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棵树——记始终不忘初心的共产党员何图琴

日期:2023-03-30 12:56:00 来源:本站 浏览:1301次


第九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有这样一棵树——记始终不忘初心的共产党员何图琴

推荐单位眉山市关工委
作 者
(主创人员)

宋学镰

编 辑


刊播单位

《眉山日报》

首发日期

2022年12月14日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第三版作品字数
(时长)

6496字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以一棵树,比喻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彭山区的老共产党员何图琴。一个在岗时兢兢业业,退休后继续保持本色,奔走在对下一代真情关爱路上的人;一个终其一生无私奉献,以89岁高龄离世的老人;一个一辈子都在做好事、善事,离世前都还在看望一个病中老同志的慈爱之人……

采编过程

本报道以何图琴同志全身心投入到关爱下一代的工作为主线,一是从思想上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二是力培养孩子的法治观念和尽力营造一个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三是尽心关爱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关爱四名学生事迹,四是资助过的贫困学子和家庭。据不完全统计,何图琴荣获的全国、省、市、区有关组织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模范、先进工作者等各项称号100余个。并得到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的肯定批示,旨在用媒介传播引导社会学习何老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真情关爱下一代,舍己为民,助人为乐的品德。

社会效果

通过新闻传播,学习何老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真情关爱下一代,舍己为民,助人为乐的品德,奋力谱写彭山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有效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下一代的良好氛围。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有这样一棵树——记始终不忘初心的共产党员何图琴

有这样一棵树。

这是一棵看似平常的树;这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这是一棵把根深深扎进泥土的树;这是一棵无论酷暑严寒都郁郁葱葱的树……

以一棵树,比喻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彭山区的老共产党员何图琴。一个在岗时兢兢业业,退休后继续保持本色,奔走在对下一代真情关爱路上的人;一个终其一生无私奉献,以89岁高龄离世的老人;一个一辈子都在做好事、善事,离世前都还在看望一个病中老同志的慈爱之人……

说她是一棵平常的树,因为从外表看,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相反,她还很清瘦。她一直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朝夕相处。而我们“司空见惯”,并没有特别注意她。当我们开始注视她时,才惊讶地发现,她的内心是那样宽广,她的精神境界是那么崇高。她就像一棵大树,四季常青,尽力伸展枝叶,无私地荫蔽着过往行人以及其他同在一片土地上的年轻生命。

何图琴于20世纪30年代初出生。1952年8月,未满十九岁的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她先后担任洪雅县原罗坝区区委书记、洪雅县人民法院院长、原彭山县副县长、原彭山县政协副主席等职。

曾担任过洪雅县委书记和眉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一位市关工委领导,在一次说到何图琴动人事迹的关工委会议上,不无感慨地说:“我还是放牛娃儿的时候,她(何图琴)就是我们的区委书记了……”

言语中,充满了由衷的敬意和无比的钦佩与赞誉。

何图琴任领导干部的资格这么老,但她身上,从没有一点类似“架子”的东西,更没有一丝一毫“居功自傲”的影子,她比一般人都更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平时,她和任何人说话,都笑容满面、轻言细语。不知道她的人,只会觉得这是一位心地慈善的大娘。民间有“相随心变”一说,很有道理。何图琴面容上洋溢的善,完全是从她内心深处发散出来的。

如此和悦之人,如此良善之人,还真不好和富有威信的“副县长”、铁面无私的“人民法院院长”联系在一起。但是,往深处一想,就释然了:何图琴的善,是对人民群众的善。对人民群众善的人,必然对犯罪分子充满恨。如此爱憎分明之人,担任人民法院院长,最好不过。

何图琴对群众之善,不仅表现在平常生活中,更表现在特殊情况下。几年前的一天,何图琴在街边行走,被一辆两轮车撞了,当即倒地。骑车的中年妇女吓坏了。到医院一捡查,发现何图琴骨折,该妇女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被她撞了的这位老人,不仅没有怨怪她、责骂她,反倒宽慰她,说知道她是无心的,不会找她赔偿,叮嘱她以后骑车小心点。该妇女刚开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反应过来后,感动得流出了眼泪。

后来,该妇女时常去医院看望何老。何图琴对她说:“你忙自己的事,别老往医院跑。更不要买什么水果之类的东西了,我年纪大,吃不了……”

