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阿坝州理县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始终把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以检察之名,落实四项举措,守护下一代健康成长。
一、紧抓法制宣传教育,强化意识构建
一是院领导班子、未检检察官均兼任法治副校长,全县中小学全覆盖,大力开展法治进校园专项巡讲。二是在“6.26”国际禁毒日、“12.4”宪法日、开学季等特殊时段针对性地开展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不断拓宽法治教育范围,几年来开展线上法治课堂10余次,线下法治进校园30余次、组织观摩庭审活动18次,受益学生人数达3000余人次。三是依托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力量,就校园暴力、毒品犯罪等法律问题进行释法说理;以全县中小学校园广播为载体,自制“格桑梅朵一吉祥·花蕾”法治宣传典型案例音频,在校园内滚动播放。四是创新方法,采用网络“云课堂”形式开展了以“同舟共济 检护明天”主题网上检察开放日等活动,通过视频向未成年人宣传了毒品相关知识。五是在营盘小学等 5所中小学校设立“梅朵姐姐信箱”,为同学们解答法律问题,传播正能量,累计回复来信 50余封。六是打造“格桑梅朵一吉祥·花蕾”品牌,未检检察官党员先锋队切实以检察之名,为理县未成年人撑起了一片法治蓝天,为民族地区基层治理贡献了检察力量,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同,也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未成年检察品牌。
二、紧抓法制社会治理,强化保障措施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一号检察建议”,深入走访学校,了解学校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做法,向县教育局发出《检察建议书》,建议学校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定期开展隐患摸底排查,让学校切实负起保护学生的责任,形成“司法+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成保护和关爱未成年人体的工作合力。二是与县公安局、县教育局共同会签了《关于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见》,在全县所有学校新招录教职员工和教师资格申请人员在入职前和资格认定前,进行性侵违法犯罪等记录查询,严把教职员工“入职关”;通过对中小学教职员工开展在职查询 1887 人次,未发现有刑事犯罪教职员工。三是针对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向未成年人售卖香烟、校园安全等问题,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积极履职。
三、紧抓法制理念转变,强化责任担当
一是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特殊检察制度,认真贯彻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有别于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别程序规定,依法严格落实法定代理人到场或者合适成年人到场、社会调查、听取辩护人意见等法律制度。二是与成都市武侯区建立了《武侯区理县两地检察机关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异地协作机制的协议》,到武侯区人民检察院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心理、精神受到损害的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心理疏导。三是为身心受到伤害、家庭困难的5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司法救助,发放救助资金52000元,帮助其走出生活困境,传递检察温度。四是为有效解决未成年被害人因多次询问遭受“二次伤害”问题,2019 年建立“一站式”办案场所,对未成年被害人一次性开展询问、调查、心理抚慰等工作。五是通过开展亲职教育活动,对被害未成年的监护人开展亲职教育,督促其正确履行监护职责,帮助未成年子女树立法制观念,强化自我保护能力。六是实施法制共建,与县公安局签订《关于针对被性侵害未成年“一站式”取证工作的意见 (试行)》,与县多个部门签订《关于贯彻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 (试行)>的实施意见》,通力协作,共同守护祖国未来。
来源:理县检察院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