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达州市关工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夯实法治关爱保护青少年具体举措,推动新时代青少年法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多方同向发力,构建关爱格局
党政高度重视。达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市委、市政府印发《达州市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规范性文件,把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明确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宪法宣传教育基地”“组织各类学校开展民法典主题班会、征文演讲、模拟法庭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党政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机制。
部门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各部门(单位)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市政法委、市人民检察院、市关工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五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市司法局牵头制定了《“守‘未’成长·利剑护蕾”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宣传方案》,市妇联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法宣讲进万家活动方案》,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与平安达州、法治达州、平安校园建设相融合,为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工委主动作为。各级关工委组织围绕“八五”普法要求和省市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五老”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优势作用,把青少年法治教育与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想道德教育更好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纳入“五老”宣讲重点内容,通过以案释法、宣传讲座等形式,重点加强反校园欺凌、反暴力、防性侵害、防不法侵害的法律知识宣传教育,2022年以来,共组织各类活动612场次。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关于做好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浅析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规则意识、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等高质量调研报告3篇,为有针对性开展好法治教育提供借鉴,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创新“双向机制”,织密法治网络
“线上+线下”双向普法,织密“安全网”。积极打造“线上+线下”普法“双阵地”。线上开展“互联网+庭审直播”进校园52场,将庭审直播转化为鲜活生动的“法治公开课”,并运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推送防诈禁毒、防性侵、防校园霸凌等内容2000余条。宣汉县创办《家教在线》电视栏目,通过访谈等形式,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为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提供正确的理念、方法和技能参考,截至目前已连续播出56期,受众超过100万人次。线下组建“五老”法治宣讲团8个,“五老”普法教育志愿者276名,邀请法律专家,政法等各单位领导带头,督促选派的法治副校长履职尽责,深入学校开展法律知识讲座220余场,发放禁毒宣传手册等资料逾150万册。
“理论+实训”双向赋能,筑牢“防护墙”。实施法治教育“五个一”工程,为全市所有中小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共667名、通过每月开展1次法治主题班会等推动法治理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4个、禁毒教育基地1个,通过直观、生动的法治教育平台,组织12万余名学生沉浸式感受“法”在身边。举办模拟法庭77场次,让学生从“课堂”走进“法庭”,亲身扮演审判长、被告人等角色,从“听法治课”到“体验法治”,在心中播下法治“种子”。
“教育+矫治”双向护航,照亮“成长路”。构建家校社育人新“管”网。家庭管法治践行,举办“好家风”系列活动,引导家长带头践行法治。社会管理法治监督,依托公检法司联席会议制度汇聚法治监督合力。学校管法治教育,推动法治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邀请全国全省著名教育专家卢勤、金子谦等来达举办专题讲座12场,用“接地气”的语言对同学们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一对一”答询,与同学们“面对面”互动,让青少年“零距离”感受法律的温度和力量;利用专题辅导、教育帮扶开展精准“治疗”护航“迷途少年”,2020年以来,累计矫正帮扶问题青少年266人,解除社区矫正187人,实现社区青少年矫正对象无托管、不漏管,再次犯罪率为零。
聚焦“三个关键”,提升宣传质效
头雁效应激发动能。大力挖掘和宣传先进“五老”典型事迹,在普法宣传教育和关爱工作一线涌现出了一大批对党忠诚、倾情奉献的“五老”志愿者。97岁高龄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七一勋章”“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周永开仍坚持到红军学校为孩子们讲革命英雄故事;“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获得者、宣汉县关工委法治宣讲团谯六春坚持每月到校开展2次法治宣讲。大竹二中获“四川省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称号,通川区检察院关工委郑漫、达川中学关工委杨长青分别被中国关工委表彰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和优秀辅导员。
品牌矩阵扩大影响。以市级“五助一帮”关爱品牌为统领,整合市、县关爱品牌联盟,培育出5个各具特色的关爱品牌,形成“市级有统筹引领、区县有亮点创新、基层有服务载体”的三级体系和“1+7+n”品牌矩阵。农村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六进校园”图书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家教在线”电视栏目等品牌通过精准精细化服务持续赋能,成为达州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名片”,形成“一品牌一特色、多品牌共发展”的集群效应。
组织覆盖提质增效。全市共有关工委组织3458个,通过“五好”关工委组织示范创建,在横向覆盖上用力,推动关工委组织建设向“两新”组织、园区、民办教育机构等领域延伸拓展,在纵向提质上发力,按照“五好”标准,持续优化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截至目前,基层“五好”关工委从2021年的33%提升至65%,“五老”志愿者队伍达9700余人,其中普法教育志愿者近300人。
来源:达州市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