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栏目

日期:2023-03-29 15:34:00 来源:本站 浏览:1330次


第九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励志》栏目推荐单位《关爱明天》杂志社
作 者
(主创人员)
李怡霏编 辑莫尔佳
刊播单位《关爱明天》杂志首发日期2022年1期-12期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2022年1-12期《励志》栏目作品字数
(时长)
12期/每期2500字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励志》栏目以各地具有影响力的优秀青少年或在五老关爱帮扶下健康成长的青少年为主,主要有全省优秀农村双带青年、“新时代好少年”、成绩优异的学子、面对困境勇往直前的青少年,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不同,相同的是折射出正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开朗、积极、勤奋、务实、刻苦,致力于把关爱辐射到周边更多需要的人身上。他们的优秀来自于努力和天赋的叠加,是全省青少年的学习榜样。
采编过程根据每期《励志》主题,采访、了解各地有代表性的励志青少年的成长经历,撰写感人奋进的关爱故事。
社会效果文章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青少年代表采访,即向全省青少年展现了优秀的学习榜样,又展现了各地关工委在关心下一代“帮扶到人、关爱到心”的一系列努力成果。本栏目展示的是各地关爱工作优秀成果的具现化,对其他市州起到了良好的经验交流作用。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励志》栏目

编者按:他连续三届获得四川省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展演一等奖,演唱的《空城计》入选《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传唱演唱范例》。他热心公益,节假日在乐山大佛、峨眉山景区向中外游客免费表演川剧,经常到贫困山区进行公益演出。疫情期间,他参与录制四川抗疫公益短片《草》,在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等播出。他是石昊文,是2021年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乐山“新时代好少年”树立好榜样

石昊文和他的“倔劲儿”

下课铃响,乐山实验小学的学生们争相出了教室。六年级一班的石昊文纹丝不动,正坐在座位上完成作业——他要赶在学校的社团活动前把作业做完,以免影响练习川剧的时间。

“这个孩子就是做什么事儿都很认真,一丝不苟。”提起石昊文的在校表现,班主任吴启平大加赞赏,说他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好榜样,大家公认的好少年,父母喜爱的乖孩子。

 

“倔”出来的认真劲儿

石昊文的“认真”有一股“倔劲儿”在里面。比如,参加川剧演出,他会提前很久准备、排练,不怕苦不怕累,只为上台之后呈现最好的舞台效果;竞选班上的班干部,他提前准备演讲稿,并在家中反复演练、修改,争取“以理服人”,给同学们一个最可靠的形象;管理班务,他会根据同学的能力和脾性,细致分配任务,确保班务条理清晰,为老师助力。

石昊文虽然“倔”,但却不“轴”。面对成绩不好的同学,他会耐心讲解难题,直到对方弄懂为止;面对需要帮助的同学,他立马伸出援手;如果遇上翻了小错的同学,他也会顾及对方颜面,从侧面提醒对方改正,而不是刻意挂在嘴边念叨。“就是你不能说得太明白、太直接,要婉转一点。”他想了想,又接了一句,“班干部要想管理好班级,还是要和同学们和谐相处,多和大家沟通,了解他们的难处。”

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语文多次获得“作文之星”“读书之星”,数学获得“神算子”大赛一等奖,连续五年担任班长或中队长……优秀的成绩并没让石昊文“飘起来”,班级劳动中最脏最累的活他总是抢在前头,地上有纸屑他总是主动捡到垃圾箱,黑板没有擦他总是主动拿起擦板……他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这些成果来自于那股执拗的劲儿。

 

汗水浸不透的毅力

石昊文对川剧的喜好,起源于一次现场观看表演。当时年幼的他被台上表演者们夸张华丽的头饰和身上色彩丰富的服装所吸引,得知学校开办了川剧表演班之后,义无反顾报名参加,从此和川剧结下不解之缘,一直坚持到现在。

“我只是一个小孩子,该怎么演出诸葛亮的睿智和沉稳?”为了演好《空城计》这场戏,他研读了许多遍《三国演义》,揣摩“诸葛亮”这个人物的特点,最终呈现出来的戏剧效果让老师都感到惊叹:“他就把这个人物演活了!”

