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倾洒甘露育蓓蕾 ——记第八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毛先林 | 推荐单位 |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
作 者 (主创人员) | 黄薇 | 编 辑 | 王兆伟 |
刊播单位 |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 首发日期 | 2020年11月20日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2020年11月下/第22期 | 作品字数 (时长) | 2118字 |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 “他的心里,始终有三个‘放心不下’:放心不下组织交代的工作,放心不下少年儿童,放心不下乡里乡亲。”第八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获奖者毛先林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关爱下一代的事业,也正因为有了他的帮助、关爱,一位又一位孤贫儿童获得了上学的机会,考入了理想的大学。不忘初心的毛先林影响了很多人,被他帮助过的孩子们、他身边的干部群众,都自觉地关心关爱起了身边的下一代。关心下一代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文章以小见大、生动细腻地记录了毛先林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先进事迹,特别是他坚持不懈帮助姜瑶、杨果等困难儿童,最终孩子们考上大学的感人故事,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也为更好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 ||
采编过程 | 跟随毛先林的脚步,作者走进高坪区御史小学、高坪区会龙镇打铁坳村、毛先林的家中,探寻他帮扶青少年的轨迹。在御史小学里,有他为孩子们讲故事的身影;在会龙镇,遍布着他为帮助孤贫儿童募集资金四处走访的脚步;在毛先林家中,这间为收养女孩专门留出的卧室墙上,贴满了女孩快乐成长的照片,作者被这些场景深深地打动了。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关工委岗位上的毛先林身上有着数不清的闪光点,作者选取一些打动人心的故事,将其呈现出来。 | ||
社会效果 | “为孩子们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等宣讲活动,激励学生们积极向上、健康成长。”“节衣缩食,帮弱济困,呵护成长。”“育人铸魂,初心不改。”“勇于担当,抗击疫情。”稿件在《四川党的建设》杂志、四川党建网、今日党建APP等推出后,毛先林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做出的贡献在广大读者和用户中引起强烈反响,好评如潮。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1年 月 日 | |||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
文、图/本刊记者 黄薇
9月16日早上,南充市高坪区会龙镇打铁坳村的杨果回来了,回到家放下行李寒暄几句之后,他就前去看望会龙镇关工委执行主任毛先林。自从2012年得到毛先林帮助以来,每个寒暑假杨果都要去毛先林家,和他唠唠家常、说说心里话。
杨果是毛先林帮助的第一个困难学生。自从2012年6月参加关工委工作以来,毛先林把无限的热爱与激情都倾注到了关心下一代事业中。
初心不改 育人铸魂
“孩子们,今天我给你们讲讲陈毅元帅的故事……”在高坪区御史小学办公室,一群小学生围坐在毛先林身旁专心听故事。“孩子们,少年强则国强。毛爷爷希望你们要向榜样看齐,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2012年,毛先林从会龙镇干部岗位上退休,接棒会龙镇关工委工作。8年来,毛先林为孩子们讲故事、辅导作业的场景数不胜数,他不图名不图利,始终坚守在关爱一线。
“他的心里,始终有三个‘放心不下’:放心不下组织交代的工作,放心不下少年儿童,放心不下乡里乡亲。”会龙镇党委书记高武这样评价毛先林。
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毛先林特别注重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每学期他都带领镇关工委五老志愿者,以学校为阵地,围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常态化开展宣讲,激励学生们积极向上、健康成长。其中毛先林累计开展宣讲100余场次。
同时,毛先林把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让青少年健康成长当作自己老有所为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防止无业青少年犯罪,毛先林通过开展“结对帮扶、跟踪服务、定向辅导”等形式,真正做到在生活上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进步,在行为上帮助他们矫正不良习惯,在工作上扶持他们就业创业。
板墙村留守儿童姚来,因缺乏管教经常逃课,甚至染上了不良习气。毛先林多次上门找他谈心,为他购买学习用品,并结对关爱。在毛先林的耐心开导下,姚来重返校园。现在,职高毕业的姚来在工作之余也积极参加爱心志愿服务和捐资助学活动,他说:“我要向毛爷爷学习,帮助更多的人。”
“毛老就是‘40后’的标杆,‘70后’的典范!”说起毛先林,杉树沟村党总支书记陈自新毫不犹豫地竖起大拇指。陈自新是在毛先林的关心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一名党员干部,在毛先林的影响下,他也加入了关爱队伍。
不忘初心的毛先林影响了很多人,被他帮助过的孩子们、他身边的干部群众,都自觉地关心关爱起了身边的下一代。
帮弱助困 呵护成长
毛先林家中有一间卧室,里面有一面墙上都是姜瑶的自拍照以及与朋友、家人的合照,飘窗上摆放的书籍等物品整整齐齐。虽然现在姜瑶去上大学了,但毛先林老两口还是会经常打扫这间卧室。
提起这间卧室的主人姜瑶,毛先林老两口就打开了话匣子。姜瑶曾经是一名弃婴,2003年被养父收养。2010年养父病故,姜瑶又成了孤儿。毛先林了解到情况后,努力说服家人,把年幼的姜瑶接到家里来照顾,当她的监护人。
“这孩子很争气,去年考上了大学。当时我生病了,但一想到其他孩子都有人送到大学去,我们一家人也把她送到了山东青岛去上学。她学习很好,未来一定可以找到好工作。”毛先林说。
受到毛先林倾情帮助的还有打铁坳村的杨果。2012年杨果考上大学,然而昂贵的学费让家境贫寒的他愁容满面。毛先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决定自掏腰包每学期资助杨果1000元学费。他同时联系到1名爱心人士,每年资助杨果生活费6000元,一直到其研究生毕业。如今,杨果作为高端人才引进到蓬安县工业园区工作。
出手“阔绰”的毛先林其实并不富裕,为了帮助贫困学生他节衣缩食。8年来,毛先林从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资中挤出4万多元,帮助了8名贫困学生。他不仅为这些孩子们送去助学金,还经常嘘寒问暖,时刻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在他的长期帮助和鼓励下,8名孩子都如愿考入了理想的大学,当孩子们将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消息第一时间告诉毛先林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些年,毛先林还积极发动爱心人士为4名白血病儿童募集资金20余万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同时,他还自掏腰包并联系爱心人士在春节、六一国际儿童节等节日为500多名困难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孤儿等发放慰问金、慰问品。
勇于担当 抗击疫情
2018年10月,毛先林被查出罹患重病,家人和朋友都劝他放下工作,专心治疗。但毛先林仍然坚守岗位,坚持完成“宣讲进校园”活动。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毛先林又一头扎进疫情防控工作中,积极组织镇关工委成员并动员50多名五老志愿者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配合镇党委在场镇周围设立防控卡点6处,24小时值守。他们在做好体温检测、外地车辆和人员排查、防护措施宣传等工作的基础上,还帮助村民购买生活必需品,深入学校宣传疫情防控等相关知识,为抗击疫情作出了积极贡献。
疫情发生后,得知一名初二学生由于家中没有手机和电脑,无法上网课,毛先林邀请这名学生到自己家里用电脑上网课。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他还把周边无法上网课的孩子分时段接到家里来,让正好放假在家的姜瑶为孩子们辅导作业。此外,毛先林还积极发动退休老教师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为那些没有条件上网课的孩子进行课业辅导,让孩子们“停课不停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毛先林最钟爱的诗句,他说:“只要我还活着,就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关心下一代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责编/王兆伟)
毛先林与孩子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