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兰树秋:红心育少年 善作而善成 | 参评项目 | 基础类 通讯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龙菲 | 编 辑 | 罗晓庆 |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杂志 | 首发日期 | 2023年6月28日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五老故事-封面故事 关爱明天杂志2023年7月刊 | 作品字数(时长) | 2400字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兰树秋,一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老党员,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红心育少年”的深刻内涵。他重视红色教育,弘扬革命精神;强化法制教育,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同时,他心系贫困青少年,通过助弱帮困行动,为困境中的孩子送去温暖和希望。兰树秋的事迹彰显了一名老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 |||
采编 过程 | 采编这篇稿件的过程始于对兰树秋同志事迹的深入调研。我们采访了相关人士,包括他本人及同事等,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随后,对资料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和分析,确保报道内容真实、准确。在撰写过程中,我们力求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展现兰树秋同志无私奉献、关爱青少年的精神风貌。经过多次修改和打磨,最终完成了这篇充满正能量的稿件。 | |||
社会 效果 | 兰树秋的事迹一经刊登在《关爱明天》杂志上后,文稿不断被热心人士以实体杂志、照片记录的形式传播,在荥经县乃至四川地区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他的行动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新时代接班人贡献了重要力量。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6月28日 |
封面人物:
兰树秋,72岁,中共党员,雅安荥经县委原常委,现为荥经县关工委执行主任,从事关工委工作7年。获评第十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7年来,他树立起一个老干部、老党员的示范标杆,强化乡镇、村级关爱阵地建设,推进五老工作室、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绿色发展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建设,创办关工委工作专刊《春苗》,开办“红色书院”大讲堂,创新探索森林自然教育引入关爱工作,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焕然一新。
关爱心语:
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自己的毕生行动,把服务老区广大青少年、立德树人、关心下一代作为“夕阳要红就要红到底”的终身追求。
封面故事:
七年来,兰树秋身体力行,凝心聚力抓思想,集思广益、从善如流,积极协调各方共同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实现了新班子开创新局面,在关工委系统树立起了一个老干部、老党员的模范带头标杆。
讲红色故事 编红色书籍
兰树秋还是知青时,其一大爱好是利用空闲时间在田间地头给青年朋友、社员群众讲红色故事。后来当上教师,也喜欢在课堂上领读《闪闪的红星》,给他的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23岁时,他曾带领8名下乡知青成立宣讲队,用50余天的时间跑遍了全县25个乡镇、60多个村宣讲红色故事。退休后,任荥经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和县关工委执行主任,近13年时间里,他怀揣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以一颗赤诚之心将宣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作为自身的第一职责。除宣讲外,在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及乡镇的配合下,他还主编《荥经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参编《红色荥经》《中国共产党四川省荥经县历史(1929-1978)》等书籍。
兰树秋的宣讲形象生动,一是因为他热爱并了解党的历史,认真学习,从青年时期到现在通读党史不下十遍。在省委党校脱产学习期间在班级党史知识竞赛、全县演讲比赛中屡获佳绩。二是在现场参观调研红色点位后,自身更能深切了解到其中内涵,并及时运用到讲解中。2017年在井冈山参观归来后便能形象讲述秋收起义的故事;2021年游牡丹江后,参加五老宣讲团,在县夏令营给青少年讲相关红色故事。
自2009年任荥经县老促会会长起,兰树秋的工作重点便是打造红色阵地。调研工作于2016年启动,在无数次的审定、修改后形成《关于建好荥经红色教育基地的调研报告》,向上汇报争取以老区转移支付基金为主约2000万的建设资金,最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之际得以建成三个红色教育基地。小坪山胡长保烈士纪念馆、牛背山红色教育基地、岗家山七烈士纪念广场的建成背后,都少不了他在调查建议、资金支持、改进方案、规划设计、收集整理图片文字资料方面做出的努力。
2016年3月,兰树秋任关工委执行主任。7月初,“铭记两史·践行三爱”青少年夏令营启动仪式在荥经举行,引起他的思考:“荥经是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征战过的地方,但在遗址修复、利用及对荥经本地红色文化的挖掘、讲解宣传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他便联合县关工委、县老促会、县文体旅局、县党史研究室等相关部门,亲自带队深入红色旅游景点调研。因劳累过度,兰树秋在8月8日突发脑梗住进医院,经过几天治疗,意识逐渐清醒可以对话时,首先想到的便是关工委工作,以及红色遗址的修复打造相关工作,在病床上,坚持给相关负责人打电话,叮嘱“一定要做好”。
播撒法治雨露 撑起成长蓝天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这是毛泽东同志1940年1月15日在中共中央为吴玉章补办六十寿辰庆祝会上的一段话。将这席话牢记在心的兰树秋,在他加入关工委工作后,积极在荥经县中小学掀起万名青少年“学雷锋树新风”活动,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他带头宣讲方志敏和雷锋的故事,教导大家做一个高尚纯粹的人,从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心中。
同时,他还特别重视法制教育。2017年7月,在他带领的县关工委班子指导下,县鸽子花文体中心底楼大厅里设置了42个法制教育专题展板,面向社会开放,吸引众多青少年参观。同年9月开学后,他亲自联系大卡车,并组织教育局、关工委共8名老同志将42个展板运到农村进行巡展,覆盖8所学校。
此外,兰树秋还牵头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关工委主持,公检法司、群团组织及相关部门参与,交流经验、明确分工,推动当年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在“红色书院”大讲堂上开设法治专题讲座,在《春苗》季刊上开设法治教育专栏,进一步增强五老和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在每年的法制宣传月、宪法宣传日等开展大型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尤其在第四、五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启动仪式上,兰树秋亲自作动员,安排部署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荥经县关工委因法制教育成绩显著,被中国关工委授予“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助弱帮困 真情呵护幼苗成长
抱着对贫困青少年的关心,兰树秋和有关部门联系,通过调查摸底,对县里乡村留守、困难儿童、“五失”青少年的情况进行初步掌握,并学习各区县有关经验,在帮扶困难儿童方面狠下功夫。
6年来,县关工委共筹集资金90余万元,每年坚持对500余名困难青少年开展“暖冬行动”,对10余名考上大学的困难学子实施“金秋助学”,对20余名困境青少年进行“困难帮扶”。县关工委的工作受到各界人士的肯定,兰树秋的善举也收到了温暖的回音。
罹患先天疾病,就读于荥经中学的刘诗语在一封感谢信中真挚地写道:“兰爷爷的帮助如雪中送炭,兰爷爷的关心更似春风化雨,消除了我心灵的灰暗,兰爷爷的爱心让我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我倍受感动,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新添镇庙岗村的刘广迅自幼靠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兰树秋每年去看望老人时,都要自掏腰包进行关怀、慰问,孩子一家十分感动。还有宝峰彝族乡的学生黄彪,高中至研究生阶段每年都收到“困难帮扶”补助金,现在在北京发展,偶尔返乡与兰树秋相遇,他都心怀感激,表达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