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在高原乡村的“银色光辉”

日期:2024-07-01 08:33:00 来源:本站 浏览:1453次


第十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闪耀在高原乡村的“银色光辉”

参评项目

通讯

  

(主创人员)

龚建琼

   

文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和广电作品不另报编辑

刊播单位

关爱明天杂志

首发日期

2023年4月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2023年04月刊

乡村振兴我助力


作品字数(时长)

1234字

作品

评介 (120字以上)

在五老扎西拉姆的引领下,现在麻邛村的每一名适龄儿童都在接受义务教育,大学生和参加工作的也比以前多了很多,广大牧民群众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如今,因为脱贫攻坚战役的伟大成就和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麻邛乡麻邛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地通了电、通了路、有了网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大家的腰包鼓了起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采编

过程

本作品由龚建琼全程跟拍,并通过关爱明天杂志通过图文推送的方式进行了宣传报道。


社会

效果

本作品在关爱明天杂志刊登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有效的宣传了白玉县关工委的工作,同时也呼吁了大家关心关爱未成年人。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 6  28 


闪耀在高原乡村的“银色光辉”


“在县乡党委政府的高度关心、大力支持下,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村通了水泥路、喝上了自来水、住上了好房子、用上了电,居住和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日子也越来越好了。“甘孜州白玉县麻邛乡麻邛村牧民四郎高兴地说道。

麻邛村实现这样的变化还要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施以来说起,过去的麻邛村是高原牧区典型的落后村,集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基础设施落后村、人居环境脏乱村、群众收人水平靠后村等多重“身份”于一体,但现在已然改了旧貌,换了新颜,落后的“名片”彻底翻了篇,成为过去时。

“拉姆孃孃,您都已经从领导岗位退休了,不应该在城里享受退休生活吗?为什么还要兼任村支部书记,回到村里来受苦受累呢?”面对前来帮助大家的五老志愿者,麻邛村的牧民四郎满脸疑惑地问道。五老扎西拉姆是麻邛村人,也是一名老党员,回到村里做些事情是她一直以来的夙愿。

当时的麻邛村党组织建设较差、集体经济为零,为改变这一现状,扎西拉姆主动请缨回到村上担任村支部书记,旨在带领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加快踏上乡村振兴的快车道、致富路。在县乡党委政府的高度关心和大力文持下,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运用国家政策,加上她扎实的群众基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不厌其烦的工作,最终带领群众迈步踏上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不行,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放牧,我坚决不同意征地,更不愿意搬走。”牧民扎西在征地协调工作组上门做工作时大吼大叫。这样的反对声音经常回荡在五老耳边。

村民不了解征地的益处,五老却明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为了充分把握征地的机遇,以扎西拉姆带头的五老们顶着烈日和寒风,经常性到牧民家中拉家常、问冷暖、交心声,讲法律、讲政策、讲利益。在牧民们一致反对时坚定地说:“你们骂也好、威胁也罢,我都会尽心尽力,帮你们争取利益最大化,我也能理解你们的心情,但你们也要从长远着想。”经过长期、反复地工作,他们换来了群众的认可,最终同意签订征地协议,帮助群众落实了1000多万元的征地补偿费并可按照年享受税收还返政策,让麻邛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实现了稳定持续增收,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

“谢谢你让我爸妈支持我接受教育,现在我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家里条件也变好了。“面对前来看望自己的五老,一位牧民的儿子说道。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麻邛乡的五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悟群众、感化群众,时常教育引导群众要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只有接受了教育才能改变一生的命运,才能自己创造财富,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在这群老人的不懈努力下,现在麻邛村的每一名适龄儿童都在接受义务教育,大学生和顺利就职的青年也比以前增加许多,广大牧民群众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生活质量节节攀高。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麻邛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地通了电、通了路,有了网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改善,大家的腰包鼓了起来,对未来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