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评选活动候选人事迹展播

日期:2023-10-23 浏览:7168次


由四川省关工委、省委老干部局、省文明办、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评选活动于今年9月正式启动。10月20日,省关工委召开初审会,市(州)关工委、省级有关部门关工委推报的25名候选人符合推报条件和推报程序,现将入选的“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候选人事迹展示如下:


1、张文友,男,汉族,68岁,中共党员,成都市金牛区关工委执行主任,从事关工委工作6年。

推报单位:成都市关工委

张文友2017年从金牛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岗位上退休后,积极投身于关心下一代工作,带领金牛区关工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协调、主动作为,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推进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助力下一代健康成长。

一、坚持立德树人,扎实开展活动

深化传承红色基因活动。结合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2021年以来,全区各级关工委开展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1500余场,参与青少年25万余人次。开展学英烈活动,组织编印《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系列读本分发给全区各级关工委,目前已经编撰三集近万册。积极参加“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把“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持续引向深入。认真开展好暑期青少年活动,广泛开展暑期“十个一”系列活动,2022年全区各级关工委开展暑期活动600余场,参与青少年2.6万余人次。

青少年普法教育成效显著。张文友积极动员“五老”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充分认识未成年人保护面临的形式和任务,推动“三法”的贯彻落实。加强与公、检、法、司、教育、团委等单位的联系,多次召开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推进会,对普法教育进动员再部署。

做好弱势青少年的关爱帮扶。张文友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坚持助弱帮困,不断加大关爱力度。近三年来,金牛区各级关工委每年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帮扶困境青少年;截止2022年,全区登记在册“五失”和特困青少年212名,已全部采取“一对一”长期结对帮扶。

二、采用多种形式,不断坚持学习

他始终以学习者的姿态,推动学习型关工委建设。多次召开会议,组织驻会班子开展交流总结,在全区形成了广大“五老”自觉学、主动学的浓厚氛围。坚持每年组织干部培训班,邀请省市关工委专家作专题报告。2023年组织区关工委班子赴川陕革命纪念地、陕西省延安市等地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学习,更多的“五老”通过学习掌握了关工委工作特点,夯实了理论基础。

三、坚持党建带关建,强化组织建设

张文友全力推进“党建带关建”工作。目前,全区共建有关工委组织531个,其中机关事业单位219个,企业关工委组织312个,全区基层关工委组织实现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

为进一步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在他的努力下关工委办事机构划转到区委老干部局,区关工委配备办公用房6间,会议室1间;区关工委所需工作经费得到有效增加,街道关工委工作经费也纳入区财政预算给予保障,确保关工委各项工作和活动的有序开展。

他十分注重发挥五老作用,为“五老”志愿者发挥作用搭建平台,金牛区关工委对热心关爱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采取自愿报名,统一登记、注册并颁发“五老”志愿者证的方式,至2023年全区“五老”志愿者达1.3万余人。

他带领区关工委驻会班子建立规范化的工作制度,建立了《金牛区关工委工作会议制度》《主任会议制度》和《办公会议制度》,同时还建立了区关工委主任分工负责制、区关工委主任片区联系制,将全区基层关工委分为三个片区,由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分片进行联系指导。先后制定并印发了《金牛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实施办法》《金牛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关工委组织建设的意见》《金牛区企业关工委工作规则》《金牛区企业关工委会议制度》等,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关工委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

四、结合关工作特点,不断探索创新

张文友充分整合利用社会实践教育资源,搭建关爱工作平台,金牛区关工委分别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西部法律服务品牌创新中心等单位协调,建立了“金牛区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21家,为全区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搭建了重要平台。

张文友坚持正确导向,不断推动关工委宣传方式提档升级,带领区关工委认真贯彻中国关工委宣传工作会议精神,率先创办《金牛关工快讯》视频号,以视频新闻报道全区关工工作动态,2022年《金牛关工快讯》视频号共发布74期,其中有59期在中国关工委《中国火炬》网站播出,形成了金牛区关工委宣传工作品牌节目。

 

2、唐国贵,男,汉族,67岁,中共党员,自贡市富顺县兜山镇关工委“五老”志愿者,从事关工委工作7年。

推报单位:自贡市关工委

唐国贵2016年退休,多年来带领兜山镇关工委一班人,组织广大青少年深入学习党史国情,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立德树人的第一要务,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先后被市文明办、民政局评为自贡市“盐都优秀志愿者”,被评为自贡市第四届关心下一代工作“十佳”五老志愿者、富顺县第四届“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法治教育活动“普法先进个人”、富顺县第二届“十佳五老”。

一、以关爱宣讲团为依托,培养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

组建宣讲团队,讲好红色故事。自唐国贵担任兜山镇关工委执行主任以来,注重组织队伍建设,搭建起镇、村(社区)的关工委组织(13个),参与“五老”(286人),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同时于2017年组建由10名关工委骨干及“五老”志愿者组成的关爱宣讲团,截至目前宣讲团先后组织宣讲60余场(次),受教学生近4万人(次),其中唐国贵个人到校(村)宣讲24场(次),受教学生1.15万余人(次),大大提升了关工委工作的影响力,树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精心分组备课,丰富宣讲内容。为让宣讲内容更加丰富,唐国贵在宣讲团的基础上又分类建立了5个备课组,打造处包括盐都英烈事迹、法治类、党史类、思想道德类、兜山名人类等内容丰富的精品宣讲课件10余份。唐国贵亲自主持的盐都英烈事迹备课组,充分利用唐安德和肖凤阶烈士事迹,编辑形成了一套本土红色教材《盐都英烈传》。

创新宣讲形式,提升宣讲效果。为了增强宣讲的实效性,唐国贵结合结合富顺抗疫“逆行者”的英勇事迹、兜山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重要成果等事例,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讲,让青少年们既感受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让他们看到了自己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他们备受鼓舞。

二、以红色资源为基础,打造青少年教育活动阵地

发挥本地优势,打造红色阵地。兜山镇是自贡盐场工人运动先驱肖凤阶的诞生地,也是川滇黔边区游击队活动地,有着悠久的人文和历史文化资源。为用好本地红色资源教育青少年,兜山镇关工委向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利用全县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的契机建设肖凤阶事迹展陈馆的建议,并被镇党委政府采纳。展陈馆建设期间,兜山镇主要领导找到唐国贵请他帮助完成展陈馆文字介绍的组稿任务。由于时间紧,唐国贵主动克服了既要照顾身患癌症妻子又要完成组稿任务的困难,如期完成了任务。现在展陈馆已成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活动阵地,截至目前展陈馆已接待青少年学生、干部群众32000多人次。

整合各类资源,筑牢思想根基。唐国贵注重发挥“儿童之家”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的作用,联合相关部门整合农家书屋、未成年人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连续5年带领辖区“五老”志愿者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轮流为兜山社区的留守儿童举办革命传统、思想政治、社会公德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知识讲座和活动。

三、以助孤帮困为重点,帮助困境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担任兜山镇关工委执行主任后,唐国贵立即将帮扶困境青少年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列为了他工作的重点,提出“结对帮扶助成长,基金帮扶促发展”的工作计划,建立兜山镇首份较完整的困境青少年儿童工作台账,为精准开展助弱帮困工作提供了事实依据。他主动带头在原来结对帮扶的基础上,又新认领帮扶3个困难学生家庭,并将这3名贫困学生家庭按程序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及时缓解了他们面临的经济困境。全镇其他“五老”志愿者和机关干部在他的动员下,积极投入到了结对帮扶工作中,目前兜山镇困境青少年儿童结对帮扶已实现全覆盖。

他积极参与发动爱心企业在2016年成立了“红成基金”,连续5年累计筹资近百万元;并先后筹集使用各类关爱资金448.398万元,其中包括由兜山镇党委政府主导,唐国贵积极参与发起的镇一级关爱基金,先后组织两次爱心企业家爱心捐款200余万元,和为争取落实的有关爱心项目、定向捐赠等资金,惠及学生2000余人。

 

3、邓章权,男,汉族,69岁,中共党员,攀枝花市仁和区关工委执行主任,从事关工委工作9年。

推报单位:攀枝花市关工委

多年来,在党委、政府支持下,邓章权团结带领广大老同志默默耕耘,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党建品牌打造、组织队伍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帮扶关爱成效、凝聚力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开创了关爱工作新局面。

一、迎难而上,在“破题”中展现担当作为

初到关工委,没有独立的办公室、没有老同志、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没有工作经费……在邓章权的努力下,先后有6名县级、1名科级退休干部加入区关工委,工作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争取到了区关工委办公用房及设施,落实关工委专职工作人员1名。他牵头建立健全《攀枝花市仁和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攀枝花市仁和区关工委会议制度》等10余项工作制度;带领班子成员赴全区13个乡镇(街道)、81个村(社区)开展调研;坚持以党建带关建,在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企业等规范建立关工委组织203个,配备执行主任94名。截止2022年底,全区创建”六好“基层关工委191个,创建率达94%。仁和区关工委在全市县区中率先建立党支部,全区涌现出全省、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8人、先进集体11个。

二、倾情关爱,在“奉献”中收获幸福喜悦

邓章权始终把立德树人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定期组织教育、妇联、共青团、民政等相关部门人员座谈,探讨开展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举措和新办法;组建“五老”网吧义务监督队和“五老”志愿服务队,开展网吧义务监督及志愿服务活动;牵头从选聘18名五老骨干组成区关工委五老宣讲团,近年来,宣讲团深入学校、村(社区)开展主题宣讲活动100余场,参与学生2万余人。

针对辖区因学习压力大、家庭压力导致抑郁选择自残、轻生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现象,他牵头成立了仁和区未成年人心理成长辅导中心,聘请专业团队,率先在全市建立“定点辅导+网上联系+电话帮助+座谈宣讲”的心理辅导模式,累计完成精神焦虑、厌学、疑似抑郁症等个案咨询 246人次;举办考前压力缓解、亲子关系、家庭教育主题讲座和活动6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及家长5000余人。

看到很多孩子因学习负担重,都戴着大眼镜,邓章权很心疼。多方整合资源,联合区教体局、攀枝花渥迪眼科实施“亮瞳计划”,将每年春秋学期青少年公益视力筛查纳入工作日程,定期开展筛查,持续在辖区范围内开展眼科义诊及“小小眼科医生”社会实践体验活动20余次,惠及辖区2万余名青少年。

十多年来,他走遍全区各个学校和村(社区),详细建立“五失”等特殊青少年数据库,积极组织开展助学、助残、助孤等关爱帮扶活动100余次;积极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等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扶危济困,募集资金50余万元、衣物500余件(套),帮助300余名困境青少年自立自强、成长成才。

三、围绕大局,在“创新”中谱写关爱华章

邓章权始终坚持把“为党政分忧、为青少年解难”作为开展工作最根本指导思想。要求在围绕市、区建设“共富试验区”、打造“烟火仁和”等中心任务中发挥关工委的优势和作用。

邓章权引导大家大力挖掘本土特色,创新提出以三线精神、民族文化、非遗文化传承等为主要内容,创新开办“爷爷奶奶一堂课”(后更名为“成长路上一堂课”)项目,邀请有威望的老干部、老专家、老模范、老教师等为青少年授课,与青少年一起参与实践体验活动。为丰富辖区青少年课余生活,引导广大青少年儿童参与实践、体验生活,邓章权联合团区委、区文明办等单位在主城区开办“儿童跳蚤市场”,定期组织开市,邀请青少年儿童将家中闲置的玩具、图书、手工制品等以物物交换、物币交换等形式与同伴分享,并将义卖所得捐献用于帮助困难儿童。结合攀枝花市“共富试验区”建设,将儿童跳蚤市场更名为仁和“爱心共富集市”在全区铺开。截止目前,已开展活动50余期,参与青少年3万余人次。