“我头大,每次化妆都需要用发带把头捆得特别紧,一捆就是好几个小时,好几次表演完了之后我的脑袋又晕又涨,特别难受。”提起川剧表演的难处,他笑着调侃自己是“大头娃娃”,却对其中的苦楚一言带过。川剧老师说,很多孩子被捆久了会哭闹不休,只有石昊文从没抱怨过,只是默默承受。就算换成成年人,如果将脑袋上捆紧,每次都要好几个小时,可能有些人就会放弃了,更不要说年幼的孩子。加上为了表演效果,石昊文需要把头发剃成非常短的板寸,他也不在意其他人的眼光,只是认真完成表演要求。

让吴启平印象深刻的是每年夏天,因为社团要求,学生要到校参加川剧培训。在酷暑天里,站在教室里一遍遍的念唱作打,汗水顺着额头鼻尖滴下来,浸湿衣领,短袖衣服湿哒哒的被汗水黏在背上——这些都是石昊文练习川剧表演的常态,但他从未缺席过一次课程,每次都以最认真的态度上课。这个年轻男孩的毅力,让老师也感叹不已。

乐山实验小学有对口扶贫的村小,按照老师要求,石昊文总是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即使感冒,他也要到马边彝族自治县等彝族地区、贫困山区进行扶贫演出。每逢岁末年初,他在学习任务较重的情况下,还多次到社区和农村参加文化惠民活动。“去了那边就会发现,我们生活比他们好多了。应该好好珍惜现在。”多次的下乡表演,让他看到了与自己生活完全不一样的环境,也让他更清楚了解扶贫的意义,“将我们这边有趣的课程和他们分享,希望他们也能从中寻找乐趣。”

除了川剧,石昊文还擅长书法、唱歌、弹钢琴、拉二胡等,他是学校优秀大队委、五星少年、新时代好少年、文明星、小海棠合唱团学习小标兵、“机器人班”小小实验家。曾获乐山市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获乐山市第七届青少年航模大赛小学组第二名。“他的多才多艺离不开父母从小的精心培养。”吴启平认为,正是因为父母少了“功利心”,更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因此,石昊文从小几乎没上过培训班,都是在学校的社团活动和家中长辈教导下学会了这些才艺,并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

 

优秀的目标

同学有了困难,石昊文总是及时伸出友爱之手,谁的笔没有拿,他把自己的借给他;谁的橡皮没有带,他一声不响地递过去……他是喜欢“分享”的性格,不管是对朋友,还是对家人都一样。

学校的烹饪课上,石昊文做出了小蛋糕,他没有当场吃掉,而是拿出卫生纸小心包起来,带回去分给爸妈一起享用。有一次被吴启平看见,孩子手上的蛋糕已经变形了,就算这样,他也坚持要带回家分给家人。

“爸妈用心培养我,将我送到学校学习,我觉得有什么好吃的好玩儿的也该主动和他们分享。”他的话虽质朴,感情却很真挚。

每逢节假日,石昊文会主动打电话问候爷爷奶奶;每次在学校获得奖励,哪怕是一颗糖果,也会带回家分成三份,与爸爸妈妈分享;走在马路上,主动让妈妈靠里面,他走外面;出去旅游时,像“小大人”一样,关照到每一位成员……他从小就赋有的责任感,让他在某些时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小大人”,总是忍不住为别人“操心”,在班上和家里都一样,“但就算这样,还是有人觉得我做得不够好,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他语气有些无奈,谈到这里,第一次明显表现出孩子的那种稚气,“不过我会继续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面对镜头的时候,他表情有些严肃认真,甚至神情中带了一点儿“凶”,问他原因,他慌张解释道:“不是那样,我就是有点紧张!”这个时候,这个12岁的男孩变得更加生动起来,一直笑着摇头说“不是的、不是的”,又强调自己平时不是这样,和大家相处得都挺好。

