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乡红色薪火代代传

日期:2024-06-27 17:14:00 来源:本站 浏览:1347次


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让家乡红色薪火代代传

参评项目

通讯

  

(主创人员)

曹琳

   

文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和广电作品不另报编辑

刊播单位

《关爱明天》

首发日期

2023年09月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五老故事版面的五老风采版块


作品字数(时长)

1282字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该作品通过对五老宣讲员袁余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宣传青川红色故事及主动请缨参与青川县城红色文化公园项目建设的记录,让大家感受到了五老为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和家乡红色基因传承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采编

过程

通过对新闻对象的采访了解及相关活动的参与。


社会

效果

通过该作品的宣传发布,让大家感受到了五老为了红色基因的传承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做出的无私贡献,激发了更多五老的工作热情,让更多的五老在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余热,积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领导签名:

 

同意推荐。王海元。 

                                                            (推荐单位盖章)

2024625


让家乡红色薪火代代传

“1935年,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和三十一军在攻克剑门关要隘后,陆续乘胜向青川进军,到达青川的红三十军和三十一军,与国民党军队及地方民团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5月31日,在青川中学的一间教室内,广元市、青川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成员袁余先正在给学生宣讲青川红色文化。他声音洪亮底气十足,经史哲伦脱口而出,精神面貌堪比小伙儿。同学们听津津有味,时而鼓掌,时而发问,热闹不已。

像这样的宣讲,袁余先已经组织和参与了近百场,逾万名青少年从中受益。2018年退休,他多方争取资金在青川各个学校、房石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等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大力宣传青川的红色故事。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了解这段历史并为此感到自豪,成为他最大的快乐。

“对历史了解越多,越坚信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对红色文化研究越深,越坚定理想信念;对红色文化宣讲越多,越启迪孩子心灵。”袁余先说,这就是为什么退休后自己热衷宣讲红色文化的原因。“我不图钱,也不图名,就是为了让革命的历史和精神在这里代代传下去。”随着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全面启动,袁余先更忙了,各机关、学校的邀请一个接着一个,他乐此不疲,并深感骄傲。

2022年袁余先主动请缨参与青川县城红色文化公园项目建设。项目开工初期,袁余先担任红色文化公园建设项目专班的副组长,与项目专班的同事共同肩负着养殖场搬迁、群众土地征用等多项协调任务。

“刚开始,百姓都不同意,经常在半路上拦着建筑材料运输车不让过,项目一直没有进展,我们整个专班的人都着急得很。”袁余先回忆道,为了说服老百姓,袁余先每天带着小本子挨家挨户去了解大家不愿征地的原因以及诉求。之后又找到乔庄镇干部和县级相关部门一道,挨家挨户和居民一起商量占地补偿事宜。袁余先还利用随身携带的红色文化公园效果图,让大家感受建设后带来的红利,“公园建起来,来的人就多了,人多了咱们就可以搞旅游了,开个农家乐,办个民宿,就是在周围卖个水咱都能赚到钱啊。”他就这样一家接着一地解释着。

袁余先已经记不清那段时间自己走过多少里路,进过多少户居民的家,解释过多少次拆迁的政策和红色文化公园建设的好处。袁余先的不懈努力下,每天都有人陆陆续续联系商量征地的事情——

“袁老师的话可信!”“政策讲得细,问他几遍他都那么耐心。”“感谢袁老师的细心开导,让我们也能为建设家园出一份力。”……这都是征地拆迁居民对袁余先的评价。

红色文化纪念馆是青川红色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内容是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但青川的红色文物官方保存量不足以支撑展出需要,袁余先主动挑起了馆藏征集的重任。为此,他组织五老志愿者到乡村去搜寻红色遗迹和文物。同时,积极做群众工作,希望他们提供线索、捐献文物,支持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先后共征集红色遗迹和文物共20余件。

“在县城建红色文化公园是我的期盼,从设计到选址再到开工建设,我都参与其中。”袁余先说,为了家乡的发展,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苦点,累点没关系,只要我干得动,为了青川孩子的成长,我就要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奉献自己的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