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红色课堂形式丰学史讲史育新人 | 推荐单位 | 达州市关工委 |
作 者 (主创人员) | 黎仁巧 李滢 | 编 辑 |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杂志 | 首发日期 | 2021年10月刊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热点关注—党史学校教育进行时 | 作品字数 (时长) | 3513字 |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 本文用生动的文字叙述了达州市关工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从“三个到位”确保高起点谋划;“三大支撑”确保高效率推进;“三个结合”,确保高标准推进的三个方面描述了全市关工委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全貌,彰显达州市关工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成效和特色。 | ||
采编过程 | 参与活动、查阅档案、采访人物 | ||
社会效果 | 加强了对达州市关工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宣传报道,加深了社会对关工委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的了解和认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关心下一代事业的良好氛围,巩固大宣传格局。 | ||
领导签名: (推荐单位盖章)
2022年 3 月 25 日 | |||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
7月中旬,150名学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革命传统类实践教育基地
“假如今天你还在,能看到的一切,是不是你当初的期待……”这是在达州市宣汉县关工委主办的“立德树人•红心向党”文艺演出上,“五老”志愿者同青少年们一起演唱的歌曲《假如今天你还在》。由“五老”志愿者组成的关爱明天艺术团与青少年同台表演舞蹈、小品、歌唱等文艺节目,讲述英雄故事、党史故事,让青少年们在欣赏多彩的文艺节目的同时,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把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红色种子播向稚嫩心灵,将勤劳、忠诚、勇敢奋进的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
“1922年,戴志安率先在‘五高小’悬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孙中山达尔文的画像,宣传新思想,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道德、新风尚……”在全省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通川区蒲家镇中心校的“五高楼”外,市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成员正声情并茂地讲述着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革命故事,一众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正仰头凝神细听、认真思索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达州市各级关工委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发挥五老优势,以宣讲报告、主题征文、参观学习、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三个到位”确保高起点谋划
“作为革命老区,达州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深入挖掘和运用本土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关工委的重要任务。今天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主任办公会,目的就是审议和完善全市关工委党史学习教育方案,明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责任。”在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后,市关工委第一时间召开工作会议,执行主任张顺帆对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全市关工委坚持主动作为抓联动配合,“三个到位”确保主题教育高起点谋划。
成立执行主任任组长、分管常务副主任任副组长、副主任和各县(市、区)关工委执行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市、县关工委主题教育工作。及时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主任办公会、座谈会,学习领会中央、省、市相关会议精神,深刻阐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谋划主要措施和各项任务,迅速掀起主题教育热潮。
制定《达州市关工委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方案》,细化六项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执行责任人、推进步骤和工作要求,指导各级关工委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的主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全市关工委主题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市、县两级关工委积极协同宣传、老干、教育、党史、共青团等部门,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或座谈会,共谋青少年党史教育、红色教育的思路和举措,联合制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文件或方案,统筹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着力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
“三大支撑”确保高效率推进
“党史宣讲‘对谁宣讲、谁来宣讲、怎么宣讲’,这是我们宣讲员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我以‘一个叛逆学生如何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为励志优秀青年的故事’来分享和探讨青少年宣讲报告的重点和技巧。” 在市关工委举办的五老宣讲团暨‘银领领大讲堂’银发讲师团党史学习教育培训会议上,市委党史办副主任、达州市关工委百人宣讲团成员郑丽天以案教学,用鲜活的实例对宣讲员进行培训。全市关工委坚持优化资源抓基础保障,“三大支撑”确保主题教育高效率推进。
