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
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剑阁县元山镇残疾青年董安帮“抬起头的感觉真好” | 推荐单位 | 广元市关工委 |
作 者 (主创人员) | 何兴宝 | 编 辑 | |
刊播单位 | 《关爱明天》3月刊 总第123期P44 | 首发日期 | 2020-3-17 |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 作品字数 (时长) | 1642 | |
作品评介 (120字以上) | 33岁的剑阁县元山镇粮丰村残疾人董安帮,本人精神残疾,还要护理肢体重度伤残、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父子同病相怜,相互鼓励打发日子。在持家、创业、克服心理障碍中,人穷格式在、身残志更坚,挺起腰杆,战胜了贫困。 | ||
采编过程 | 剑阁县元山镇是人口4万多人的边陲大镇,1-3级残疾人有700多人。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奋斗目标,引导就业、产业扶持、扶贫先扶志很关键。作为农村通讯员,我及时深入松岭、白坝、粮丰等村,采访了杨育忠、韩大宗和董安帮等残疾人,树立了弱势群体中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典型。 | ||
社会效果 | 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发挥了指引农村创业的标杆作用。2020年底,元山全镇5个贫困村全部顺利脱贫。20多个农村专业合作社成立,林果、蔬菜、中药材种植、稻田养鱼、退耕还林规模养牛羊的大户不断涌现。 | ||
领导签名: 翟廷富 广元市关工委 (推荐单位盖章)
2021年 4月15日 | |||
超长作品特别推荐,总编辑签字: |
文/何兴宝
今年33岁的董安帮,家住元山镇粮丰村四组,一家8口人耕种承包土地10亩。他18岁那年,父亲不幸因意外事故成为肢体重度伤残,不仅丧失了劳动力,且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连洗漱上厕所都需要家人帮忙。更不幸的事,董安帮自己,后来也被诊断为三级精神残疾。
困惑时“想死的心都有了”
为了养活伤残的父亲和应付家庭的所以开销,董安帮拼命地干农活儿。但是靠传统农业,他不管多努力也只能勉强糊口。小伙子自己患有周期性精神障碍,一旦发病,就失去了正常生活的能力:无端忧郁无语,无缘无故暴躁生气,生产也不管了,家里经济一天不如一天;家务也没人料理,一家人饱一顿饿一顿,屋子里脏得下不了脚。
多年前的一天晚上,天气骤变,风雨交加,董安帮却忙得喘不过气来。他家是土墙瓦屋,由于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房顶到处漏水,外面一下雨,屋里便成河。家里能装水的家伙都用完了…… 看着角落里面无表情的父亲,董安帮说,当时,自己第一次想到了死。“可是,如果我死了,老父亲咋个办?这个家谁来管啊!”
争口气“就要活得有尊严”
脱贫攻坚伊始,董安帮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年底,帮扶干部第一次走到他家。在了解他家的情况后,当即摸出200元钱,让他给家人改善一下生活和环境,并表示会经常来帮助他。董安帮当时没放在心上,认为他们就只是来慰问一次。没想到,过了几天,村里召开扶贫帮扶工作会,会上,村支书详细讲了如何对口帮扶董安帮客服困难,树立坚强信心,发展种养殖业,彻底摆脱经济贫困。董安帮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他扪心自问:人生在世,活的就是争一口气,谁想一辈子抬不起头?会后,帮扶干部与他结成对子,并且制定了具体帮扶方案。
接下来一段时间,帮扶干部三天两头往董安帮家走,和他一起商量家里的发展。驻村干部来到他家,看到他家的情况后沉默了很久,然后望着他说:“小董,你想不想改变现在的苦日子?如果你下定决心,我们就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看着镇村干部诚恳的样子,董安帮说:“大家是来帮助我的,都那么努力,我要不下定决心好好干,改变贫困,换个活法,我还是人吗?”
2012年,董安帮求借亲友,凑足钱买了头黄牛,养了100只土鸡,养了头母猪,两只架子猪。母牛繁殖产子达到4头。家景渐宽,他戒掉了烟酒,克服了懒惰思想和畏难情绪,开始主动和帮扶干部一起配合发展家庭产业。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帮扶干部帮他选择了养牛、养土鸡、发展生猪和种植优质水稻、解决食用口粮以及家禽牲畜饲料难题。
重振作“抬起头的感觉真好”
环境的变化和帮扶干部的引导,让董安帮对生活充满信心。改变首先从住房开始。政府和贫困户共同努力,实施了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和住房风貌整治项目,将原来破旧不堪的土坯房改造成砖混平房,美化了房屋内外,硬化了土院坝,接通了自来水,安装了有线电视。环境改变了,董安帮的习俗也得到改变。他每天再忙再累,都要抽时间做清洁。现在,他家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干净整洁的。
2019年7月,为掌握和提高养殖技术,董安帮全程参加了县乡残联和村里组织的实用养殖技术培训,技术人员还亲自到他家现场指导多次,村支书董政龙更是三天两头往他家跑,同时免费给他发送鸡苗50只,兑现发放居家灵活就业资金500元。年底卖鸡那天,他拿着沉甸甸的一叠现金无比兴奋,“这是我这辈子挣到的最大一笔钱。”
去年,村上表彰养殖大户、评选“孝子”,他榜上有名;村委会办重阳节集体为80岁以上老人祝寿,他被邀请参加历经洗礼。董安帮说:“感谢这么好的扶贫政策,我只有振作起来,养好副业,搞好生产,改变了生活条件,才对得起政府。”
如今,董安帮成了镇村励志、养殖能手。他的事迹感动了邻村的养殖户、残疾人、贫困户,类似农户以此为借鉴,以各自的实际行动坚定产业脱贫信心,在明年底之前,彻底摆脱贫困不掉队。镇上组织的多轮次实用技术培训,残疾人、贫困户都争先恐后踊跃参加。
董安帮每当提及脱贫给他带来的新变化,便深有体会:“领导说得好,解困先励志,男儿当自强,抬起头的感觉真好!”