邓章权深知家风教育对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主动联合区纪委在平地镇迤沙拉村打造了全市首个村级家风馆,让广大“五老”成为家风传承最有力、最坚定的参与者、弘扬者。

 

4、袁华滨,男,汉族,68岁,中共党员,泸州市关工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市教育体育局关工委执行主任,从事关工委工作8年。

推报单位:泸州市关工委

袁华滨同志,1975年参加工作,2015年退休,曾担任泸州二中校长、泸州市教育体育局局长、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等领导职务。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1年被评为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一、主动作为,健全完善教育系统关工网络

在袁华滨担任市关工委教工委主任、市教育体育局关工委执行主任以前,市教育体育局关工委只有两三位老同志,没有正规的人员和办公地点。上任后,积极动员了15位身体健康并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书记、老校长加入市教育体育局关工委,并设置了红色基因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组、家庭教育和心理关爱组、青蓝工程组3个团队。

针对教育系统关工委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他多次带队深入各区县学校开展调研,研究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基层关工委建设》的指导文件,推动全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更加规范。目前,全市457个中小学校实现了关工委组织全覆盖。

为改善偏远山区学校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五老”多年来积淀的教学管理经验,他组织动员和精心遴选了50余名身体健康、热心教育事业、有多年教育管理经验的知名老校长、骨干教师,成立了泸州市教育帮扶队伍。通过组织开展“老校长老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每年带队到偏远山区学校,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帮扶指导活动,帮助山区学校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协调畅通教师培训渠道,解决办学、教学中的困难问题。近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叙永县和古蔺县的82所山区学校,仅以2022年为例,他带领10位老校长老教师赴叙永县和古蔺县7所中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老校长老教师们上示范课7节,听课29节,召开评课座谈会18次、专题培训讲座3场,获得广大山区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丰富活动,持续谱写立德树人崭新篇章

近年来,袁华滨牵头谋划开展了“老少颂党恩,喜迎二十大” “学党的二十大精神 展泸州四十年风采”等系列主题宣讲活动,每年开展主题宣讲活动都达500余场次。

“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是教育部关工委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特色品牌。他每年都亲自制定全市“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方案,并通过征文、演讲、朗诵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全市各中小学校青少年学生和教师参与活动,每年参加活动的师生达70多万人。他积极组织专家评委对主题教育读书活动进行评审,每年都集中表扬一批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有力地推动了泸州市立德树人工作。

他积极参与市关工委宣讲团组团建设工作,向市关工委推荐了70余名“五老”宣讲骨干。认真落实市关工委宣讲团任务,主动承担了四个宣讲分团工作,负责统筹谋划、活动组织、示范引领、课题攻关、检查考核等,推动全市各级“五老”宣讲团每年开展宣讲活动2000余场。

三、勤耕细作,不断促进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6年,针对当前家长学校普遍缺乏家庭教育专业指导教材的问题,他组织30余名“酒城五老”中的专家级老教师,历时两年对家长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研究,于2018年编写出版了《泸州市家长学校通识教程》,为家长、学校、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规范。内容包含51个课程,共74.9万字,现已累计印制3万余册,免费赠送给全市1955所中小学、幼儿园使用。

他结合家庭教育中的先进做法、典型案例,牵头成立微课程研究团队,组织70余名优秀教师研发家长学校家教微课。从2021年至2023年历时两年,完成了幼儿、小学和初中三个学段共150节微课程。他主动承担了150节微课文字稿的终审工作。

针对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源于家庭教育缺位、亲情关爱缺失的问题,他2022年主持编写出《心语——泸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关爱指导手册》,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广大非心理专业教师、家长和“五老”志愿者普及青少年心理问题基础知识和处置方法。他积极参加泸州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项目”工作培训会,同步推进区县培训145场次。2023年,他在全市中小学校积极推行泸州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五年行动,向首批127所中小学校免费印送了《心语》心理健康普识读本2.5万册,覆盖学生23.24万人。

 

5、徐光礼,男,汉族,79岁,中共党员,德阳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市政法系统关工委执行主任,从事关工委工作19年。

推报单位:德阳市关工委

徐光礼,现任德阳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市政法系统关工委执行主任。德阳市政法系统关工委被中国关工委、中政委、司法部、共青团中央、中国法学会表彰为“2022年全国普法教育先进集体”,德阳市委办表彰为“2022年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集体”。

一、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

为深入了解关爱下一代工作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际情况,了解青少年、家庭、学校等群体的现实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和解决办法,该同志依托德阳市关工委和市政法系统关工委等平台,组织协调法检公司离退休干部一起到各区县、乡镇(街道)和学校开展专题调研,全力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关心下一代工作运行机制,先后编写8本相关经验书籍,每年至少2次组织“五老”深入基层调研,共对4000名等问题边缘未成年人和各问题青少年实施多方法和措施挽救。

二、助弱帮困,倾情呵护成长

该同志坚持用心用情关爱青少年,采取多种措施、多种方式开展帮扶活动。

一是发动多方力量捐爱心传真情。该同志积极发动相关部门积极参与“10元·微爱”活动,为身处困境的青少年贡献力量;组织开展“微爱·暖冬”“健康守护”“温暖向阳助梦飞翔”等行动,为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和困难职工子女等困境青少年提供帮助。2022年,为急性淋巴结白血病患儿尹邦粒满、先心病患儿何艾芸、肝细胞癌患儿任一菲等重大伤病的少年儿童30名提供了17.55万元的帮助;元旦春节前夕,走访慰问困境青少年1361人,发放资助金55.9万元。

二是筑牢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屏障。针对近年来未成年人被侵害犯罪持续上升和未成年受害人身心健康等情况,该同志积极沟通协调关工委组织检察院、法院、民政及相关部门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帮助,先后共为1200名未成年人开展心理辅导,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三是挽救罪错未成年人。该同志不断创新帮教方式,注重从各个司法环节通过社区矫正、心理抚慰、释法说理、回访帮教和社会融入等方式对1100名问题少年开展思想感化教育,助其树立信心、重塑自我,从而达到“教育、感化、挽救”的目的。

三、创新形式,做实法治关爱

德育和法治教育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该同志充分发挥“五老”关爱作用,依托“五老”普法工作室、关爱团、法治教育基地等公益性普法教育平台,积极协调各区县政法系统深入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一是积极领导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该同志积极推动关工委、政法系统、教育系统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利用重要时间节点,以巡回审判、微课、巡讲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对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2022年,领导组建了126个法治宣讲团,以“旌心”微课、“同阶审判”“两法”漫画等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自2019年,德阳全市范围内共开展法治宣传5200场次,各类法治教育受教育人数达20余万人次;开展模拟法庭130场次,法律讲座300余场,法治宣讲450余场次,对全市379所学校实现全覆盖。

二是务实探索深化警校共育模式。该同志把警校共育作为市关工委法治关爱专委会的重要工作内容,把青少年法治关爱教育与权益保护作为重要日常工作进行,开展“扫黑除恶”“反电诈”“全民禁毒”等专题宣传;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积极协调配合辖区派出所、特巡警、交警等部门警力做好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维护和交通管理,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育人环境。

三是多样精准开展帮扶帮教活动。该同志坚持“帮扶与帮教并举”理念,在工作中注重关注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侵犯、特殊未成年人是否得到应有的法治关爱和矫正等情况,牵头协调在各区县构建民政、劳保、司法等多部门“多帮一”格局,深入开展助学、助困、助孤、助残、助业“五助”活动,推动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工作和结对帮扶帮教跟踪问效机制,关爱特殊未成年人;在全市大中小学校建立法律援助站,开展“爱心家庭”“城乡少年手拉手”等活动;帮助困难家庭子女联系多个部门联合资助,助力完成求学梦。

 

6、张光明,男,汉族,76岁,中共党员,绵阳市关工委“五老”科技团团长,从事关工委工作11年。

推报单位:绵阳市关工委

张光明,76岁,光荣在党57年。四川省电子学会理事副秘书长,电子科技大学校友总会1至5届副秘书长,中国“两弹一星”试验参与科技专家。2012年任绵阳市关工委“五老”工作团科技团副团长兼秘书长,2014年接任团长至今。11年来,关爱后代、无私奉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红色基因传承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永葆军魂写担当,“两弹一星”铸辉煌

张光明1963年入伍‬, 197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他曾参与我国“两弹一星”的科研试验工作,带领团队终于研发出了中国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上的五公分开关,填补了我国外磁路部件研究的空白,先后发表了专业技术文章110篇,有68篇录入全国性及省以上论文集,4项‬发明专利全部进入市场。

二、退而不休聚智力,产业发展献良方

秉持老有所为,积极作为的理念,不断拓展思路,寻求工作抓手,发挥“五老”科技工作者的优势,为市关工委科技团工作及国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他带领部分“五老”科技团成员,承担的中国科协课题《电子信息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难点与破解思路》,2019年10月29日顺利通过中国科协结题评审,收到评审专家和中国科协的一致好评。张光明提出《关于绵阳市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建议》,从绵阳科技城建设实际出发,组织“五老”科技专家对长虹、九洲、九院、九所等军民融合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走访调研,开展“五老”专题座谈,参观了解新技术、新产品发展,为企业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宝贵建议。

三、关爱后代讲奉献,忠诚敬业乐宣讲

绵阳市关工委科技团2012年成立之初,张光明任科技工作团副团长兼秘书长。在市关工委的支持协调下,张光明积极主动作为,邀请了长虹集团、九洲集团、西南科技大学、九院五所、九院科保中心等企业院所的科技工作者加入,“五老”科技团影响力不断扩大,科技宣讲团志愿者发展为100多名。2014年他任科技工作团团长后,在“科技宣讲进校园”活动中,张光明结合自己在科研院所和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工作经历,在青少年中大力宣讲“两弹一星”科学家精神,为青少年学生讲述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感人故事。同时,他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为孩子们讲解国家最新航空航天设备、电磁波的特性与防护等科技知识,深入财贸校、职业技术学院、绵阳旅游学校、技工学校等全市60余所大中小学进行科普宣讲多媒体展示、实验操作,进社区、到广场授课,互动提问解答。为提高宣讲效果,增强宣讲互动,张光明在宣讲技能上下足了功夫,经常与其余“五老”研究宣讲提纲、分享宣讲心得、互鉴宣讲技巧,以此找差距,学先进、补短板,不断增强宣讲感染力。他自费购买非遗九连环、机械、物理、化学、磁性材料道具等科技玩具2000余套,在宣讲演示活动后赠送给青少年学生。市关工委办公室希望他申请报销工作经费,他主动拒绝,他说“我现在不缺钱,当年和我一起工作的邓稼先由于遭受核辐射年仅62岁早早就去了,我现在活到70好几了,现在能为下一代做点贡献,已经很满足了”。多年来,他担任主讲进行科技宣讲,受众学生共达10万余人次。

2019年,张光明荣获绵阳市“关爱明天十佳五老”称号,他的宣讲事迹多次被《人民日报》、今日头条、百度新闻、中国关工委等媒体报道。张光明说:“娃娃是希望,娃娃是未来,所以科技和创新要从娃娃抓起。伟大的事业需要前赴后继的建设者,美好的未来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奋斗。我现在作为绵阳市关工委的一名‘五老’志愿者,我将继续孜孜不倦地投身关心下一代这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筑魂工程,在教育培养下一代方面发挥了我的自身优势,保持军魂,努力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薪火相传贡献余热和力量。”

 

7、黄元龙,男,汉族,75岁,中共党员,广元市苍溪县关工委执行主任,从事关工委工作15年。

推报单位:广元市关工委

黄元龙,原苍溪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8年退休后任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先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工作者、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称号。

一、用心做事,甘当关工事业“孺子牛”

2008年,黄元龙从苍溪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后担任苍溪县关工委执行主任。接任时苍溪县关工委还是个“空架子”,他分片区、分系统、分行业,大胆提出“转作风、走基层、搞调研、破空白、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各级关工委的体制机制,组织机构,人员配备,阵地保障等建设工作,制定创建“六好”关工委考核细则和长效机制,实现了全县关工委有班子、有阵地、有经费的全覆盖,全县已经建立起810多个关工组织,10000名“五老”从事着梨乡关爱事业,活跃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第一线。