该妇女非常感动,逢人便说,天下真难找像何老这样的好人了……

何图琴曾目睹旧社会的黑暗,特别深切地认识到新中国的好、共产党的好,是共产党给她、给她的家乡、给全中国人带来了幸福。这种深切体会让她产生对共产党的深切之爱,所以她积极入党。成为共产党员后,她处处听党话,时时跟党走,把党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何图琴说,“我只有加倍努力,多作奉献,才能报答党对我的培养。”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和担当,以无私奉献的精神,践行着自己的诺言,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

她在岗多年,无论在哪个地方,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勤奋工作,任劳任怨,从不和人比升迁、比收入,只比贡献。她想的最多的,是怎样为党多做工作、做好工作。她很早就是副处级了,直到很多年后退休,依然是副处级。在收入方面,她经常说,她和丈夫的工资加在一起,够多了,生活里用不了多少,多的部分,就拿去扶贫济困。

正是在这种终生奉献的理念支撑下,她在按规定退休后,立即以另一个新的身份出现在群众面前。这就是:彭山县(现彭山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何图琴清醒的认识到,关心下一代,是党事业的一部分,也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关心下一代,是党高瞻远瞩的又一重要举措。这一工作,除需要党委和政府重视外,还需要离退休干部参与其中,具体落到实处、细处。

从1990年10月正式退休那天起,她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了。

她首先从思想上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何图琴的丈夫十分支持她。每逢重要节日或国家大事,老两口都要以爱党、爱国的情怀,赋诗作文,以作宣传。多年来,他们共同署名,先后在《四川日报》《眉山日报》等报刊发表诗作300余篇,还在各种墙报和其他舆论阵地上撰文,对青少年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和鼓励作用。

刚退休下来,何图琴就和丈夫一起,根据本地红色资源,撰写了《碧血忠魂》—书,并自费印制5600多册,免费送给彭山各中小学、各乡镇、村(社区)以及各部门和企业,深入宣传为人民解放事业在彭山牺牲的革命烈士,以烈士精神激励后人。

每年清明节期间,何图琴都要与少先队员、共青团员、青年职工、机关党员干部一道,去烈士陵园敬献花圈,祭奠英烈,并向参与祭奠的年轻一代,宣讲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每一次,何图琴的动情宣讲和领着大家举着拳头的庄严宣誓,都深深感染着在场人员。她那种全身心投入的感人情状,就是对在场人员的成功身教。

每年六一儿童节,何图琴都会出现在一所学校,为孩子们捐款,表达自己对孩子们的祝福之情。

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点,就是努力培养孩子的法治观念和尽力营造一个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何图琴发现,少数孩子身上存在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甚至崇尚暴力的情况。她很着急,便约丈夫分别深入12所中小学校,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撰写了《从小锻炼,争当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的调研材料,又到30多所中小学校巡回演讲,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收到了预期效果。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青少年在通过网络获得有益知识的同时,也会接触到不良信息,浪费学习时间不说,还可能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为此,何图琴多方动员,组织了22名“五老”志愿者担任网吧监督员,承担起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监管责任。同时撰写了《未成年人违规上网四条主要原因,遏制未成年人上网及加强网吧长效管理机制六条对策》的调研报告,送达相关部门,引起了有关部门对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工作的重视,促进了相关工作机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她还主动请缨,为中小学生讲授道德法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先后走进30余所学校,讲了190余场课,听讲师生超过3万人,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