建立“五老”百人宣讲团、“银领大讲堂”银发讲师团,通川区“双红”活动文艺轻骑队、通川区“五老”党史和红色故事宣讲团、达川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宣汉县“五老”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宣讲团、渠县“宕渠银领”宣讲团、开江县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五老”志愿者宣讲团等专业队伍。邀请周永开、熊克志、刘启文等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典型为宣讲队伍作示范带动,为机关干部、教师、学生和社区群众等作党史宣讲报告300余场,受益青少年20余万人。举办党史宣讲培训班,通过专家辅导、座谈交流、示范宣讲、风采展示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宣讲员理论水平和宣讲能力。
录制了“红二代”口述红色故事和红军精神等12个视听教材,组织或参与编辑《巴渠英烈—达州革命先辈事迹选》《永远的激励》《通川区红色故事》《宣汉县红色家乡印记作业本》《宣汉县青少年党学习教育宣讲资料》《百年红色宕渠》《大竹县红色故事选编》等青少年红色教育读本。陆续向全市500余所中小学,捐赠色教育读本10万余册。协调推动张爱萍故居、王维舟纪念馆、蒲家镇中心校“五高楼”相继被省关工委授牌为四川省青少年革命传统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实践研学让达州的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长久传承。
建立“座谈交流—考察学习—调研检查”三把金钥匙。加强市内市外关工委间党史学习教育互动交流,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实现资源互补共享,掌握和指导基层关工委工作。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先进市级部门和区县作主题教育交流发言。赴南充市关工委开展外出考察学习活动,学习先进工作经验。集中深入机关、学校、社区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调研,适时掌握主题教育工作情况,监督指导主题教育各项部署落地生根。建立网上学习平台,组织青少年参与“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党史我来讲”“诵读红色家书”等网上团课学习,扩大党史学习教育的覆盖面。
“三个结合”确保高标准推进
在开江县甘棠初级中学,县关工委举办中小学党史宣讲活动启动仪式,五老宣讲员向学生们生动的讲解了甘棠镇革命先烈徐彦刚的光荣事迹。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宣汉县关工委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学党史,传承革命精神悟初心”红色教育活动,汲取精神力量,砥砺初心使命。在大竹县档案馆,五老宣讲员通过一幅幅图画、一个个雕塑、一件件实物向学生讲解革命先辈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光荣事迹。在渠县关工委会议室,五老文艺爱好者正在对“老少牵手书法、诗歌、散文征文活动”作品进行评审,用笔墨讴歌党的伟大成就。全市关工委坚持实践创新抓载体优化,“三个结合”确保主题教育高标准推进。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围绕课堂教学靶向发力,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年度教育教学计划,将思政课作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并有机渗透到语文、美术、书法等其他课程中。指导各学校精选经典红色歌曲,利用课间在校园广播播放,通过老师领唱、学生学唱、全班合唱的方式开展红歌传唱活动。鼓励学生给家长讲述党史故事,营造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家校齐抓、亲子互动的良好氛围。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主线,打造校园党史教育文化,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以及板报墙报、校训标语等媒介中融入党史元素,营造浓厚校园党史文化氛围。
将主题教育与实地参观学习、动手操作、亲身感悟等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利用达州丰富的红色资源,开辟红色教育“第二课堂”。开展“学党史· 颂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带领150余名留守儿童赴王维舟纪念馆、张爱萍故居参观学习。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组织青少年赴烈士陵园、蒲家中心校“五高楼”等地瞻仰和祭扫。挖掘学校党史故事,打造品牌红色文化校园景观,组织200余所中小学负责人赴宣汉县清溪宏文校等红色学校参观学习。带领800名学生赴省、市、首都博物馆、科技馆、企业生产基地实地参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家乡和祖国发生的深刻变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将主题教育与重要时间节点独特的内涵和意义相结合,以庆祝“五四”“七一”“八一”、国庆节、雷锋日、清明节等重要节日为契机,引领青少年庆祝重要节日的浓厚氛围中,加深青少年对重要节日背后的内涵和意义的认识,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清明节赴烈士陵园祭扫英烈;国庆节组织红色文艺演出,以歌舞感党恩;建党节或建军节组织夏令营,学生赴实践基地亲身观摩体验;“七一”前夕联合老干部局举行“老党员干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汇演”,选送儿童剧《过去是你,未来是我》,合唱《南湖边的小红船》等红色节目,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重要时间节点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号召力。
迎着晨曦,“五老”志愿者队伍沿着崎岖山路,来到了位于达州石桥镇云木寨村的香隆中心校。正在上体育课的孩子们听到亲切的声音,看到熟悉的身影,蹦跳着就迎了上来。“爷爷奶奶又来看我们了,还带来了文具、书包和课外书,好开心!”孩子们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兴奋神情。这温馨的场景出现在市关工委开展的慰问活动中。达州市关工委用心用情抓民生实事,在抓实事中,深化红色课堂形式,丰富教育内涵,让孩子们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从而励志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6月28日,《关心下一代·牵手向未来——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巡礼》系列节目达州篇在四川广播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播出,对全市红色文化教育、立德树人工作进行重点报道,受到各方好评,达州市党史学习氛围如今更加浓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