为扎实搞好工作,每年黄元龙都要向县委请示汇报,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写入《常委会议纪要》;写进县党代会、人代会工作报告;县委办转发《县关工委工作要点》,并纳入目标考核。

二、用力创新,勇当育人基地“拓荒牛”

黄元龙经常不畏严寒酷暑深入乡镇、农村、街道等实地了解新时期青少年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工作中立说立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培育典型,总结推广,有力促进了全县关工委工作的创新发展。

为了发挥“五老”的作用和特长,在他的组织下先后建立了“学雷锋精神”“三爱教育”“红军长征精神”“家教家风”宣讲团、校外教育辅导团、紧跟时代主题宣讲团等,常态化开展党史、国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全县建立红色教育基地73处,各级关工委就近就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家风家教家训和心理教育实践活动,受益青少年数十万人次;县内各学校均配备了法治副校长,常年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

他先后组织编写了《爱的心声》《理系未来》《党恩心韵》《立德树人》《红土地》《颂党》《红色故事》等学习辅导资料18种,制作了党史国史挂图114幅,优秀老少书法作品50件,在全县巡回展出100多场次,据统计,有6万多学生、5万多居民观看了图片展览,接受党史国史教育。今年是红军入苍90周年,黄元龙策划制作《红色故事》挂图51幅在全县展出,并编印成书向全县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机关单位、乡镇村免费发送。

他开拓创新,联动发力,协调县委目标绩效办,严格按照“六好”关工委创建实施细则进行量化考评,督查指导,提升了创建质量,激发了基层工作活力。与县教科局关工委联合倡议,在全县开展“光盘行动”,其教育案例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优秀创新案例。他主动协调县自然资源局有效解决学校的劳动教育基地问题,促进了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全县一百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了劳动教育基地,累计100多处,面积824亩,覆盖率85%。各校劳动教育实践课得到了全面开展。

三、用情奋蹄,乐当帮扶济困“老黄牛”

苍溪是贫困县,困境儿童和“五失”青少年较多,黄元龙大力发展关爱基金,帮贫济困。他建了一个“爱心记事本”,仅2023年,上面记着全县1111个救助人的名字、电话和需要帮助的事项。县关工委直接救助126人。

目前,苍溪县关工委关爱基金达到了520多万元。全县31个乡镇和部分村、社区,也建立了关爱基金,累计达310万元。近五年来,县关工委累计动用关爱基金增值款80多万元,救助贫困青少年482人次。全县各级关工委先后投入一千多万元,帮扶困境青少年一万余名。每年中秋、春节前后黄元龙都要带上衣物、月饼、法律书籍等去看守所看望帮教“失足”青少年,教育他们好好改造,现已帮扶转化32名。他还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失业”青年就业问题,先后帮助康程、邹太平等40多名“失业”青年再就业。

15年来,黄元龙坚持全天上班,有人问他累不累,他总是笑眯眯地说:“关工委工作是行善积德,是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是一个光荣的事业,我热爱,我喜欢,我一定要做好。”

 

8、马胜康,男,汉族,68岁,中共党员,遂宁市安居区关工委执行主任,从事关工委工作8年。

推报单位:遂宁市关工委

马胜康,曾任遂宁市市中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遂宁市市中区区委副书记,2015年退休后任遂宁市安居区关工委执行主任至今。

一、不忘初心,发挥余热显担当

该同志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团结带领区关工委“一班人”,满怀热情投身到全区关心下一代事业,依靠全区各级关工组织和广大“五老”,积极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不断引领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关爱行动,全区基层关工组织和“五老”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作为一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马胜康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坚持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光发热,先后荣获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遂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第三届遂宁市关爱明天十佳五老等荣誉称号。

二、激情宣讲,传递“五老”正能量

该同志2015年退休后,时常在脑海里思考着如何继续奉献余热、充分发挥全区“五老”作用的问题。在广泛走访和与“五老”骨干多次讨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组建安居区老干部宣讲团的想法,“银亮安居”宣讲团应运而生。“银亮安居”宣讲团把中、省、市重大会议精神作为必讲内容,他带领宣讲团先后开展主题宣讲100余场次,不断引导干部群众和青少年铭党恩、感党情、跟党走。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宣讲团每年去得最多的地方,马胜康始终把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宣讲团成立以来,他带领宣讲团深入全区各中小学校开展党史国史教育、红色教育、感恩教育和家风孝道教育等200余场次。特别是去年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他结合自身从政经历和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带队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和行政村开展巡回宣讲,引导1万余名青少年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

近年来,在马胜康的带领下,宣讲团创作诗歌、快板200余首,广泛开展红色教育、感恩教育、法治教育、中省市重要会议精神等宣讲活动300余场次,覆盖全区干部群众15万余人次。此外,他还积极号召动员600余名有特长、身体好、乐于奉献的“五老”加入志愿服务行列,使全区“五老”队伍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三、党建引领,激发“两新”新动能

“两新”组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也是异军突起的一支“生力军”。马胜康认为,只有坚持党建引领,才能激发它们的“新动能”,增强它们的“生命力”。为此,他积极动员身体健康,有基层党建工作经验的“五老”,与结对共建机关党组织负责人、在职党建指导员、企业秘书“四股力量”跨界组建“党建帮帮团”。通过优势资源联享、党建品牌联创、实践活动联办,启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的“新引擎”。

在马胜康的带领下,“党建帮帮团”成员走乡村、进农家、下车间、蹲地头,与群众促膝谈心、广交朋友,“进门入户式”地推送解读各类政策、跟踪指导企业将政策落地落实、帮助企业将项目有序推进……遂宁市东乘车辆有限公司出现了“用工荒”,一边是只有50多个工人的生产线,一边是几百万元的产品订单,如何才能按时完成订单?公司党支部书记周建波对此一筹莫展,不住地叹气。“党建帮帮团”了解到该公司的用工难题后,马胜康立即与安居区相关部门对接,在安居区经开区、遂宁传媒集团、人社局、就业局的协调下,遂宁公共招聘网、“安居区人力资源市场”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并举办了专项招聘会,开通了就业服务“直通车”。在多方努力下,公司成功招聘到了30余名员工,缓解了用工难题,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了订单任务。

他要求“党建帮帮团”中的“五老”牢固树立“两新”党建品牌意识,放大品牌效应,指导“两新”组织形成“比、学、帮、超”的“共创共建共进”工作态势。在“党建帮帮团”的指导帮助下,目前,安居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90.91%,打造出“红烛先锋”“上善若水”“心服务”等一批党建品牌,其经验做法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刊载报道。

 

9、雷昌根,男,汉族,66岁,中共党员,内江市东兴区人民法院关工委“五老”志愿者,从事关工委工作6年。

推报单位:内江市关工委

2017年9月退休后,雷昌根加入东兴区法院关工委,他一直践行着“忠诚、关爱、创新、奉献”的“五老”精神,以司法为民的理念、公正高效的作风、用法理化民怨、用关爱解民忧、用真情暖童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2021年被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司法厅评为“2020年度四川十大法治人物提名奖”,2022年被评为“内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一、退而不休,他用理法化民怨

退休前的雷昌根,在基层法庭一干就是32年。退休后的雷昌根,欣然担任起了人民调解员,在青少年当事人口中,他是公正敬业的雷法官,也是亲切关怀的雷爷爷。在办案的过程中,他总是耐心倾听、用情安抚、用心疏导,在情、理、法的碰撞中,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以法“护苗”,他用关爱解民忧

2023年7月14日,一句高声的呼唤让正在埋头工作的雷昌根抬起了头。“雷法官雷法官,请你帮帮我。”来访者是一男一女及一个小女孩,请他们入座后雷昌根询问起了情况。原来小女孩名叫郑某欣,2011年父母离异后约定其母亲刘某美抚养。由于刘某美无力抚养,故协商每月给付抚养费后,由父亲郑某暂时代养。之后但刘某美另嫁人育子,未给付抚养费,女儿郑某欣一直随父生活至今。随着女儿上初中后花销增大,父母双方在女儿抚养、教育、医疗等各项费用中产生了巨大分歧,无法调和。郑某欣年仅13岁,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对她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她生活中处处担心,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了解完情况的雷昌根心里一凛,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可必须认真对待,出不得一点差错,一点差错对孩子的伤害都是成倍的。他耐心安慰孩子的情绪,主动协调联系孩子母亲刘某美和现任丈夫到法院做工作。在他的协调下,刘某美一次性补付女儿郑某欣抚养费48000元,女儿郑某欣变更为郑某抚养,每年支付给其女生活费10000元,女儿住院医疗费未报销余额和教育费用由双方各承担50%。至此,郑某欣父母双方争执了大半年的问题在雷昌根的努力下圆满了结,更让郑某欣免除了纷争困扰,学习和生活重回正轨。

这只是雷昌根调解众多青少年案件中最平凡普通的个案,6年以来,他共处理维护青少年权益案件300余件,调撤率达25%以上。在他的帮助下,那些曾经无助又彷徨的孩子们、曾经似乎看不见未来的孩子们,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三、心怀大爱,不弃希望助成材

雷昌根一直坚信,只要有心、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干成事、一定能办好事。周琴(化名)是内江市东兴区永福镇夏家沟村人,虽然出生在这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但是周琴打小爱学习,且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她一直想到城里上学,想见识更加广阔的世界、汲取更多知识的营养。周琴的父亲求助到了素不相识的雷昌根这里。雷昌根在了解到周某建的问题后,他多次与周琴就读学校的校领导联系,在雷昌根的不懈努力下,学校答应如果有学校同意招收周琴,那他们也同意放人。随后雷昌根一个学校一个学校打听,一个学校一个学校跑,辗转联系到了东某初中。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都大感疑惑,这孩子与你非亲非故,你一把年纪了为她四处奔波,图什么呀!雷昌根坚定的说,“我什么都不图,孩子家里穷,但人穷志不短,爱读书、成绩好,我想努努力,帮这棵好苗子圆梦!”功夫不负有心人,雷昌根的无私和大爱终于打动了学校,答应只要周琴入学成绩能名列前茅便招收入校。在他的关怀和帮助,周琴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学习之中,最终被成功录取,中考时,她的分数上线了内江最好的中学——内江某中。

6年过去了,“雷昌根调解工作室”名气远播,退了休的雷昌根仿佛比过去更忙了。没有外出调解时,他每天早上8点半到下午6点,都会风雨无阻地坚守在工作室接待当事人,他不遗余力帮助无数青少年争取抚养费、调解打架纠纷、争取合法权益……以老骥伏枥的姿态倾情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66岁的雷昌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一名党员始终不变的为民服务承诺,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宣告着一名“五老”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一笔一画在甜城大地上书写着关爱青少年的华美篇章。

 

10、胡 英,女,汉族,65岁,中共党员,乐山市进出口商会关工委执行主任,从事关工委工作6年。

推报单位:乐山市关工委

胡英,2013年退休,是一名有着32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为乐山市瑞鸽皮革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工委主任,2022年任乐山市进出口商会关工委执行主任至今,她恪尽职守,无怨无悔地践行关心下一代的社会责任。

一、汇聚力量,齐心协力帮扶助困

她积极汇聚爱心力量参与帮护助困和公益慈善事业,多次发起爱心助学行动,香港元朗坊众互助会、北京等地商(协)会和爱心企业纷纷来到乐山“小凉山”彝区、贫困地区,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留守儿童,捐赠现金和各种物资1000余万元,助力小凉山彝区学生成长成才。

