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吴晓娟:将艺术人生融入关爱事业 | 推荐单位 | 遂宁市关工委 |
作 者 (主创人员) | 曾辉 | 编 辑 | 无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杂志 | 首发日期 | 2021年12期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健康.副刊 | 作品字数 (时长) | 1476 |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 作品讲述了五老吴晓娟将艺术融入关爱事业的故事,吴晓娟是”涪江赏石石艺术“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她20年如一日利用节假日走遍了涪江河滩,精心创作了《党史百年.奇石和韵》——涪江赏石艺术专辑和贴画,供广大中小学生实践体验。 | ||
采编过程 | 作者多次深入参观吴晓娟”涪江奇石展览室“,亲眼见、亲耳听、亲手做,并于前来参加体验的中小学生互动,有感而发。 | ||
社会效果 | 有关单位将吴晓娟的涪江奇石布展和专辑播放后,前来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加深了中小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2年 月 日 | |||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
今年64岁的遂宁市五老吴晓娟,虽然在五老队伍中尚显“年轻”,却是一名有着20年“从业经验”的“老关工”。2000年12月,吴晓娟从单位提前退休。“我那时候就想呀,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还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完全可以再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吴晓娟回忆道。于是,她主动申请成为了遂宁市关工委的一名五老志愿者。
这一干,就是足足20个春秋。她十分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办公室工作期间,吴晓娟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可谓是“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你放心。”期间,她起草的《创建“六好”基层关工委达标考核办法》《“空巢儿童”情况调查报告》等重要文件和调查报告,对遂宁市关工委创新活动载体、建立工作机制以及持续至今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年来,她关心爱护留守学生和家庭贫困学生,主动与他们的监护人联系,帮助处理有关入学、生活、健康成长等具体问题,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吴晓娟是“涪江赏石艺术”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并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首创了涪江雅石贴画,这些年来,她创作、赏析涪江奇石上千件。18年前,吴晓娟参加四川省关工委举办的培训班,聆听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陆士桢教授关于“爱国主义教育要力求有具体感知对象”的报告后,产生了将涪江赏石艺术的独特魅力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想法。2004年,在邓小平诞辰百年之际,她用涪江文字奇石“中国出了个邓小平”来讴歌改革开放的一代伟人;2008年,在举国上下喜迎奥运之际,她用126块涪江奇石反映了奥运精神;2011年,在建党90周年的时候,吴晓娟用代表56个民族的56块奇石制作成了“红心向党,祖国在心”PPT。这一年国庆节前夕,吴晓娟带着这个PPT,随同遂宁市关工委宣传报告团走进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当大家看完“红心向党,祖国在心”的PPT播放后,全场师生报以了热烈的掌声,纷纷赞叹这一块块普通的石头,竞被巧夺天工,构思出如此曼妙的寓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吴晓娟说:“我是一名有3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我愿献上一份薄礼,以此感恩党的培养教育。”于是,她精选和创作100件非遗作品,制作出了“《党史百年 奇石和韵》——涪江赏石艺术专辑”。此外,她还为许多到她工作室观看涪江奇石的青少年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贴画创作素材,以便孩子们在感悟大自然奇迹的同时,还可以体验亲自动手创作石贴画的快乐过程。
岁月如歌,征尘漫漫。64个春秋的风雨兼程,吴晓娟初心不改,梦想依旧。她深有感触说:“结合自身实际,用心用情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对社会的奉献。”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明媚的霞光,映照在她的身上,带着一份恬静和坦然。如今,年过花甲的吴晓娟行进在逐梦的康庄大道上。“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正是吴晓娟对艺术人生和关爱事业辛勤耕耘、不懈追求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