尽心关爱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更是何图琴不遗余力坚持去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她担任彭山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长达25年时间里,足迹遍及彭山的山山水水、大小村庄。哪里有贫困留守儿童、贫困残疾人等,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2005年12月的一天,何图琴收到一封信,信中讲述了一名初一女生的困难状况。女孩家住距城区三四十里外的牧马山的大山村。读完信,何图琴心急如焚,第二天一早就迫不及待搭乘开往青龙的班车。到了青龙场镇,又徒步到岷江渡口乘船。在船上向船工问了大山村的方向。她坐在船上,看着滔滔岷江水,思绪起伏难平,巴不得快一些到达女孩的家,了解详细情况,想出救助办法。下船后,就是蜿蜒的上山路。牧马山的黄泥路,“下雨一泡糟,天晴一把刀”。此时正是晴天,泥泞干透了,就形成十分硌足的石块样、刀口样的硬泥。一个老迈之人,在这样的路上,跋涉5里多路,才找到了女孩的家。三间低矮的泥砖草房,老旧的墙体四处开裂,随时可能在大风大雨中倒塌。女孩的母亲双腿残疾,行动十分不便;父亲患病卧床。家中能换钱的,就只有那10多只鸡仔。何图琴心情十分沉重,当即拿出1000元钱,塞给女孩的父亲。那时,她的月工资才800余元。何图琴安慰女孩一家,让他们放心,党和政府一定会关照她们。回城后,她先后与县、乡民政部门取得联系。后来经多方努力,到第二年春天,当地部门就帮助女孩家盖了新砖瓦房。教育部门还减免了女孩的杂费。2007年春,何图琴知道女孩家还缺少春耕资金,家庭生活仍困难后,又资助了2000元钱,并再三鼓励他们,一定要有信心,努力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农家女孩小陈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出走。接着父亲病逝,她只得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腿有残疾,生活过得十分艰难。小陈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何图琴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联系,与小陈结成一帮一的“对子”。自2009年开始,每隔一段时间,何图琴就带上学习用品去看望小陈。每年春节,为小陈一家购置新衣服。年底拿出现金,为小陈购买学习用品和贴补生活。何图琴还时常询问小陈的情况,用多种方式关心她、帮助她、鼓励她。小陈由此十分努力,成绩不断上升。当得知小陈以好成绩考上高中时,何图琴比自家孙子考上大学还高兴。

2007年,何图琴去当时的武阳乡验收“留守学生之家”。优秀留守贫困学生玲玲(化名)好学上进,给何图琴留下了深刻印象。何图琴通过学校了解到,玲玲家里非常贫困,就从各方面帮助她。何图琴把玲玲当亲孙女一样挂在心间,玲玲把何图琴当亲奶奶一样亲近。次年6月,得知玲玲进城参加中考,何图琴连夜带上学习用品去看望,又给了她200元钱作为进城的花销。玲玲读高中期间,何图琴每年都给她买学习和生活用品,隔三差五给零用钱。2011年8月的一天上午,何图琴家的座机响了,是玲玲的声音:“何奶奶,我被西南科技大学录取了。”何图琴听了高兴万分,连说:“太好了!太好了!祝贺你啊!”又问她学习用品准备齐了没有?玲玲说准备齐了。但何图琴说一定要再给她买点什么。玲玲知道是老人家的心意,就说:“都准备得差不多了,要不,您就给我买一条毛巾好了。”“好的,晚些时候,你一定到我家来拿。”当晚,大雨如注,玲玲和父亲叩开了何图琴的家门。接过一套新衣服、两张新毛巾和1000元现金时,玲玲和父亲都激动得哭出了声。

说起电话,值得一提的是,何图琴一生没用过手机。她说手机太贵了,有那钱,不如用去帮助贫困孩子。

何图琴从彭山区关工委得知,家住该区黄丰镇的中学生明明(化名)因突发高烧,重度昏迷,住进川医重症监护室。经查,其患上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生命垂危,不能参加中考。但明明第一次苏醒时,就要求回校参加中考。何图琴当即赶到相关部门,捐款1000元,请相关工作人员尽快给明明送去。

彭溪镇初二学生小李,因父母在外打工,成了留守孩子。小李参与打群架受了伤,思想负担很重。何图琴知道后,问明情况,立即前往,对其进行帮助教育。在她的苦口婆心劝说下,小李受到感化,不断地点头回应。何图琴临走时,拿出300元钱,让他买学习用具,叮嘱他争当一名好学生。接下来的日子,何图琴时常了解小李的情况,并尽力帮助他。知道小李开始认真学习了,她才放下心来。

青年就业问题,也是何图琴十分关心的。她深入调查,了解情况后,多方联络,先后为21名待业青年解决了就业问题。为给更多待业青年提供就业机会,何图琴又想方设法请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给待业青年传授推广相关实用新技术,累计先后培训青年农民近10万人次。她又印了科技资料21万余份,散发给这些年轻人。

多年来,接受何图琴捐助的受助者有很多!从1990年退休到去世,何图琴资助过的贫困学子和家庭就超过了300个。她每日奔波着、忙碌着,因帮助别人感到无比的充实和幸福。

算起来,何图琴将退休金的80%都用来帮助贫困学生等弱势群体了。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何图琴立即捐了400元,紧接着又交了两个月的退休工资作为特殊党费。老干局的工作人员十分了解何图琴家的情况,知道她没有什么积蓄,便劝她:“你少捐点吧,万一因事急需用钱,怎么办?”何图琴说:“虽然我年纪大了,但身体还行,没有什么病痛。我不能到灾区去,只能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一份心意。”