她乐于奉献,默默无闻地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奉献自己的力量。她带领进出口商会关工委为井研县千佛中学购置了22台教学用电脑,并为其安装教学软件。2020年11月,组织进出口商会关工委慰问峨边六丰小学、太阳坪小学,送去慰问金110950元,物资9975元。从2017年至今,先后10余次向峨边中学、金口河区延风中学等捐赠衣服、物资、慰问金等,价值300余万元。

她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了解到,只有爸爸妈妈实现就业,才能留在孩子身边,还留守儿童一片蓝天。为此她带领瑞鸽公司关工委实施“技能进家、妈妈回家”缝纫公益培训项目,重点为美姑县、金口河区、峨边彝族自治县困难家庭妇女免费培训服装缝纫、裁剪、绣花等技能。依托公司服装出口企业的优势,按照“培训+订单”模式,帮助她们实现居家灵活就业,至今已开班8期,培训彝族地区妇女300余人。参加第一期学员阿尔阿洛在美姑县城开起了自己的彝秀服装店,如今月收入已达9000多元。

二、情系美姑,真情助困献爱心

2016年,乐山启动对口帮扶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五年攻坚行动。胡英将关爱帮扶的“战线”延伸到了美姑,先后组织进出口商会关工委向美姑县捐款捐物280多万元。特别是对美姑四所小学捐赠了近800套防寒服及裤子、运动鞋。2020年7月,胡英组织爱心企业援建了美姑县第一个图书馆,捐赠书籍一万余册。2020年11月,瑞鸽公司关工委援建了美姑县第一个村史馆——乃祖库村村史馆,成为传承彝族文化、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窗口。

三、助学帮困,传递关怀和温暖

为了不让贫困地区孩子们辍学,她先后在峨边彝族自治县六峰村小学、井研县千佛镇中学等学校为贫困生设立了助学资金,帮助那些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学生重返校园。2021年起,她组织开展“金秋助学”关爱帮扶活动,动员进出口商会的企业和职工,每年筹集42.2万元,采取“一对一”“一对N”的办法,结对帮扶206名困难家庭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这项活动将连续开展5年,今年是第三年,筹集的资金全部到位,受助学生全部落实到人。

四、真情呵护童心,爱心润泽春蕾

2020年11月6日,胡英带队到峨边县六丰小学捐资助学活动,意外发现三年级学生李树个子特别矮小,经了解,李树因身体原因,长期呕吐,双腿疼痛无力,严重影响身体发育,经多方求医问药,没有明显好转,家庭经济困难,已无力继续治疗,“我想长高”成了李树的梦想。胡英用车将李树接到乐山医院,经专家诊断,病情原因复杂,急需住院治疗。胡英向李树送去衣物食品,支付了5000元的住院治疗费,李树的病得到有效治疗。每年儿童节、春节,胡英都要专程前往看望李树,送去慰问金和大礼包。2021年6月,胡英到市儿童福利院看望慰问孩子们时,结识了双目失明的孤儿女童叶罗,她对叶罗不幸的身世十分怜爱,当即牵手叶罗,成为叶罗的“爱心奶奶”。每逢节日,她都会带去礼品慰问叶罗和其他小朋友,她每年都向叶罗捐赠10000元。她的爱心帮扶行为得到社会各界和群众的广泛赞誉,她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四川省劳动模范”“第二届四川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个人”等。

 

11、左天权,男,汉族,75岁,中共党员,南充市嘉陵区关工委“五老”志愿者,从事关工委工作15年。

推报单位:南充市关工委

左天权,南充市嘉陵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他走遍嘉陵区所有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带头组建“五老”故事宣讲团,他用自己的热情和真情,在退休后继续发光发热,曾获省、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南充市最美老干部”等荣誉称号。

一、感念党恩,一心跟党走

“我是一名孤儿,是党把我抚养成人,是党的光辉照耀我、感染我、鞭策我,并教育我要不断前进。”一直以来,左天权时刻铭记党的恩情。2008年左天权退休,他第一时间找到组织加入区关工委工作,他要把他的余生奉献给关心下一代事业。十五年来,他为更好地开展关工委工作四处奔走呼告,尽心竭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助弱帮困,爱心护新苗

每年8月,左天权都要深入基层,摸排贫困大学新生,并组织动员基层关工委开展助学活动,确保了嘉陵区关工委“圆梦大学·放飞梦想”助学金发放仪式如期举行,近5年共为1800余名困难青少年发放助学助困金500余万元。

左天权自身经济状况并不好,他的妻子身患癌症,花了大量的医药费用,但他还是挤出资金去关爱困难儿童。他主动结对帮扶了龙岭镇两名孤儿,除了经济上的支持,他还关注两个孩子的心理状态,对他们心理疏导,直至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在一次宣讲中,左天权遇到了困难儿童小弋,从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在左爷爷苦口婆心的教导下,我逐步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一定要用知识改变命运,不负社会的期望。”此后的十八年时间里,左天权在生活上、学习上都给予他莫大的帮助,并鼓励他顺利考上大学。如今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小弋一直铭记左天权对他无私的帮助。在2019年金秋助学活动中,左天权在得知嘉陵区盐溪乡孤儿刘青青考上大学,却没有经济来源后,便协调联系区关工委为其发放助学金3000元,主动与其结成帮扶对子,每月资助她300元直至大学毕业。在左天权的精心呵护和鼓励下,现在的刘青青不仅顺利实现“大学梦”,还考上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2021年秋,左天权得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钟朋飞同学身患坏血病家庭经济困难的消息后,就代表区关工委到学校看他,送上慰问金2000元,同时自掏腰包1500元,钟朋飞和其母亲非常感动。2022年左天权得知部分偏远山区的孩子在生活上遇到困难,他四处奔波,筹集善款,联合嘉陵义警、志愿服务队等组织为孩子们捐赠衣服、鞋子、袜子100多套。

一直以来,左天权将帮扶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工作重点,持续组织开展“夏令营”“暖冬行动”“金秋助学”“圆梦大学”等活动,让更多孩子得到实实在在的关爱和帮助。这些年来,左天权个人为困难孩子资助近10万元。

三、多措并举,用心育新人

为持续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更好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左天权牵头组建了嘉陵区关工委“五老”宣讲团,带头深入全区各中小学校开展主题宣讲。经常组织“五老”宣讲员研讨宣讲提纲、分享宣讲心得、互鉴宣讲技巧,提高了全区“五老”宣讲员的宣讲能力和水平。近年来,他亲自为青少年宣讲200余场次,手写各类稿件10万余字,受教育青少年达6万余人。同时,他组织宣讲团的120余名“五老”同志深入学校、机关、村(社区)等为青少年宣讲400余场次。

左天权还积极组织“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遵纪守法;组织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建设科技特色学校等活动;组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建设家长学校等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嘉陵区之江小学是习近平总书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亲自奠基的,为了在学校建立感恩教育馆,引导青少年铭记党恩、爱党爱国、孝亲敬长、励志奋进,左天权多次深入实地调研,从具体策划到方案申报,他都亲力亲为。

每逢年初、暑期和年终,左天权都要带领同事深入到乡镇、街道、学校、村(社区)进行调研,指导基层关工委开展工作,加强基层“六好”关工委建设,使嘉陵区各级关工委组织建设更加巩固,“五老”工作热情更加高涨。

 

12、蒋华芳,女,汉族,68岁,中共党员,宜宾市长宁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从事关工委工作12年。

推报单位:宜宾市关工委

蒋华芳,2011年自长宁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退休后,开始担任长宁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多年来,她全身心投入工作,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让长宁县关心下一代工作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一、严于律己做表率,以身作则显担当

为了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在没有音乐底子的前提下,蒋华芳积极主动的学习二胡、阮等传统乐器,每天晚上都坚持练习两个小时,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她成功掌握了这些乐器并在每年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文艺演出中为孩子们带去了一场场无比难忘的音乐盛宴。

二、爱党爱国葆本色,慷慨解囊露真情

蒋华芳同志自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以来,坚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去感染和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积极动员他们参与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她时常慷慨解囊去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学生,为他们及时解决生活难题。同时,针对那品学兼优的特困学子,她长期与他们保持联络,跟踪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时常与他们交心谈心,并私人出资帮助其度过经济上的困难,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例如老翁镇的冯同学,父亲早逝,本人股骨头坏死,腿脚不便,但家中楼梯却无钱安装护栏,极其危险,面对这样的情况,她立即私人出资联系师傅为其安装好楼梯护栏,排除安全隐患;长宁镇的李同学,单亲家庭,家中无力供她上大学,只能通过打零工凑齐学费和生活费,蒋华芳同志在一次散步中偶然遇到她,通过交流了解了她的具体情况。从此蒋华芳同志便长期与她保持联系,帮助她完成学业。在蒋华芳同志以身作则、牵线搭桥下,长宁县关工委共发动50余名爱心人士,20余家爱心企业关心帮扶困境青少年。蒋华芳同志自担任长宁县关工委常委副主任以来,亲自入户走访上千名寒门学子,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大的行动力全心全意为寒门学子服务。通过她的不懈努力,全面提高了长宁县关工委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三、爱岗敬业献爱心,乐于奉献映初心

自担任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以来,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关心、关爱下一代工作中。

一是坚持把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蒋华芳同志每年积极组织协调各县级部门,利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等节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二是积极组织“五老”宣讲团进校园,到全县中小学校开展党史宣讲活动150余次,亲自为15000余名中小学生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学生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三是积极协调联系群团部门、教育部门、司法部门等,针对毒品危害、学生德育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留守儿童等问题,深入开展青少年帮教工作,举办“家长课堂”“法制课堂”“道德讲堂”等讲座上百次;四是坚持不懈开展夏令营活动。长宁县关工委每年暑假期间坚持开展夏令营活动。蒋华芳同志作为活动的负责人之一,积极协调,高效组织,带领孩子们开展素质拓展活动,亲自教导孩子们整理内务,为孩子们讲党史、上思想品德课,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五是积极实施栋梁工程、暖冬行动、特殊助困等助学活动,为困境学子提供物资帮助和精神鼓励,帮助他们摆脱困境,顺利完成学业。蒋华芳同志作为“栋梁工程”“暖冬行动”等助学、助困项目的负责人,每年都会以身作则,坚持不懈的奉献爱心。13年来,蒋华芳同志亲力亲为,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一批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者,用真心和大爱去帮助孤儿、留守儿童和“五失”青少年解决困难,去关爱他们的身心健康,从经济资助、思想教育、青少年权益保护、心理健康辅导等多方面对困境青少年进行帮扶。她分管负责的栋梁工程扶困助学活动累计资助困境学子2000余人,资助金额1200万余元;县关爱基金助学、助困活动共资助学生3500余名,资助金额200万余元。

 

13、辛本瑞,女,汉族,68岁,中共党员,广安市广安区北辰街道关工委“五老”志愿者,从事关工委工作12年。   

推报单位:广安市关工委

在广安市广安区北辰街道办事处,街道关工委执行主任辛本瑞坚持帮扶困境儿童的感人事迹人人皆知,多年来,她帮助过的少年儿童达到100多名,募集和争取到的爱心资金达到30余万元,而她自己和家人捐出的帮扶资金超过了10万元,被评为广安市首届“十佳五老”;她的家庭也被广安市妇联、市精神文明办评为“最美家庭”;她所在的北辰街道关工委每年都被区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被市关工委评为“十佳”关工委组织。

一、真情帮扶困境儿童,点燃孩子们心头的梦想

辛本瑞2005年退休,2011年8月起担任北辰街道关工委执行主任。但凡遇到需要帮助的孩子,她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全力帮扶,让孩子们重新点燃心中的希望和梦想。

万金山社区居民胡光俊,高度近视,其妻子莫代秀身患肺癌,儿子胡德勇因患肺癌病故,儿媳离异后外出杳无音信,留下一双正在读小学的孙子和孙女,辛本瑞得知这一情况后,自掏腰包捐款400元,还发动街道关工委每年向他家帮扶1000元,并及时给两个孩子办理了城市低保,为两位老人办到了农村低保,使全家人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两个孩子也得以有经济条件继续念书。

