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为青少年做力所能及的事 | 推荐单位 | 晚霞杂志社 |
作 者 (主创人员) | 李雨芹 | 编 辑 | 黄晓胜 |
刊播单位 | 《晚霞》杂志 | 首发日期 | 2022年12月5日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增添正能量 | 作品字数 (时长) | 1071字 |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 本文讲述了资阳市雁江区关工委执行主任魏远英在退休后始终心系下一代的感人事迹,从“童村同在”到“关爱助学”,魏远英始终心系青少年。文章以平实的语言,从多方面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发挥余热、甘于奉献的“魏奶奶”,极富感染力,可读性强,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 ||
采编过程 | 在正式采访前,笔者先从魏远英的个人文字、图片、影像材料入手,了解受访对象的事迹,根据《晚霞》“增添正能量”栏目特点,着手编写采访方案。在此基础上,与受访对象进行多次深度交流,力求全面、深度挖掘人物事迹,并第一时间精心撰写稿件,力图多方位展现魏远英为青少年所做贡献。 | ||
社会效果 | 良好 | ||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
文/李雨芹
魏远英给孩子们讲故事
声音洪亮,待人亲切,是魏远英给笔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刚刚受表彰为第十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的她,是资阳市雁江区人们心中的“魏大姐”,也是青少年敬爱的“魏奶奶”。2022年是魏远英从事关工委工作的第十个年头,这些年,魏远英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四川省优秀老干部志愿者”称号,在她的带领下,雁江区关工委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2年,刚从雁江区政协主席岗位退居二线的魏远英便投身关工委工作。谈起从事关工委工作的缘由,魏远英说:“因为在这以前,我就分管过教育方面的工作,始终对青少年儿童有一种特殊情感。如今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能全身心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之中。”
关工委的工作并不简单,魏远英刚来时,雁江区的关工委组织机构不健全。在魏远英的努力下,雁江区基层组织实现了全覆盖,全区建立了关工委组织506个,有“五老”志愿者2144人,“六好”关工委创建合格率达到86.4%,各行业有高质量示范点56个,雁江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格局。
说起这几年花费心思最多的,魏远英提到了“童村之家”。“雁江区农村人口比重大,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失管情况很严重。在村里建立‘童村之家’,配备专业老师,无论孩子们的父母在外地打工还是在家,他们都可以去那里学习。”谈起“童村之家”,魏远英兴致满满。
项目刚开展时,很多情况在材料里不能真实地反映,对每一个即将建立的“童村之家”,魏远英都要去考察至少两到三次,最多的一个地方,去了上百趟。
从2018年开始至今,魏远英带领团队建立了40个“童村之家”,惠及16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有效破解了农村留守儿童失管的难题。
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关爱助学”项目,则是魏远英在教育方面的另一个心思点。魏远英通过半年多的调研,从2021年开始,牵头开展老师和孩子一对一结对帮扶。由各个学校的关工小组牵头,对失依儿童、留守儿童等进行“一对一”帮助。“老师会利用课余时间解决一些课堂上没能解决的问题,有时候也和孩子们谈谈心。”雁江区90所学校有关工小组,就有3194名教师结对帮扶了3194名失依儿童或留守儿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魏远英还积极协调相关单位,筹集资金,创建了“对口帮联”机制,实施“关爱厨房”“关爱饮水”等项目,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关心关爱青少年,尤其是一些失依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这些应该是重中之重。”魏远英坦言,因自己的经历,确实在教育方面关心得多一些,希望这些孩子在感受到温暖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