2005年,当时的彭山县成立贫困党员与村干部帮扶基金,何图琴捐款1000元;2006年寒冬,何图琴购买了两件新毛衣、两件新羽绒服,送到县委组织部,请组织部转交给急需的贫困党员。

何图琴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连一件羽绒服也没有穿过。不是没有,是子女们每年给她买的衣服,都被她捐给了贫困群众。她全身上下都是旧衣物,她说,都能穿,为什么要换新的?她那件冬天的“太空服”,已经穿好多年了。省关工委《关爱明天》杂志社的记者采访时,听说年过八旬的何图琴连羽绒服都没有穿过,连连感叹。

何图琴每次下乡扶贫,都是自费挤公交车。路上渴了,喝点自带的白开水;饿了,吃点干粮。她总是说:“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下一代的事业,我喜欢这样奔波忙碌。”

甚至,她还将获得的各类奖金、慰问金等都全部拿来助困了。好几次,她上台领完奖,一下台,就将奖金委托给团委、扶贫办、残联等部门的同志,请他们代为捐赠。

据不完全统计,何图琴资助贫困群众的资金累计超过45万元。其中的大部分捐款,都是在她月工资仅几百元或千多元的背景下进行的。

何图琴虽清瘦,却行事干练,算得上健康长寿,这得益于她助人为乐的良好心态。这应了一句养生名言:“养身不如养心。”心态好,一切都好。这在何图琴身上得到有力印证。她88岁高龄时,只身去一个病中老同志家中看望送钱,意外绊倒,导致离世,不然,她会更加高寿。

像何图琴这样品格的人,焉能不育出好子女。她的两儿一女都很有出息。儿女回来看她,她总说:“你们别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我无病无痛,身体好着呢!”在外地的儿女见她年事已高,要接她去同住,她却语气坚决地说:“我的岗位就在彭山,我要趁身体还健康,继续关心下一代……”

如果用几句话概括何图琴老人,那就是:虚怀若谷,平易近人;满腔热情,无私奉献;兢兢业业,一世无悔!

老人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也获得多项荣誉和奖励:先后两次(2000年5月,2010年6月)被中央关工委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00年5月,作为四川省先进个人唯一代表,去北京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2014年,获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授予的“全省离退休老干部先进工作者”称号,获评眉山市第二届“十大法制人物”;2015年,获评四川省“十佳五老”;2016年6月,获得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荣誉奖”,7月,获省关工委、老干局、文明办、团省委授予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据不完全统计,何图琴荣获的全国、省、市、区有关组织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模范、先进工作者等各项称号100余个。

面对如此多的荣誉,何图琴说:“我要很好地珍惜荣誉,更加谦虚自省。荣誉,只是对我的激励、鞭策。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多发挥余热,让晚年无悔。”

由于年事已高,在各级关工委领导的劝说下,何图琴终于同意离开关工委了。2015年5月27日,是她正式卸下彭山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职务的特殊日子。当天,82岁的何图琴仍然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会场。对“离任”后的打算,她说:“我还会像以前一样,继续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力所能及献余热。”就在开会前,她还在和老教师艺术团的老人一起,为青龙一小筹备“六一节”演出活动事宜。

何图琴人虽离开关工委了,心却从没离开过,她一如既往地牵挂着关爱下一代的工作。自“眉山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成立后,她就年年捐款,从过去每年6000元变成每年捐上万元。

因为博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念,因为崇高的理想和宽广的精神境域,身材瘦小的何图琴,在人们眼中,显得那般高大。她是那种在几十年平平常常生活中,以无以数计的点滴之举,积沙成塔、积土成山之人。

毛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只有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时刻不忘初心的人,才能做到。而何图琴,就是这其中一个。这是需要毕其一生,才能最终得到验证的。

2022年4月26日,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在眉山市关工委报送的一份文件上郑重批示:“眉山市关工委开展向何图琴同志学习的活动,意义深远,学习何老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真情关爱下一代,舍己为民,助人为乐的品德。事迹感人,晚年发挥余热,尽心尽力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大贡献,她是我们的楷模,学习的榜样……”

有这样一棵树,她就是何图琴!

挺立在成都南边这一片土地上,永远以自己的青枝绿叶、苍翠秀美,给党增辉!为共和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