2017年6月8日至12日,辛本瑞带领关工委班子成员深入北辰辖区为困难儿童募捐,4天跑了43个单位和个人,获得捐款62200元,其中辛本瑞本人捐款达到1.61万元,当年向辖区21名特困儿童和25名贫困儿童发放帮扶资金19500元,其余资金也有计划地逐步发放,此举受到区关工委和街道党工委的高度赞扬,辖区广大群众深受感动。

二、带动家人开展公益活动,为孩子送去暖心服务

多年来,她热心公益、关爱困境儿童的事迹也感染了一家人,她的丈夫、儿子、儿媳,以及孙子也养成了热心助人的良好习惯,乐善好施的品质在一家人身上得到发扬传承。

2017年3月28日,正在广安二中读初中三年级的留守儿童岳航宇,被医院确诊为左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需要治疗费50余万元。辛本瑞知道此事后,向北辰街道办事处机关职工、社区干部和广大市民发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倡议书,一个多月时间里共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10余万元。辛本瑞本人在捐款2000元的同时,她儿子杜欣刚捐出爱心款5000元。

为帮扶北辰街道2016年10月底排查出的20名特困儿童,妥善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辛本瑞带动家人捐款,她儿子杜欣刚主动联系爱心企业,成功为北辰街道20名特困儿童争取到了2万元帮扶资金。2018年12月冬至,杜欣刚又联系爱心企业为全区100名贫困儿童每人赠送价值300元的物资和200元现金,总金额达到5万余元。

辛本瑞的丈夫是广安区人民法院的一名退休法官。她经常拉着丈夫一道,去为问题青少年学生开展法律知识宣传。辖区17岁青年小刚因犯抢劫罪被判刑两年半,缓期两年执行。辛本瑞给丈夫说明情况后,丈夫随即购买了法律书籍送给小刚,还结合身边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地给他讲解法律知识,提高小刚的法律意识,并为小刚多方联系介绍工作,在辛本瑞和其丈夫的帮助引导下,小刚走上了正道,还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三、创办街道假日学校,50名困境孩子有了“新家”

2022年4月9日,在辛本瑞的积极争取和努力奔走下,北辰街道“假日学校”举行成立仪式,当天共有50名8至12岁的困难儿童、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儿童进入假日学校,免费接受道德法治和各类艺体教育。

据悉,北辰街道假日学校在成立之初,辛本瑞与关工委工作人员一起,对辖区内8至12岁的困难儿童、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儿童逐一进行摸排,真正让符合条件的孩子进入假日学校。为解决场地及师资力量问题,假日学校可共享北辰街道的文化书屋、留守儿童之家等优质资源,并由街道关工委邀请老干部讲党史、邀请消防指战员讲解消防安全知识,还与工会、妇联、团委等群团部门联合开展家庭教育、法律讲座等。同时,假日学校还根据儿童实际需求,联手广安爱乐艺术学校,设立舞蹈、乒乓球、美术和书法兴趣班,免费对儿童开展艺体教育,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才能,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丰富他们的假日生活。

 

14、李朝政,男,汉族,74岁,中共党员,达州市宣汉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从事关工委工作6年。

推报单位:达州市关工委

李朝政,现任宣汉县关工委副主任。曾先后任过乡镇党委、区委书记和县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等职,2020年被县委表扬为宣汉县老有作为之星,2022年被县委表扬为优秀“五老”志愿者,同年被达州市关工委、达州市老干部局等单位评为特殊贡献奖。

一、不忘初心,晚霞生辉乐奉献

多年来,李朝政先后结对帮扶困难职工10多名,关爱帮扶贫困学生20多名。2017年被聘为县总工会关工委特邀副主任,认真当好参谋助手,为把工会关工委打造成县级部门示范关工委献计出力,热情主动参与工会关工委金秋助学、金秋回访、暖冬行动、扶弱助困和工会帮扶村贫困留守儿童关爱慰问及一对一结对帮扶资助活动,在工会关工委关爱基金启动仪式上也是慷慨解囊,率先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二、不辱使命,发挥余热尽职责

2017年初,热心关爱工作的李朝政同志被县委选任为县关工委秘书长,2018年初任县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为适应现代办公需要,年进古稀的他开始学习电脑基本知识,虚心向内行请教,如今基本掌握了现代办公的必要技能,且能比较熟练地修改材料,处理文件等。他负责关工委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一直坚持工作日按时全天上班,从不懈怠。2017年6月,县委决定召开县关工委成立25周年纪念大会,因开会时间紧迫,他主动带领办公室同志通宵加班,对会议所需的各种材料负责组织把关,尽心尽力,做到精心安排组织、谋划、指导,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同志们的好评。

三、敢于负责,关键时刻有担当

2017年夏,四川省万名青少年夏令营达州分营活动在宣汉举行,来自各县市区和本县部分学校的学生300余人参加。他负责车辆调度,安全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整个活动期间,他坚持不懈抓好学生和食品安全管理,保证夏令营活动圆满举办。

2018年初,市关工委决定对深度贫困的龙泉土家族乡困境青少年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龙泉土家族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他主动请缨,不顾年迈的身体,数次深入实地进村入社调查研究,摸清困境青少年基数和贫困原因,撰写了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得到市县关工委的肯定,该乡被市关工委列为重点助困乡,每年给予贫困学生关爱帮扶。

他分管关工委组织建设,认真负责精心指导,在预定的时间内使全县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达到了应建尽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次深入县级部门、乡镇、村(社区),规划设计指导督促,如期完善了14个基层关工委阵地建设现场参观点。通过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县基层关工委基础设施建设,并得到了省、市关工委领导来宣视察的肯定。

四、情系学子,扶弱助困显真情

2019年,县关工委全面启动对“无户口青少年”关爱行动。根据调查发现全县无户口学生达91名。面对如此局面,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亲自联系协调县公安局户政大队、县卫健局、县民政局、县妇联等部门了解掌握各部门落实户口的现行规定和办理程序,并将落实户口的重要性及要求、宣传到相关乡镇、村、学校及无户口学生家长(监护人),指导每个家长依照办理程序帮助他们落实户口。在他的不懈努力下,91名无户口学生全部落实了户口。

宣汉县关工委联合北京UU公益举办爱满宣汉“5.28”大型公益活动,在县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关工委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爱心企业、爱心社团、爱心人士现场举牌认捐,952名贫困孩子得到资助。此后这项助学活动的受助贫困学生陆续增加到了1600多人,帮助他们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累计助学资金将达到1700余万元,其关爱帮扶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前所未有。在爱心助学活动中,他严格调查核实完善资料,确定受助对象,筹集助学资金,集中组织发放,对受助学生开展励志感恩教育等方面倾心付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了受助学生得到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关爱。

2017年宣汉县关工委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发起了金秋助贫·圆梦大学,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关工委领导指导下,7年来共筹集资金1100余万元,资助困难大学新生5000余人。他在组织协调筹资审核把关等方面尽职尽责,付出了艰辛和努力,这些关爱行动对助力贫困学生健康成长,立志成才,感恩回报将爱传递下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5、杨 毅,男,汉族,79岁,中共党员,巴中市通江县新场镇关工委“五老志愿者”,从事关工委工作6年。

推报单位:巴中市关工委

杨毅,2017年任巴中市通江县新场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他自办图书馆30载,为青少年学生补精神之“钙”;他义务宣讲多年,教育启迪孩子们的心灵。他倾情奉献的精神及赤诚的仁爱之心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先后被县政协评为“通江县十大杰出乡贤”、县关工委评为“通江县最美五老”、巴中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评为“巴中好人”、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评为“四川好人”等称号。

自办图书馆,补青少年学生精神之“钙”。多年来,他将父辈遗留给他的近千册书籍归类整理,并通过接受亲朋好友捐赠、自已出资金购买等方式,使藏书达到5000余册,免费开办“图书馆”,供青少年学生阅读、借阅。为满足青少年学生阅读要求,他努力构建阅读空间,把占地300平方米的农家小院腾出120平方米作为图书阅览室,设置阅览座位40多个,以适应更多青少年学生阅读的需要。积极营造阅读书香氛围。定期组织家人对阅览室过刊进行下架,对图书进行调整,不断丰富藏书量,同时征求青少年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购置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图书,满足其对阅读内容的多元化要求。开展阅读特色活动。为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学生走进图书馆,爱读书、读好书,他先后组织了“学党史、读红书、颂党恩”和“庆七一、感党恩”主题读书活动,“书香新场、父母同行”亲子阅读活动,“书香进校园、知识润童心”送图书进学校活动,“书香润暑期、阅读伴成长”中小学生读书会等。为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阅读效果,他还鼓励和指导他们撰写阅读后的感想、日记、心得体会、作文等,仅在2022年暑假期间,前来图书馆阅读的300多名青少年学生中,就有230余名撰写了不同体裁的文章。

义务宣讲,教育启迪青少年学生的心灵。在新场镇临近的中小学校,总能看到杨毅坚强而矫健的身影,总能听到杨毅铿锵和有力的声音。在宣讲中,他不断丰富宣讲内容,宣讲红军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及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我的中国梦;宣讲建国70周年、改革开放40年、建党90周年及100周年;宣讲抗震救灾、奥运会、孝亲敬老、家风家教与修养;宣讲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争当知党爱党听党话跟党走的好少年、当好优良家风传承人等。杨毅的宣讲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师生爱听,他善于用典型事例震撼青少年的心灵,善于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深刻的道理,善于用身边事身边人说明事理,善于用自身体会循循引导青少年。在正文小学宣讲《中国梦、我的梦》时,杨毅用通江籍开国将军何正文的故事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引起师生阵阵掌声,纷纷表示要弘扬将军精神,争做时代新人。在新场小学宣讲孝亲敬老时,杨毅把古典故事《天仙配》中董永卖身葬父、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等讲给同学们听,感动得不少学生流泪。在巴州沟托管中心宣讲当好优良家风传承人时,他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讲到《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褛恒念物力维艰”,再讲到唐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告诉孩子们父辈的耕作之苦,教育他们勤俭节约,反对浪费,许多孩子在校吃饭时珍惜粮食,不再随意扔菜倒饭。他自费购买《弟子规》等书籍200余册,赠送给前来图书馆阅读的青少年学生和家长。他还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个阵地,为前来阅读的青少年学生讲述红军曾经在通江战斗、生活的经历,讲述自己亲自参与的中印自卫反击战的经过,讲述英烈故事,讲解党史小知识,让他们加深对英烈的缅怀和对党的光辉历史的了解,在红色故事中接受党史教育,厚植爱党爱国情感。

 

16、张进华,男,藏族,66岁,中共党员,雅安市石棉县关工委执行主任,从事关工委工作7年。

推报单位:雅安市关工委

张进华,2016年退休,2015年4月从副县级岗位退下来后,接受组织按排担任石棉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儿子、儿媳都在成都工作,妻子在成都照管孙女,为了关爱事业独自一人留在石棉。多年来为了山区的孩子不失学、不失管、不失爱,他全身心投入到关爱事业中,倾心关爱帮扶青少年。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他始终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组织青少年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小手牵大手·同心颂党恩”“老少共筑中国梦”“童心向党·欢庆六一”“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喜迎二十大”等主题活动。先后参与编辑《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征文集》《庆祝建县70周年征文集》《忆石棉》等文集编撰,以亲身经历撰写的《生命的天河》收入石棉县微党课,《喇嘛沟的传说》《传承好家风》等多篇文章先后被地方志、电视台等采用,有力地推进了党史宣讲活动。

他牵头组建了一支由56名“五老”骨干组成的宣讲队,开展宣讲活动80余场次,听众达1.8万余人次。组织编排《建党百年颂》《鲜红的那面旗》《共产党好》《大爱无涯》《遍地英雄》等文艺节目进乡村和社区开展了56场宣传演出,在全县产生了广泛影响。

