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温江区岷江村五老建“爱心互助会”扶危济困筑梦新农村 | 参评项目 | 通讯类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袁海马 | 编 辑 | 文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和广电作品不另报编辑 |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杂志社 | 首发日期 | 2023年3月 |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广电作品填报频率、频道以及栏目名称 | 作品字数(时长) | 1161字 | |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 该稿重点报道成都市温江区岷江村在寿安镇乡村综合排组建起纯公益的组织——“岷江村爱心互助会”。互助会关心关爱村里的困难群体,建立院落长制度,让老同志担任院落长,重点解决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体等问题,帮助村民摆脱困境,携手共建和谐社会。 | |||
采编 过程 | 作者通过调研、采访,写出初稿,后又通过反复修改,发往报社。 | |||
社会 效果 | 该稿见报后,引起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4年 月 日 |
2010年以前,成都市温江区岷江村在寿安镇乡村综合排名中,多次位列倒数第一。十年后,岷江村却一跃成为连续5年摘得寿安镇乡村综合排名桂冠的得主,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3.5万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020年3月,岷江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称号。岷江村改头换面的秘密是什么?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由9位老人为主要负责人的“爱心互助会”,这个组织在岷江村改头换面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就连全国人大代表、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陶勋花都直言:“五老可是立了大功劳啊!”
2012年7月,经村民议事会商议决定,组建起一个纯公益的组织——“岷江村爱心互助会”,互助会宗旨即关心关爱村里的困难群体,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携手共建和谐社会。“这些五老有威望、有群众基础,也有时间,清他们出山最合适。”陶勋花的提议得到社区居民一致通过,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张昌海坐镇,担任理事长,9位老同志被村民推选为互助会理事,其中8位是老党员。还建立院落长制度,让老同志担任院落长,重点解决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体等问题。
9位五老在成立互助会的一个月内,就募集到爱心捐款8万余元,“目前账上还有20万元左右,注册会员已扩大到800余人。仅去年就新募集资金5万余元。”张昌海说,2020年乡村建制改革,原来的岷江村与胜利村进行了合并,新加入岷江村的原胜利村村民踊跃参与互助会,捐款额超过当年捐款总额的一半。
互助会给村民的捐款取了个名字——乐助费,即“助人为乐”之意。互助会成立当年,村里先后有三个家庭因遭遇意外,不幸成为失独家庭。这三个家庭,成了互助会援助的第一批对象。村民王开容家是其中之一。她的儿子突遇车祸死亡,媳妇在外地打工,撇下一个4岁的孩子给爷爷奶奶抚养。互助会理事会及时为王开容家送去2000元救助金。“他家有什么需要帮忙或跑腿的事,互助会都及时伸出援手。”张昌海说。
随着“乐助费”越积越多,岷江村爱心互助会的授助范围也不断扩大;为村里新考上大学的孩子发放助学金以资鼓励;对因意外失去主要劳动力的家庭进行帮扶;把癌症患者家庭纳入扶助对象……前不久,张昌海带着一帮爱心互助会理事会成员登门看望村里一位癌症患者,并送去一笔慰问金。老人离世后,他的子女特别感谢爱心互助会,说互助会让家里的老人临终前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10年来,岷江村爱心互助会已累计支出7万余元,近80个家庭得到“乐助”。
如今的岷江村,民风变了,村容村貌也变了,变成了一个和谐、宜居、乐业的新农村。最让陶勋花感到骄傲的是,建制改革后的岷江村现有5119人,其中60岁以上1262人、未成年668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人数全部为“0”。岷江村的变化,附近村民也看在眼里。“一些外村人主动找上门来,成为爱心互助会的注册会员。”张昌海这么说的时候,眼里总是闪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