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耕耘 乐奉献

日期:2023-03-29 16:26:00 来源:本站 浏览:2466次


第九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勤耕耘 乐奉献

推荐单位达州市关工委
作 者
(主创人员)

何雪梅

编 辑
刊播单位

《关爱明天》杂志

首发日期

2022年4月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五老风采

作品字数
(时长)
1100字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本次报道的成功之处,在于彰显“五老”志愿者张应华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满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满怀对国家发展的热忱关注,积极投身新时代,热情奉献新时代,着力立德树人和帮弱助困,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升华了“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谱

写了“老少牵手共筑中国梦”的温暖诗篇。

采编过程

张应华近十年来奉献关爱事业的先进事迹,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为深刻提示“五老”精神的时代内涵,营造“深情关爱下一代,行善积德育英才”的浓厚氛围,为关爱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并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庄严献礼,大竹县关工委组织工作人员对张应华先进事迹进行收集整理、专题报道、广泛宣传。礼赞模范、致敬英雄,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2022年10月,张应华荣获四川省第十届“四

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提名奖”。

社会效果

大力弘扬“五老”精神、唱响主旋律,进一步营造了尊重“五老”、爱护“五老”、学习“五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更多老同志在关心下一代舞台上实现更大作为,展现最美风采。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勤耕耘 乐奉献


2022年1月11日,是达州市大竹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张应华70岁生日。他没有在家安逸地享受家人的祝贺,而是不顾天寒地冻,带着县关工委等相关负责同志驱车往返百余公里,到偏远的高明镇、童家镇开展“老少牵手·温暖童心”活动,将县委、县政府、市关工委的爱心捐赠送到20名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手中,鼓励他们争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担任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个生日是我这一生中过得最有意义的生日。”事后,他笑着回忆说。

张应华打从心底里就深深热爱着关心下一代这份崇高的工作,自2016年从大竹县政协干部职位退下来后,他就选择放弃在家安享晚年,欣然接受组织的重托,担任大竹县关工委执行主任。从事关爱工作以来,他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共产党员的宽广情怀,努力为广大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将当地的关爱事业干得有声有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价值追求,并于2021年荣获“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重视学习,当好关工队伍领头羊。张应华坚持带头加强理论学习,把关工队伍政治学习当作县关工委的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召开主任办公会议,通过组织集中学、专家辅导学、个人重点学等方式,用党的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

育人铸魂,当好少年儿童的引领员。张应华突出抓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工作,以少年儿童精神文化需求为着力点,带领五老走村社、进校园办活动,先后组织实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教育、“四史”“三爱”教育、“六进”校园等活动150余场,受益青少年五万余人。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红色党史研学旅行教育活动3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达1万人次。为进一步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良好的防护屏障,他不顾年迈体弱,不管严寒酷暑,一有休息时间就到城区各个网吧蹲点守候,开展义务监督网吧活动10余次,教育引导多名未成年人不要沉迷网络,回归校园。


 汇聚关爱,当好困境学生“帮扶员”。张应华重抓助弱帮困工作,健全完善新时期关心下一代工作机制,形成“社会积极参与,多渠道多层次”的关爱格局。他发挥人缘熟、地缘广、威望高的优势,和有关人士一道,带领全县各级关工委倡导爱心人士及企业帮教助困,帮助建立助学基金,组成遍布竹乡的关爱大网。随着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人不断增多,关爱的接力不断延续,2017年至今全县共筹集近3000万元投入关爱事业,帮助困境学子缓解家庭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让更多的困境青少年感受到全社会的温暖与支持,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多年如一日,张应华在关爱战线上勤勉不怠地发挥余热,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辛勤耕耘,谱写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之歌,用夕阳的光辉,托起初升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