助学帮困,关爱困境家庭孩子圆梦。他自担县关工委执行主任以来,走遍全县12个乡镇、街道贫困村、组,看望慰问困境青少年,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2016年—2023年,在他的带领下,关工委联系各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共筹集1100余万元帮助困难群体。

倾情奉献,抗震救灾,带病坚持工作。9.5泸定地震给紧临震中的石棉县,造成山体坍塌、房屋垮塌,道路、通讯中断,停水、停电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帮助地震受灾青少年、“五老”志愿者与灾区的父老乡亲尽快度过难关、重建家园,他带领全县各级关工委组织和“五老”志愿者发出爱心募捐倡议。他和关工委同志积极组织抗震救灾,与市关爱基金会同志一道,先后将40余台套电脑及音响设备、10000余册图书、2983箱牛奶、1000件纯净水、1190包火腿肠、2400听罐头、2300箱方便面、3500件(套)羽绒服、冲锋衣和保暖内衣、3100个书包共计40余吨,16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送往重灾区新民藏族彝族乡中心校、王岗坪彝族藏族乡一二小,草科藏族乡中心校,先后慰问困难及受灾学生5904人、“五老”350人,发放慰问金共32.5万元。地震发生时,正值大学开学之际,为不让孩子们因地震影响学业,他联系爱心人士筹集了50万元资金,于9月6日举行了助学金发放仪式,保证了300多名困境孩子顺利入学。灾后重建时,他积极组织各级关工委开展灾后重建捐款活动,共募集资金近10万元,这些资金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等送往灾区。

倾情助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他发挥“五老”资源优势,邀请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专家、教授,联动农业、林业、科技等部门基地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开展技术培训55场次,培训青年人数达8860人。编写印发技术读本(4套)6000册;联系一支由“五老”志愿者组成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多年来积极募集资金和物资,累计开展捐助活动700余次,发送爱心物资42万余件,资金14.4万余元。

组织“五老”队伍、为困境青少年服务。他利用“五老”优势,坚持与时俱进、立德树人,动员全县850名“五老”志愿者,帮助过千余名困难学生。组织开展“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优秀文化,争做时代新人”的主题教育活动。邀请“圣贤书苑”的国学老师为各中小学、近万人次学生授课。

持续组织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各部门和爱心士捐款7万元,购买了3000多套中小学法律读本,送到各中小学。依托基层关爱活动室,开展校外辅导。让关爱活动室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和贴近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效载体和纽带。

 

17、文学华,男,汉族,78岁,无党派,眉山市丹棱县关工委执行主任,从事关工委工作16年。

推报单位:眉山市关工委

文学华先后在丹棱中学任教师作副校长教书育人24载,担任副县长15年来一直主抓青少年工作,2007年4月退休后担任丹棱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至今。2020年被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全省优秀老干部志愿者”;2022年被眉山市委市政府评为“眉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

2007年时的丹棱关工委,无人无房无钱。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与文学华的不懈努力下,上任不到两年时间,县关工委班子得到全面充实与加强,各乡镇、部门、村社、街道关工委组织均建立,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队伍建立起来后,文学华亲自制定培训计划与大纲,编写培训资料,对全县关工委干部进行系统培训。2008年以来,丹棱对关工委干部举办培训班8期,共计培训关工委干部900余人次。为了强化年轻干部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认识与重视,他每年都要到县委党校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去授课,10余年如一日。如今的丹棱县关工委工作经费每年30万,乡镇关工委工作经费每年3万,社区村社关工委工作经费3千,除此外每年项目经费还有30万左右。

文学华在工作中主动争取加强领导。凡关工委重要的工作,他都要主动向分管领导、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凡关工委的各项工作动态,他都要向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成员单位通报。丹棱关工委的主动作为、取得的系列成绩引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县委常委会每年都要专题听取县关工委工作汇报,专题研究部署全县关工委工作;县关工委每年的工作要点,均由县委办与县政府办联合下发。

为建成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文学华多方奔走。为了落实地盘,他积极协调,把地址落实在原唐河中学的老校区;为做好建设前的策划规划准备,带领团队四处考察学习,力求方案臻至完善;为建立长效机制,多次与教育部门沟通,组建完善基地管理模式;为了动员各成员单位全员参与,数次召开关工委成员单位会议,并上门与各成员单位一把手沟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县委、县政府终于将这一项目列入了重点实施项目,建成了功能齐全、配套完备、1万余平方米的丹棱县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并被省关工委命名为为“四川省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2021年以来,文学华在全县中小学中,以“传承端淑文脉、弘扬‘为学’精神”为主题,创新开展大型活动。他整合社会资源,请市县作协的作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培训,全县青少年先后有数千人参与,有200多篇征文被收集出版,有多篇佳作在省市级主流媒体发表。该活动眉山日报头条报道推广,各新媒体争相报道。为加强青少年劳动实践教育,文学华首先在仁美镇小学抓劳动教育,并建成8亩大的“美耕园”劳动实践基地。通过示范,推动了全县各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和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了帮助困难学生,文学华带领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走村串户,深入困难学生家庭走访调查,了解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对特别困难学生实行直接精准对口帮扶,该项工作9年不间断,活动被人民日报宣传报道推广。从2017年开始,文学华在丹棱中小学校中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在丹棱建立起了“一中心,两站点,全覆盖”丹棱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此市关工委、市教体局在丹棱召开现场会全市推广。近十年来,文学华根据丹棱的具体情况,除常规化的夏令营以外,一直在全县分片区、轮流组织各学校青少年开展主题冬令营活动,有水资源节约主题,有爱家乡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有彭端淑的家风家训冬令营等等,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多少年来,文学华一直身先士卒,关心困难青少年。对丹棱中学特困生王某宇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资助,直至大学毕业,又保送至西南交大读研究生。近十年来,文学华直接帮扶的特困学生就有30余人。

 

18、唐顺德,男,汉族,68岁,中共党员,资阳市乐至县关工委执行主任,从事关工委工作5年。

推报单位:资阳市关工委

唐顺德,2019年本可在家颐养天年的他,为关爱下一代,毅然接过县关工委执行主任的担子,带着对党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牵挂,全身心地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

一、弘扬元帅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为了理清思路,迅速开展工作,唐顺德把工作重点放在“组织建设、活动开展、关爱帮扶”上。在他的带领下,乐至县关工委通过下基层调研、协调、督促,全县21个乡镇(街道)相继调整充实了关工委领导班子,加强了班子的力量,有效地推动了基层关工委工作的开展。

工作班子建立起来后,唐顺德清楚要做好青少年工作,就得搞好思想教育。结合乐至县实际,唐顺德组织成立“弘扬元帅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宣讲团,邀请专业人士谱写歌曲,编撰印制1.6万册《陈毅元帅宣讲资料》,在全县各中心学校开展宣讲及赠书活动。近5年时间里,宣讲团成员在县域内各中小学校开展60余场宣讲,6万余人次听讲。

组织在学校培养“不走的宣讲员”,鼓励学生在本校讲红色文化、讲传统文化、讲陈毅故事。2020年,唐顺德组织关工委开展了全县中小学生“弘扬元帅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演讲比赛。2021年,在陈毅元帅诞辰120周年之际,将演讲比赛的33篇决赛文稿,以《陈毅事迹宣讲资料——中小学学生演讲专辑》为名,印制6000册内部刊物,赠送给全县部分中小学校。2022年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系列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关注党的二十大,永远跟党走,争做时代新人。在唐顺德看来,青少年通过撰稿、演讲,了解了党的历史,真切认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高尚品质,孩子们将这些革命家视为楷模,这种精神才能薪火相传。

唐顺德还带领关工委组织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征文”、法制教育进校园、家校共育、乐教家和等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培育德才兼备,重视实践教育

上任5年以来,唐顺德一直重视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他根据学生年龄及各中小学具体情况,按季节特点和多数学生的选择制定活动方案,开展现代农业劳动、畜牧养殖技能、生活技能、专项特色产品的动手操作、传承红色文化等五大类别活动。先后组织50余批学生到各个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受益青少年2万余人次,增强了广大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活动基地,孩子们上午参观桑蚕博物馆,老师为他们讲解农业知识。到了中午11点,则每10人一组分班进行栽种活动;栽种结束后的劳技课上,老师又教上了孩子们做馒头;劳动完成了,大家又坐在一起表演节目……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乐至县的孩子们每学期都会参加一次。每次实践活动大至安全保障预案,小到每餐食谱,唐顺德都亲自过问,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每次活动也从未缺席,他总是说:“孩子们的安全是大事情,我要盯着他们一个个开开心心地搞活动,平平安安地回家才放心!”

三、以及人之幼,关爱落到实处

唐顺德积极寻求资金支持,任职期间各方募集资金71.85万元,为乐至县关工委开展关爱青少年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资金保障。以关爱厨房项目为载体,募集资金18万元,改造三星吴仲良中学、高寺镇中心小学、大佛镇初级中学、中天九义校4所关爱厨房;通过“金秋助学”、“暖冬慰问”、临时救助等活动载体,解决近2000名困青少年的急难问题。

在众多受助青少年当中,宝林镇的一对孤儿始终牵动着唐顺德的心。2019年,那时的小芒和小旺就读于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父母相继因病去世,剩下他俩相依为命。在得知姐弟俩的情况后,唐顺德专门抽出时间到宝林镇新建板栗村走访。

为了能让他们专心读书,不为生活费发愁,唐顺德协调学校和民政部门,向爱心人士募集资金定向资助,直至他们高中毕业,最大限度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三年后,小芒和小旺顺利毕业并踏入大学校门。

 

19、吴天明,男,羌族,74岁,中共党员,阿坝州茂县 “五老”志愿者,从事关工委工作8年。

推报单位:阿坝州关工委

面向九鼎圣山,头枕蓝天白云,随着声声悠扬的羌笛,位于阿坝州茂县凤仪镇的中国古羌城城门缓缓打开,羌红被高举着从城内缓缓而下,羌族百姓跳起欢快的舞蹈,古时羌族开城仪式再现,使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零距离感受到了羌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一盛景的呈现,凝聚了不少将羌文化发扬光大的人的心血,这其中也有老同志吴天明的一份力量。吴天明老人生于1949年,中共党员,于2009年退休,2013年任中国古羌城公司担任羌文化顾问,先后参加了古羌城的官寨土司文化、释比文化、围合工程规划设计等工作。不仅为县城风貌、城市地名、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建言献策,还为茂县地方文化、地情资料的咨询提供相关信息。2015年,吴天明老人开始参与关工委工作,老人一直充分发挥其地方志战线老兵和本土历史文化专家的作用,参与挖掘、整理、保护、传承羌文化的工作,参与协助拍摄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第522集四川卷茂县篇、阿坝州口述历史片《一路果香》《茂州史话》《羌族自治县记忆》等,大力宣传茂县和羌文化,为下一代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为羌文化及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助力德育青少年开拓了新形式,为我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吴天明老人也是阿坝州知名的羌族画家之一。他退休后笔耕不辍,创作了《羌山百美图》《茂州古城图》等一系列具有强烈乡土特点的画作,通过艺术作品讲述羌族文化历史、红军战斗故事、新时代发展成就。2021年6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到来之际,吴天明老人受邀前往河西小学,与近200名学生在操场上共绘巨型画作《羌山儿女绣党旗》,原画作由吴天明老人所绘,融羌族非遗文化与红色元素为一体,展现了羌山儿女永向党的主题。吴天明老人还为在场的青少年讲解了这幅画作背后的故事以及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为大家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教育。2021年11月,吴天明创作完成总长120余米羌文化史诗组画《羌歌大赞》并公开展出。该组画作品包括长卷3幅、短作品5幅。以羌族历史为脉络,以羌族民间故事为题材,以地方民风民俗文化为元素,采用传统工笔重彩绘画方式,充分反映了羌族非遗历史文化。

