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江县关工委始终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市关工委工作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全县广大五老政治、经验、威望优势,聚焦“固本强基、立德树人、助弱帮困”三大工程,主动作为,苦干实干,奉献余热,推动全县关心下一代事业不断创优提质。
聚焦“4个围绕”,念好“建”字诀,抓基层强队伍,提升工作能力
围绕有人员办事,抓组织建设。聚焦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改革,全县32个乡镇(街道)、91所中小学校和309个行政村、105个社区均成立了关工委组织,选准配优了各级关工组织领导班子人员。认真落实“哪里有党组织、有老同志和青少年,哪里就要建立关工委组织”的要求,推动亿联等企业建立好、完善好关工委组织体系。聚焦“三有”“五个融入”、制度建设、特色亮点打造和村级组织建设等内容,提升了基层单位、学校、企业关工委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围绕有能力统筹,抓业务提升。明确党委(组)抓关工委工作主体责任,落实党委书记具体负责关工委工作。聚焦关工委提能增效,坚持每年举办全县关工委业务培训班,各乡镇(街道)、成员单位关工委主任、执行主任、办公室主任接受了集中“充电”,不断推动全县关心下一代事业持续向好发展。指导抓好“六好”创建、基层班子队伍和制度建设,打造了大河镇、公山镇等乡镇示范点。围绕有组织领导,抓后勤保障。建立完善严格考核、工作联动、联席会议等制度。逗硬落实县关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划片联系乡镇(街道)、学校、困境儿童机制。强化经费保障,将乡镇(街道)、村(社区)关工委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基层关工委建设,解决了关工委老同志下基层参加活动、调查研究、走访慰问的交通费、误餐费等问题,落实了县关工委领导班子成员的经济待遇。始终抓好对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五老骨干和先进典型的走访慰问,激发了五老队伍活力。围绕有责任担当,抓疫情防控。2020年疫情期间,1500余名“五老”志愿者加入疫情防控临时党组织,结对联系困境儿童或留守儿童1300余人,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宣传防疫知识5000余人次,发动社会捐资资助困境儿童120余人。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60余名五老志愿者背上消毒液,到学校、社区等青少年活动场所开展消毒灭菌工作150余次,彰显了老同志心系疫情践初心、夕阳余晖别样红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强化“4个抓好”,念好“联”字诀,凝聚工作合力,培育时代新人
抓好红色教育。建立教育、团县委、县关工委联动机制,以中小学校为载体,建立元顶茶乡、光雾山地质博物馆等研学旅行基地,每年组织青少年开展“经典诵读”“重走红军路”“清明祭英烈”等研学旅行活动。扎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前往原国家主席李先念曾经养伤的地方瞻仰,缅怀革命先烈,聆听英雄故事,学唱《巴山游击队》红歌。长赤镇龙池学校经全国红办批准被列入中国工农红军四川南江龙池苏维埃列宁红军小学,成为全市第四所红军小学。光雾山红军小学被评为四川省最美乡村小学。抓好素质提升。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县教科体局关工委组织各中小学关工小组编写《素质教育读本》《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等校本教材,认真上好《道德与法治》等思政课程,把学生“三观”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活动之中。聚焦探索育人新模式、拓展育人新载体,开展“党史国史我知道”知识竞赛,举办“童心向党”书画比赛、“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讲红军故事等活动,赶场镇等一些乡镇(街道)的五老文艺团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文艺创作和演出,引导青少年感悟中华文化,增强家国情怀。抓好兴趣培养。建立社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辅导站30个、童伴之家120个、爱心之家8个,发挥五老特长优势,开设校园摄影、射击、太极、科学实践等活动项目87个,丰富了广大青少年课余生活,培养了兴趣特长。五老志愿指导桥亭镇九义校拍摄制作的校园微电影《爷爷的梦》荣获“春蚕奖”提名奖。实验中学学生蒙欣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栏目活动。组建中职学生、五老志愿者服务队,免费开展家电维修和养殖技术指导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为民情怀。抓好法治教育。联合县公安局、县政法委等13个部门制定下发了《南江县预防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五老宣讲团、“心语姐姐”检察官团队和“检•青春”志愿者团队,定期深入城区中小学、乡镇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学法、守法、用法。聚焦关爱帮扶帮教“失足”青少年,县检察院建立了全市首个未成年人被害人“一站式”保护中心。举办家长学校91所,“定期+不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引导家长扛牢家庭教育责任。
做好“4个方面”,念好“帮”字诀,坚持用情实扶,办实事做好事
全面联系“贴着帮”。逗硬落实关工组织“三级三联系”制度,县关工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1至2个贫困乡镇、1所学校和至少2名贫困家庭儿童或“五失青少年”;乡镇(街道)关工委成员联系1个贫困村关工小组、1个留守儿童家庭和至少1名困境儿童或“五失青少年”;村关工小组至少联系1名贫困家庭儿童或“五失青少年”,确保关爱帮扶全覆盖。1500余名五老志愿者结对帮扶790余名困境儿童,帮助120余名监护责任不落实的困境儿童落实了“监护人”。分类施策“精准帮”。建立档案管理机制,定期摸排留守儿童情况,实行“一乡镇一档、一村一册、一人一卡”管理,分类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动态管理、实时更新。逗硬落实学龄前困境儿童入园、残疾青少年入学帮教措施,帮助困境儿童实现上学梦和就业梦。县残联、县关工委、县民政局等部门协同合力,帮助患有听力障碍的18岁刘某争取爱心资助2.5万元安装了助听器。集州街道创新推动基层治理与关工委工作深度融合,建立社区组织孵化中心,组建“妇女儿童”之家,落实2名“童伴妈妈”专职为社区儿童提供服务。拓展阵地“延伸帮”。积极探索基层关工委工作新模式,全方位搭建“关爱平台”,巩固提升102个“童伴计划”项目村关爱实效,让8000余名留守儿童和孤残儿童感受到“阳光雨露”的温暖。建立“公山教育”基金会、长赤镇“山茶花”基金会,持续抓好“五助一帮”“金秋助学”“福彩助学”等关爱服务品牌,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赠资金和物质,帮助困境儿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助力帮贫济困。聚集“双带”力量“合力帮”。坚持扶贫同扶智相结合,大力培育讲政治、有理想、懂技术、会经营,对农村青年示范作用大、带动效果好的农村致富带头青年人才。建立健全“双带”青年帮扶联系制度,通过培养“双带”青年人才,发动“双带”青年力量,实现每年至少帮助100名困境青少年解决实际困难的目标,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培养的“双带”青年人才蒋超群被中国关工委表彰为“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邓小莉等3人被市关工委授予“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农村青年人才”荣誉称号。
来源:南江县关工委办公室唐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