石昊文的身上有许多光环,但他并没有迷失自己。他也会调皮,也有老师、家长拿他没办法的时候;他也会和同学打闹、闹矛盾,和大家积极探讨课外书的内容,他似乎不那么完美,但他很真实。就像他说的:“认真听讲、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任务,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是我觉得优秀学生该有的样子。”他的优秀,大家有目共睹。

  

锦江区“小关”的不幸与幸运

周六的上午,小关(化名)和成都市锦江区“爱心传承小分队”的队友一起,前往辖区内的困境青少年家里看望慰问,顺便给对方辅导作业,沟通心理问题。

2020年底,在锦江区关爱团的带领下,4位因受到锦江区关工委帮助而成长起来的困境青少年见到了另一名辍学在家的青少年小晋(化名),才上初一的小晋因为小时候被同学欺负留下了心理阴影,所以不敢面对同学,4位少年在和他的交谈中,感受到了他生活上的孤独与无助,学习上的迷茫失落及不被理解的伤心与无奈……由此他们4人自愿组成一支“爱心传承小分队”,在假期和空余时间关心关爱其他曾和他们一样面临困境的青少年们,与之长期建立对口互助帮扶关系,使关爱事业薪火相传。作为小分队的队员之一,小关是锦江区关工委以及相关部门的重点关爱对象,他已经被持续帮扶了10年。

 

传递温暖

小关是“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0多年前,他的母亲因毒品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后改判有期徒刑18年,于2011年入狱,目前仍在监狱服刑。其亲生父亲为马来西亚籍人士,2010年因车祸去世,户口登记为父亲身份的罗某一直拒绝承认父子关系和监护人关系。他外公早逝,外婆于2017年因病去世;他的祖父祖母经DNA亲子关系鉴定后,虽已主动认亲,但因年事已高,并现居马来西亚,无力监护。其余亲人均无能力或拒绝监护,造成他成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鉴于此,锦江区关工委联合牛市口街道党工委制定了对困境青少年实行“一生一案”,建立了专项帮扶工作专班,负责实施帮扶工作,专班下设7个帮扶小组。为了小关成长成才,社区副书记陈珊珊在周末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区关爱团老师在节假日带领他参加夏令营活动、参观博物馆、人民公园抗日纪念碑,讲抗战和解放战争故事等党史、国史,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大家的合力帮助下,小关从一个自卑、内向的问题少年,逐步转变为励志少年,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了成都市重点中学,目前就读高二。别人问起他对未来的计划,他总会笑着说:“我有信心,我现在很幸福快乐!”

因为从小就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善意,所以小关主动申请参加区爱心传承小分队,并帮助残疾少年补习功课,把爱心传递下去。“我们的今天离不开志愿者们的帮助,也明白志愿者不求回报,我们能做的是将这种关心与关爱带给更多的孩子,新一代的他们也会带着老一辈的爱继续走下去。”

“小时候不懂事,家里突然来了一群陌生人让我很害怕,是这些好心的爷爷奶奶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来我家看望我、帮助我,才让我渐渐敞开心扉,和外人交流沟通。所以我能理解那些需要帮扶的孩子心情,我和他们年龄接近,能更容易打动他们。”以己度人,小关能看到那些孩子的悲伤、无助和迷茫,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因为性格孤僻抑郁而辍学,甚至自残……因此,每一次的上门慰问,小关都全力以赴,尽可能帮助这些孩子找到人生目标,重新寻找生活的希望。他提起最近帮扶的一个肌无力的少年,“特别坚强,生活态度很积极。”他笑着表示,看见对方就想起当初的自己,很是感慨。

 

