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攀枝花市仁和区关爱活动“以小见大”快乐市集 欢声献爱心 | 参评项目 | 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石进梅 | 编 辑 | 李怡霏 |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 | 首发日期 | 2023年6月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典型经验 | 作品字数(时长) | 1147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本文以多个学校联动开展的儿童跳蚤市场义卖活动为背景,生动详细描摹了攀枝花市仁和区关工委自2014年开办活动以来,活动范围以点到面、由少到多逐渐铺开,活动内涵逐渐丰富多彩,且社会反响良好的工作画卷。稿件语言生动朴实,将“公益之趣”和“孩童之乐”精妙结合,娓娓道来。时效性强,现场感强,贴近群众,主题鲜亮,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丰富和创新起到了良好的经验指导作用。 | |||
采编 过程 | “儿童跳蚤市场”爱心集市义卖活动一直是攀枝花市仁和区优秀特色品牌活动之一。作者通过联系工作实际,深入采访关工委班子成员、学校负责人、学生等10余人,用简练深刻的语言将“跳蚤市场”从“萌芽”到后面逐步形成“1+N”模式的完整体系的过程深入浅出地提炼总结,生动展现了仁和儿童跳蚤市场“多点散发、彰显特色、突出精英、全面开花”的态势,展示了基层关工委在关心关爱工作中的“仁和智慧”。 | |||
社会 效果 | 本文在《关爱明天》杂志刊发后,引发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该稿件大力宣传了“儿童跳蚤市场”,让更多读者看到了对青少年实实在在的关爱和帮扶实效,更深入了解此类公益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并激发了广大群众作为参与者积极加入儿童跳蚤市场活动当中去,同筑爱心堡垒,共助共同富裕。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 月 日 |
“快来看看我们的最新款玩具!”“快来瞧一瞧、看一看,我们这里有全套四大名著。““我要一个芭比娃娃。”……2023年3月,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中心学校,五十一公里小学,思源学校等地成功举办了春季学期儿童跳蚤市场爱心义卖活动——创意十足的店名、夺人眼球的广告词、别出心裁的劲爆促销;摊位上的书籍、玩具、生活用品,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欢笑声融合在一起,现场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热烈欢乐的氛围。
一个个摊位,一件件物品,浓缩的都是孩子们的美好时光。物品像“跳蚤”般从一个孩子手里“跳”到另一个孩子手里,每个孩子都享受着“淘宝”和交换、分享的快乐。义卖结束后,孩子们纷纷捐出自己的贩卖所得,帮助困难学生。
点滴之情,汇聚大爱,跳蚤市场的举办不但提高了孩子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让孩子们在交易中学会诚信,体会创造价值的乐趣。还让他们懂得了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仁和区儿童跳蚤市场活动的举办始于2014年。据仁和区关工委执行主任邓章权回忆,当时他带领区关工委领导班子一行,深入学校、社区(村)等开展调研,全方位了解辖区青少年儿童需求。针对城区绝大多数青少年儿童玩具、图书等闲置物品多,家中无处存放的情况,区关工委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决定联合团区委、区文明办、区教体局等单位在主城区开办儿童跳蚤市场。活动初期确定了仁和区商业文化广场等3个活动点位,定期组织开市,邀请青少年儿童将家中闲置的玩具、图书、手工制品等带到市场,以物物交换、物币交换等形式与同伴分享;以自愿捐赠的形式,将义卖所得捐献用于帮助困难儿童。项目自启动以来,受到广大青少年儿童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家长们普遍认为,在跳蚤市场里。孩子们通过语言交流,将闲置物品与同伴分享和交换,可以在情景模拟中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树立环保,节约意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的运行模式显得略微单一,参与人数也逐年开始下降,邓章权及时召集班子成员及有关部门进行商议,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于2018年开始对现有儿童跳蚤市场点位进行提档升级,并增加了城乡小朋友互动、爱心募捐等环节。同时邀请多家爱心企业加入,扩大了场地,优化了环境,为全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活动平台。2020年,仁和区关工委还采取“1+N”方式,进一步激发儿童跳蚤市场活力。所谓“1”,是指抓好全区跳蚤市场主阵地的提档升级和活动开展;“N”,则是指导全区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学校、企业等创新举办跳蚤市场,吸引更多青少年儿童参与其中。
截至目前,仁和区共组织开展“儿童跳蚤市场“活动40余期,参与青少年达1万余人次,募集善款2万余元。“全区跳蚤市场逐渐形成了‘多点散发,彰显特色,突出精英、全面开花”的态势,活力十足,成功为‘第二课堂”的打造及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助力赋能。“邓章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