2022年初,吴天明老人受茂县关工委的委托,在县文化部门的支持下,以自己的书画创作室和县非遗中心为平台,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吴爷爷工作室”,利用自己在文史、传统文化方面的专长,以自己的画作为载体,为青少年进行德育宣讲。他整理出诸如《红军长征在茂县》、《解放茂县的故事》、《画说古羌民间故事》等十余篇有关羌族历史、革命历史、传统艺术题材的宣讲课件,以菜单式的方式供老师和同学们选择。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为16批次共5000余名青少年进行宣讲。他围绕立德树人,采用文史艺共融、参与互动的宣讲形式,贴合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以平实的语言讲述共产党故事、新中国故事、茂县故事以及羌民族传统故事,使青少年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吴爷爷工作室”的创立,不仅让青少年了解并发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为茂县经济的发展开拓了新途径。我县将其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整合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精心策划推出了青少年研学旅游产品,将民族文化、非遗文化、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寓教于乐,并取得成果。“吴爷爷工作室”将羌族民族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同关心下一代工作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并把茂县研学旅游打造成为市场和家庭双认可的“教育+旅行”产品,拓宽了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路径,更好服务社会经济,让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发挥社会效益与服务经济方面实现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20、费安品,男,汉,71岁,中共党员,甘孜州康定市关工委“五老”志愿者,从事关工委工作8年。

推报单位:甘孜州关工委

多年来,费安品始终用忠诚诠释初心,用敬业成就梦想。他一方面把精力用在教育教学,传播红色文化上,另一方面致力于捐资助学、帮扶困境青少年,先后被评为四川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康定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

一、捐资助学,书写人间大爱

2023年春节,费安品曾经资助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的3名贫困学子,千里迢迢赶到他家一起过年,感恩他给予的照顾,回报他给予的恩情。

退休后的费安品在校园里发起了“1+1”助学扶贫行动。他以身作责、率先作为,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资助了3名小学3年级的贫困学生,帮助缴纳书本费、午餐费等,累计资助金额达5.3万元。他还会经常到3名学生的家里,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受到他的影响,他儿子也参加到资助学生的行列,并向身边的同事、朋友进行了广泛倡议。在他们的倡议下,筹集到爱心人士捐资的13万元,为瓦斯小学建立了运动场和图书馆;10位爱心人士经康定市教育体育局同意,在姑咱镇瓦斯小学、康定市第三中学认领了12名学生,开展“1+1”助学扶贫行动,目前有11位受资助的学生已考进了大学。

2022年9月费安品同志参加“康定市2022年浙江萧山-甘孜康定交流交往交融活动”,将结对帮扶、爱心传递助学活动进行了宣传,得到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的热烈响应。在他的联系协调下,5位爱心人士与瓦斯小学6名品学兼优的家庭困难学生进行结对帮扶。他还联系到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萧山一元公益,资助藏区特殊困难青少年儿童48名,每年1000元/人,直至大学毕业。

二、发挥余热,当好联系桥梁

费安品也是甘孜州关工委“五老”宣讲员成员,他坚持需求导向,深入了解青少年所思所想所盼,打造了一批教育性、故事性、趣味性兼具,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宣讲课题。他经常深入学校、深入到青少年中间,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生活和学习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结合自己所学,创新了自己对青少年的特殊联络法。反复修改宣讲课题库,采取图文结合等方式,不断增强自己宣传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每学年新生入学,他都会为学生们讲述康定市空中天险纪念碑的故事,并结合历史上在康巴地区口口相传的唐朝“文成公主进藏”和非物资文化遗产“茶马古道”,制作出了汉藏民族交流交往铸就团结的精品课程。这些案例抓住了青少年的兴趣点,拉近了他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康定市折东片区的中小学生们都认识这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费爷爷”。

三、主动作为,传播红色文化

费安品立足涉藏地区工作实际,充分挖掘“五老”作为党史亲历者,发展见证者的独特优势,义务组织了12名同志在瓦斯小学,孔玉小学,姑咱片区寄宿制学校,金汤片区寄宿制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校园、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进校园活动,广泛向青少年宣传党的故事、革命者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康定故事,讲出红色故事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青少年将个人理想,家庭幸福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让爱国主义家国情怀在各族青少年中牢牢扎根。

这些年来他组织宣讲员们大力开展红色文化宣讲、爱国主义教育宣讲、抗震救灾知识宣讲等各类宣讲活动,与各地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穿插与时俱进的PPT制作宣传课件,精心设计宣讲的重点和着重细节描述,开展各类宣讲活动32场次,参加活动的师生人数超过18000人次。

四、不辞辛劳,争做优秀管家

对于青少年,他尤为关注网吧问题,通过走访动员,组建起了一支42人的“五老”义务网管队伍,开展网吧监管活动100余次。他还组织开展了“大手拉小手”活动慰问孤儿12人,残疾学生13人,送学助学3人。通过赠送学习用类生活用品,并且给他们讲课,讲张海迪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故事,鼓励他们坚持学习,战胜病魔,不断进步。

正是这样一位好老师,在退居幕后依然倾情倾力倾心,发挥余热,燃烧能量,用一名党员干部无私的情怀履行着他的诺言,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余热,也奉献着自己的关爱。

 

21、邱 华,男,彝族,64岁,中共党员,凉山州甘洛县关工委“五老”志愿者,从事关工委工作5年。

推报单位:凉山州关工委

邱华,中共党员,原凉山州甘洛县科技局局长兼科协主席,2011年6月至今在甘洛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2019年退休后担任甘洛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长期以来,他用满腔的热情和坚强的毅力在甘洛这片沃土上忙碌奔波、辛勤耕耘,用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以及“退休不褪色”的奉献精神,诠释着他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执着与付出。

关心关爱下一代,做困境儿童“守护者”。邱华是参与到甘洛县关心下一代工作时间最长的人,工作业绩尤为突出的人。他深知大山里的孩子想要摆脱困境,拥有美好的未来,上学读书无疑是最有效的一条捷径。为了筹集资金,他不远千里带着6名困境学生坐着“慢火车”踏上了求助爱心资金的旅程,最终获得了企业家们11万元的爱心资助;在他的联系协调下,爱心人士每年为甘洛困境青少年注入帮扶资金50余万,推动300余名爱心人士与甘洛595名困境学生结成“一对一”“一对多”的“物质+精神”帮扶关系,至此便开始了长达10年爱心资助的“接力赛”。多年来,在邱华努力下,甘洛织起了一张连接着成都、上海、北京、湖北等地的“爱心大网”。中华志愿者协会四川树元支队子赫爱心团队、成都慈云助学团队等爱心人士及企业,先后为甘洛捐赠校服2100余套,“一元故事小音箱”、智能饮水设备等助学物资1200余台,学习用品3000余套、体育用品1000余套……累计资助困境学生670余名,发放助学金300余万元。多年来,在他的辛勤耕耘下,甘洛困境家庭走出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截至目前困境家庭学子考上大中专学校的有200余名,帮助就业100余名。

点燃彝区科技梦,做科技扶贫“传播者”。邱华坚信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他东奔西跑积极协调州级相关单位,多方筹措科技馆建设资金20余万元,打造了甘洛县第一个科技馆。科技馆以服务青少年为重点,采取“周末+科技主题活动”的方式,每年为甘洛青少年提供实践学习、科技知识讲座、科技产品展示等20余场次,截至目前到科技馆参观实践的青少年已达9000余人次。

多措并举保成果,做乡村振兴“助力者”。为提高彝区下一代青年农业技能,邱华积极对接省、州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邀请老科技专家到甘洛县开展彝区青年职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为全县200余名彝族青年开展农业科技方面培训3次,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农业科技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文明新风好习惯,做移风易俗“倡导者”。甘洛素有“彝地之首·甲古甘洛”之称,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在邱华等人倡导下,以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倡导文明新风气的社会团体——甘洛县彝学会孕育而生。邱华担任彝学会副会长兼川大驻甘洛彝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他组织彝学会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到甘洛县《毕摩知识读本》《甘洛本土民歌集》撰写中,并经常组织彝学会“移风易俗”工作队深入中小学校开展“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主题宣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习惯,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受教育青少年8000余人次。

为提升汉族干部和彝族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他主动协调彝语文学者20余名,开办彝语文培训班25期,累计覆盖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乡村两级干部等群体400余人。他四处募集资金50万元打造彝学会彝族文化展厅和田坝煖带密非遗文化展馆,累计参观的青少年和群众达上万人次。

邱华亲自编撰彝汉双语“移风易俗三字经”,通过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传唱,在千家万户中起到了较好的引导效应,为引导广大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他顺应时代发展,克服自身短板,努力学习运用腾讯QQ、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推送了大量的彝族人文历史、移风易俗、科普知识等内容,累计上传各类文化图片、视频3.5万余个,浏览、点赞56万人次,《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今日头条等媒体刊用彝族旅游文化相关内容40余条。

 

22、李尚志,男,汉族,76岁,中共党员,省关工委“五老”宣讲团副团长、省人大常委会关工委执行主任,从事关工委工作14年。

推报单位:省人大常委会关工委

李尚志2009年退休后参加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现任省关工委“五老”宣讲团副团长,省人大常委会关工委执行主任。长期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始终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退休后的最重要事情,甘当青少年的“引路人”和“知心人”。

李尚志同志政治思想坚定,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能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廉洁奉公,不忘初心,努力工作。

在担任省关工委副主任期间,在省关工委领导下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牵头和参与起草相关文件和领导讲话,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20余篇,积极牵头编撰理论文集两集,关心下一代工作法律法规汇编,会议文件汇编,学习宣讲资料,《新时代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等。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修订中征求意见工作,撰写的调研报告,通过省人大相关专委会,省决咨委积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反映,其中不少好的建议在《两法》修订中得到采纳。积极在全省组织了第二、三、四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在全省各地形成了“警校共育”、模拟法庭、法治走廊、法治公园等好品牌。2017年被中国关工委、司法部、中央综治办评为第三届全国“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个人。

从2013年起,积极参与省关工委宣讲工作,向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法治宣传教育,每年平均向大学生、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宣讲20余场,十年来累计宣讲280余场。作为“五老”宣讲团副团长,积极配合做好全面提升新时代关工委“五老”宣讲团建设水平的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制度机制,努力强化保障。紧扣“谁来讲”,让队伍强起来;聚焦“讲什么”,让内容活起来;着眼“怎样讲”,让形式新起来。全省“五老”宣讲团工作充满生机,更加活跃开展。

积极主动为青少年办实事,为他们排忧解难。同省人大离退休老同志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一起先后为仁寿县识经镇白凤学校修建了300多平米的食堂,购置了不锈钢餐椅、部分电脑器材、文体用品、衣物、鞋子、书籍等。连续3年帮扶15名留守儿童,一对一发放助学金,给予心理、生活等多方面的关怀,其中12人考上高中(职高)、7人考上了大学。经过几年的努力,使一所贫困的山区小学成为全县示范学校。今年开始还对乐山市沐川县火谷明德小学12名彝汉留守儿童进行为期3年“一对一”帮扶。先后在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沐川县、眉山东坡区、阿坝州黑水县、泸州市叙永县、宜宾市翠屏区、巴中市平昌县等中小学捐赠了书籍、文体器材、衣物用具等。十余年来,李尚志同志先后捐资助学、捐救灾款、扶贫助困、购买书籍、器材等10万余元,积极主动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关心、关爱青少年,扶弱助困、捐资助学300余万元。

李尚志同志作为退休支部书记,工作认真负责,团结支部一班人,按照机关党委和老干处工作安排、围绕标准大胆管理、对犯错误的党员同志作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帮助。大力推进退休干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学习活动开展好,持续深化“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活动,组织引导党支部党员开展“我为城乡基层治理出份力”等活动。老同志作用发挥好,先后与社区配合在老旧小区改造、疫情防控、基层治理、老小区增设电梯和创建文明和谐小区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3、姚荣东,男,汉族,70岁,中共党员,西南科技大学关工委“五老”志愿者,从事关工委工作10年。

