工委班子,他的工作也变得更加繁忙。多年来,他走村串户,摸排留守儿童情况,建立“五老”帮扶台账。发动乡镇干部、村组干部和“五老”人员共捐资6万余元,资助困难儿童完成学业,帮助30名大学生圆梦未来。
目前在山东师范大学任教的王岚(化名),每次回老家都不忘前来看望汤继荣。王岚是一名孤儿,出生在大寅镇断桥村,学习刻苦,成绩优异。2013年,王岚考入仪陇中学,因家庭拮据,王岚一筹莫展。汤继荣了解到情况后,坐车2个小时,到仪陇中学找校领导汇报情况,帮助王岚申请学费全免事项。王岚高中毕业顺利考入山东师范大学。
火焰村的陈勇(化名)边务工、边读书,完成研究生学业后,还考上了博士,入学费用却成了“拦路虎”。汤继荣得知情况后,慷慨解囊,并多方凑齐8000元学费,解决了陈勇的燃眉之急。
“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力所能及地把需要帮助的孩子扶上马、送一程。看到这些孩子健康成长,我感到特别欣慰。”汤继荣说。
(马永红刘舒艺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