学会坚强

小关的人生充满了挫折和遗憾,所以他很珍惜现在的生活。年幼时,母亲被捕入狱,面对大家指指点点的目光,是外婆牵起他的手,将事实一一告知,并没瞒着他,并且告诉他:“你妈妈的事情与你无关,这些都不是你的错。”他到现在都记得那段经历,他变得很消沉,不敢面对外人的目光,年纪幼小的她可能体会不到他人饱含深意的目光和窃窃私语,但是却直观的感受到,“妈妈”去了远处的困境。“很沉闷、不想说话。”想起当初的自己,他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不过这种消沉并没有持续太久,自从了解到他的具体情况,锦江区关工委联合相关部门人员成立关爱团,多次上门慰问,设立专项帮扶方案。

小关的外婆因癌症过世。在老人还在时,关爱团联系医院及社区医生入户诊断治疗,并随时看望并送去慰问品,五老志愿者还经常上门清扫整理破败脏乱至极的居住房屋。“外婆那个时候癌细胞转移,已经影响到大脑思维,神志不清,经常做一些无法理解的事情。我那个时候一放学回家就看到家中到处都乱糟糟的,无法下脚。”那个时候的小关才10来岁,看到外婆变成了这个样子,又害怕又心痛,无助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已经没有可以放声大哭的温暖怀抱了。就在这个时候,关爱团的五老志愿者们总会默默出现,帮孩子打扫整理房间,将脏乱差的环境重新打整得干净整洁,安慰他不要害怕,有事随时联系他们。

在老人弥留之际,关爱团又聘请律师并协同入户协助自知已到生命尽头的老人按自己的意愿拟定遗嘱,反复真切传达政府的关爱和照顾关怀孩子的政策和决心,让老人解除了后顾之忧。为了了却老人临终遗愿,他们亲赴老人女儿服刑的女子监狱,特事特办,特例取到服刑女儿穿便衣的翻拍照片,让老人得以一见女儿最后一面,了却心愿。又联系临终关怀医院接收老人入院,守护、照顾、让老人干净、体面有尊严的离开人世,在老人去后又安排了后事,并仔细协调小关的生活和就学情况,宽慰他的心理问题……就这样,小关被一双双温暖的手搀扶着,慢慢成长起来,学会了坚强。

 

展望未来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考成都的大学。”小关笑着说自己以后更想留在四川,“反正我现在孤身一人,考到外地去也没啥意思。”从小缺失父爱和母爱,让小关比其他孩子更加成熟,目前单独居住的他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很好,谈话中,他很少提及母亲。

对小关的关爱帮扶不仅仅限定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关爱团五老及相关人员还多次前往他母亲服刑的监狱,与管教沟通、与服刑者面对面详细通报孩子现实情况。通过几次正面交流,大家劝说其尽力担起协助政府、社会对孩子的教育的责任。要求她定期用书信与孩子真诚交流,向孩子真诚认错并引导孩子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做有用的人。鼓励她积极认真改造,争取早日重返社会,重新撑起这个家庭。小关的母亲也打从心底感谢政府和社会,表示一定会竭尽全力负起能尽的责任。

“他们对我的关爱让我铭记于心,很多时候、很多细节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因为有他们,所以这些年我才能健康成长起来,没有走上歪路。”小关话语有些感叹,他在帮扶困境青少年的过程中,也见识到许多让人扼腕的事实,“不管我怎么和他们沟通交流,他们就是听不进去,就自暴自弃了。”

“我的生物和英语成绩还不错,数学和物力还有点欠缺。”现在已经17岁的小关已经开始计划未来,因为外婆的因病离世和近几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让他更想从医,“我习惯不太好,因为没有人管嘛。”他笑着调侃自己自觉性不够,要考上理想大学还需要更加努力。

如今,这个原本因家庭破碎而内向自卑的孩子已经成长为一位热爱运动、性格外向的少年,他有许多亲人,有随时关注着他近况的爱心人士,有节假日经常邀请他去家中过节的五老志愿者,“我真的很感谢大家对我的关怀,就是这些平凡的事情让我感到很温暖。”他的不幸来自于家人的离开,他的幸运来自社会各界亲人的关爱,他坚持将这些温暖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他正朝着美好的明天努力,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