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5岁小朋友发现恐龙足迹 系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首次发现 | 推荐单位 | 巴中市关工委 |
作 者 (主创人员) | 秦权军 黎丁萍 赵东洋 邬云凤 曾文涛 | 编 辑 | |
刊播单位 | 巴中市广播电视台 | 首发日期 | 2020年10月12日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巴中电视台 综合频道《巴中新闻》 | 作品字数 (时长) | 3分15秒 |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 10月10日,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等古生物专家,在通江县毛浴镇朝阳村发现有中小型食肉性恐龙足迹,这也是四川盆地北缘第一次发现白垩纪恐龙足迹,而本次专家们的考察居然缘起一个5岁小朋友的发现,专家认为,相较于恐龙足迹的发现,更令人惊喜的是,最先发现者为一个5岁小孩,这也是目前国内首次发现恐龙年龄最小者。热爱科学的孩子,真棒! | ||
采编过程 | 拍摄中,与专家学者、发现小朋友走进山石“鸡脚印”现场,记录下小朋友睿睿与专家学者交流的场景,展现出自然科学普及和素质教育的巨大成功,获得不少网友点赞。 | ||
社会效果 | 这篇报道获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媒体刊播,反响巨大,引发全国各地网友点赞,作为目前国内首次发现恐龙的年龄最小者睿睿,让更多的学者、网民坚信,古生物学虽然是小学科,但未来可期。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1年 月 日 | |||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
【口播】10月10日,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等古生物专家,在通江县毛浴镇朝阳村发现有中小型食肉性恐龙足迹,这也是四川盆地北缘第一次发现白垩纪恐龙足迹,而本次专家们的考察居然缘起一个5岁小朋友的发现。
【现场】小朋友指恐龙脚印这里又是一个脚印,又是一个……
【正文】眼前这个5岁9个月大的小朋友叫杨哲睿,还在读幼儿园大班,但却从小就喜欢恐龙,并从科普读物和网络课程上学习恐龙知识。不久前,睿睿听外公说通江老家有“怪脚印”,于是就让爸爸妈妈带他国庆回来看。
【同期】记者:你怎么知道那个是恐龙的脚印?
【同期】恐龙足迹发现者 杨哲睿小朋友:因为只有恐龙的脚印那么大。
【同期】杨哲睿的妈妈 苟女士:他看了就觉得有点像恐龙的脚印,说有点像手脚类恐龙的脚印嘛,然后就叫我把照片拍了,发给邢立达老师。
【同期】其实,睿睿的妈妈小时候也曾来这里玩过,当地人都叫这为“鸡脚印”,从来没人想过这是恐龙留下的。为了鼓励儿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睿睿的妈妈便在微博上给已探索了上百个恐龙足迹点的恐龙足迹专家邢立达老师留言,没想到邢老师不仅回复了还带着专家实地来考察。根据区域地质调查的资料以及现场足迹所在的岩性等多方考证,专家们初步估计,这是白垩纪时期恐龙足迹。
【同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 邢立达:白垩纪的(恐龙)足迹是比较少见的 尤其是在四川盆地北缘 这应该是第一次发现刚才小朋友说的很对 说它因为很大所以是恐龙足迹这话听起来有点童真 但实际上是非常正确的 因为在那个时候距今大概1.3亿年前这么大的陆地动物(足迹)基本上都是恐龙留下来的然后它的行迹非常清晰你看到的这个是右左右左你看到的这个是右左右左是一只恐龙连续行走留下来的足迹
【正文】据专家初步推断,足迹为一只体长大概约4米的中小型食肉性恐龙所留,分类上可能属于卡岩塔足迹或实雷龙足迹。而该发现对于专家们了解四川盆地北缘的古气候、古环境、古生态等研究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 邢立达:年纪越来越小的我们的下一代能够踏着前辈的足迹去野外亲近大自然亲近青山绿水去找到更多大自然的遗迹我认为非常重要因为中国的情况跟别的国家情况不太一样我们中国太大了像我们即便是用一辈子时间去野外寻找恐龙足迹中国肯定也走不完的 中国太大了我们要依赖更多的眼睛大部分的小朋友都很喜欢恐龙所以我们认为恐龙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教育的工具就是非常好的教育的工具它可以培养小孩子的想象力理性的思维科学的精神,都是可以培养的。
【正文】据了解,这一发现也让杨哲睿小朋友成为目前国内年纪最小的恐龙足迹发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