推报单位:教育厅关工委

姚荣东同志是西南科技大学教授,退休后任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曾荣获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授予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四川省高校优秀政工干部等荣誉称号。

一、十年谆谆教诲,启迪青年坚定理想信念

自2013年退休以来,姚荣东就成为学校关工委理想信念宣讲组的核心成员。10年来他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学习校情校史,砥砺奋斗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修养与提高”等为题,先后为青少年学子、青年教师、团学干部、学生党员等报告80余场,直接受众近两万人。他组织校关工委宣讲组老专家在新生中做宣讲报告275场,受众11万人次。

二、践行初心使命,把育人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姚荣东坚持参加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倡导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传、帮、带”,在传授教学方法、技巧的同时,特别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他连续9年为学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做师德师风报告。他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听青年教师的思政课,累计达351人次,课后与青年教师互动,反馈交流意见。针对部分青年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的现象和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他为学院全体教师上了“怎样讲好一堂思政课”的交流讲座,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谈做法、谈感想,反响热烈。他参与指导的青年教师多人在国家级、省级教学大赛中获奖。

他坚持利用“忘年交”开展育人工作。他的“忘年交”有大学生、研究生,有青年教师、年轻干部,还有后勤服务部门的员工。“忘年交”之一,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张某,在疫情期间因违反学校疫情防控纪律受到处理,一时思想包袱很重,寝食难安。姚荣东知道后多次同这位同学交流、开导,使其走出了阴影,毕业后被保送到华南师范大学读研究生;“忘年交”之二,信息工程学院2016级学生蒋某,父母早逝从小跟奶奶长大,生活比较困难。姚荣东教授得知这一情况,每年资助1000元帮助他完成学业,并经常和他沟通交流,鼓励他勤奋学习。

他领衔“银发工程名师工作室”,将关工委工作融入学校“三全育人”大思政主渠道。2020年11月,西南科大评选出首批6个“思政名师工作室”,学校关工委“银发工程名师工作室”独得一席,体现了学校党委对关工委工作的高度认可和信赖。作为该工作室的负责人,姚荣东组织关工委“五老”,以关心青年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健康成长为主线,持续开展特色关爱活动。近七年来,他对大学生发展新党员入党谈话达101人。

三、肩负重担,带领团队建设硕果累累

姚荣东教授从校领导岗位退下来担任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深知肩上担子的重量,既是领导者,又是排头兵。他抓关工委制度建设,先后两次修订《西南科技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后形成学校关工委工作规程;完善了校关工委各项工作制度;目前正在推进出台学校党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二级关工委相关工作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校院两级关工委工作。抓关工委组织建设,结合学校和学院具体情况,对校关工委六个工作组和十七个二级关工委及时进行调整和充实,亲自做工作动员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使队伍得到加强,工作活力进一步增加。抓二级关工委建设,2014年启动了开展“六好”二级关工委建设活动,全校17个二级关工委,已有16个命名为“六好”。2018年起实行“六好”建设动态管理,对获得“六好”的单位实行3年回头看,进行复查验收,以推动二级关工委常态化建设。 抓关工委品牌建设,在二级学院开展了“一院一品牌”建设活动。2019年以来,他广泛动员、积极组织二级关工委参加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获最佳征文奖3篇,优秀征文奖1篇。四年来,直接参与活动的学生540多人,受益的青年学生和教师累计近2万人。抓关工委课题研究,近10年来,关工委先后进行了五轮专项课题研究,共立项67个,学校资助研究经费30余万元,一批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并推动学校关工委工作发展。在教育部关工委最近4轮专项课题申报中,学校关工委每轮申报的课题都获批立项,并按期完成研究工作。

 

24、丛 兰,女,汉 族,60岁,中共党员,宜宾监狱“五老志愿者”,从事关工委工作6年。

推报单位:司法厅关工委

丛兰, 2017年8月退休,2022年被省关工委、司法厅评为“四川省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工作者”。

她是普法教育的践行者。“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作为一名普法志愿者,她怀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无比热爱,长期参加有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项目,开展助学、助困、助孤、助残、助业和青少年科技文化等公益活动。

她是普法教育的宣讲者。与法同行,护“未”成长。多年来,丛兰一直致力于关爱帮扶青少年、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工作。她积极参加“未成年人保护法”宣讲活动,参与“合力保护·关爱成长”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政策示范宣讲活动,先后到宜宾三江新区、叙州区、屏山县12个区县开展宣讲。在整个活动中,她不畏酷暑严寒,长途跋涉,遇到公路塌方,也要步行前往宣讲,共参与宣讲67场次,近5000人次参与,受益人数达上万人次,丛兰同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灵活的案例以及有趣的游戏互动,让青少年朋友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帮助基层儿童工作者更好地掌握履职尽责的技巧和方法。2020年4月当选为宜宾市酒都义工联合会理事,负责青少年关爱和法治宣传工作。

她是迷途少年的引路人。在2021年下乡参加“未成年普法”教育宣讲时,偶然间听闻当地一位妇女主任讲到一位十二岁的留守儿童经历:该留守女孩父母离异,父亲在监狱服刑,母亲出走,长期同爷爷奶奶生活,因家庭环境变故,变得十分自卑和敏感。丛兰主动找到这个小女孩,在生活中给予关心和鼓励,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支助,让女孩感到了社会的温暖,心中慢慢地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2023年4月4日,丛兰得知宜宾市民政局收容所收留了一位贵州籍的女孩,因该女孩情绪十分激动,有极端行为倾向,需要一个有丰富心理疏导经验的女同志前去进行教育开导,她立即抛下手中事务,前往收容所与小女孩谈心,通过4个多小时耐心疏导,让小女孩重新树立生活信心。

她是投身公益的热心人。丛兰是一位热心公益人士,在岗期间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义工和志愿者活动,退休后更是一刻也闲不下来。她熟悉社会福利院每一个孤寡老人和宜宾市爱心耷儿语训学校的一草一木,她组织酒都义工志愿者为孤寡老人过生日、表演文艺节目,还教他们唱歌跳舞,孤寡老人们总是期待她的到来,亲切称呼她为“兰妹子”。

为了方便和听力障碍儿童交流,她专门学习了手语,先后组织了100余次“关爱听力障碍儿童”活动,带上许多小礼物,和孩子们一起包炒手、做游戏,为他们送去春天般的温暖,填补了他们心中亲情的空缺。

她组织参加“关爱留守儿童”冬日暖阳活动,多次到村镇与留守儿童欢度“六一” 国际儿童节,带去节日的礼物,组织他们参加游园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过上一个快乐难忘的儿童节。她还参与组织小朋友们参加“播种绿色 共享蓝天 助力乡村振兴“全民植树活动”;每年的3月5日参与学校的“学雷锋”活动,组织小朋友们参加长江边捡垃圾,保护母亲河等活动。

多年来,丛兰同志和义工团队陆续救助了因家中火灾跳楼受伤的小杨宇、患免疫系统疾病的燕霞、患淋巴肿瘤的郑晰桐、家中火灾烧伤的两岁儿童胡胤以及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唐小晴、刘宏才、周远会、宋宇翔等14位青少年。这些被救助过的孩子长大后也成为了义工,加入到了酒都义工的大爱组织。

在宜宾“9.3”疫情期间,丛兰同志主动参与了小区志愿者,服务时间达135小时。由于她表现优异,被宜宾酒都义工联合会评为“最美逆行者”,被宜宾市叙州区南岸龙湾社区评为“优秀志愿者”。迄今为止,酒都义工共组织公益活动450余场次,团队累计义务服务时间4.8万余小时。丛兰个人义务服务时间达3000余小时,在一场场救灾解难中,丛兰总是身先垂范。她的艰辛付出彰显了新时代“五老”精神的内涵,展现了广大“五老”全心全意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服务的爱国情怀,展现了新时代“五老”队伍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25、张祖芸,女,汉 族,67岁,中共党员,省卫生健康委关工委执行主任,从事关工委工作6年。

推报单位:省卫生健康委关工委

张祖芸,自2017年起担任省卫生健康委关工委执行主任。她热爱关心下一代事业,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竭诚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积极发挥关工委执行主任的作用,省卫生健康委关工委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是自觉认真学习,始终坚守理想信念。张祖芸同志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带领省卫生健康委关工委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持续加强关工委政治建设,推动关工委工作纳入省卫健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年初做好工作计划,定期调度。不断完善调整关工委组织建设,促进委内各处室、各单位积极发挥协同推进合力。加强工作调研,经常深入医院、基层,深入病患家长儿童身边,主动与各级领导、专家座谈,探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问题。

二是立足行业优势,着力助推公益救助行动。充分发挥卫生健康系统老干部、老专家和行业资源优势,服务脱贫攻坚大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组织了系列“爱心助残助医”、“卫生进校园”活动。2018年3月,组织开展“微笑天使甘孜行”,对收集到的65个贫困家庭14周岁以下的唇腭裂儿童在华西口腔医院做了手术,并协调州医保局为患儿争取了单病种医疗救助定额付费。2022年10月,争取到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浙江)“唇腭裂公益项目”专项支持,组织华西口腔医院,共同在凉山州、阿坝州全域实施唇腭裂患儿公益救助行动。为了更大范围实施唇腭裂患儿救行动,提高党委、政府重视力度,她不顾自己身体诸多不适,多次前往,发动基层组织力量开展唇腭裂患儿的摸底调查、申报、筛选工作,确保全域筛查零遗漏。救助行动实施期间,她多次带队到唇腭裂外科检查救助行动实施情况,看望患儿,慰问患儿家属。截止目前,已有114名患儿接受手术治疗并痊愈。    三是关注社会热点,着力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她多次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先后到成都、自贡、资阳、凉山等市(州)的医院、学校调研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推进情况。为进一步发挥卫生行业老专家、志愿者专业化服务作用,结合调研分析研判,大胆创新提出成立四川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中心的建议,关爱中心以“1中心+6关爱基地+2科普基地+志愿服务队”为依托,通过整合力量、搭建平台,邀请更多的人参与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工作中来,为共同促进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创新思路,探索教育扶贫新模式。带领直属事业单位开展教育帮扶活动,分别开展了以省人民医院关工委组织的“共享书香 情系大山”为主题的爱心捐书活动,为通江县檬坝小学的孩子们募集捐赠图书。组织省肿瘤医院关工委对口帮扶的普格县采洛洛博村遴选 了8 名中小学生到医院开展义工服务,感受成都大城市的美好生活,开阔大山孩子们的视野。组织省第二中医院关工委“大篷车到校”前往凉山州甘洛县、越西县、甘孜州九龙县等地 9 所乡村小学,开展“走出大山看世界”公益游活动,通过研学的方式,让大山里的孩子打开视野,汲取到更多的知识。

四是搭建平台,打造关爱品牌。通过协调省残联、省医保局等单位,组织华西医院、华西口腔医院、省人民医院、省精神卫生中心等医院专家先后多次到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巴中市、彭州市、资阳市等地开展残障儿童、儿童心理健康、儿童视力等专项调研,了解未成年人对卫生知识的需求,了解基层对残障儿童、心理健康等方面帮扶指导情况。立足行业特点优势,积极开展“关爱残障儿童•助推健康扶贫”工程。与彭州市关工委联合开展“卫生走进中小学,中小学走进卫生,关爱健康下一代”活动,成效显著,在卫生健康系统内广泛推广。协调组织华西医院、华西口腔医院、省人民医院成立了卫健委关工委近视防控专家组,深入基层开展专家查房、培训指导、家长课堂、送知识下乡等活动。与省教育厅、省关工委等部门联合在凉山州西昌市开展《预防近视·爱眼护眼—珍爱光明凉山行》走进彝区活动,让全省青少年、儿童近视眼诊疗、近视眼防控知识宣传活动常态化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